分享

【红楼人物短评】宋嬷嬷、傅家婆子等

 红楼心语 2020-03-09

评者:刘莉莉

【红楼人物之四十、四十一】宋嬷嬷、傅家婆子等

《红楼梦》中的嬷嬷形象丰富而又各具特色,前面三期讲完了第一类,即主子的乳母们,这期讲一讲那些被称为“嬷嬷”的年老仆妇们。这一类人物,在书中多是传话打杂的,如怡红院的宋嬷嬷、夏婆子,傅家来的仆妇们等。

 “嬷嬷”这个称谓用在仆妇身上,与“妈妈”、“婆子”是一个意思。所以怡红院的宋嬷嬷,有时也被称为宋妈妈,是专管怡红院传话送东西的老嬷嬷,如给湘云送红菱、鸡头、桂花糖蒸新栗粉糕,又如晴雯被撵出之后,袭人也是安排宋嬷嬷给她送去素日所有的衣裳、各什各物,还有袭人平日攒下的几吊钱。

脂批点出:“宋,送也。随事生文,妙”,这种谐音之法取名,正是曹雪芹为人物定名的精妙之处。后文探春改革中,提到的几个老嬷嬷,取名也是以分工而定。如代管潇湘馆竹子的称为“老祝妈”、代管稻香村庄稼的称为“老田妈”、代管荷塘花草的称为“何婆子”等。

对于这些老嬷嬷,虽然她们都是书中的龙套人物,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却是万万不可缺少的。并且曹雪芹还通过她们侧面烘托主人公贾宝玉,注重体现贾宝玉性格中的乖僻之处。

第一是“鱼眼睛”的惊世之论。这些老嬷嬷正是与“清净女儿”相对应的一群“鱼眼睛”,但她们作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成为贾府整个参天大厦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她们身上折射出来的人性的丑陋与恶浊,与曹雪芹所颂扬的“清净女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在大观园内外,除了那些青春靓丽的生命之外,还有一批被世俗浸染,又不得不在世俗的混沌中挣扎求生的生命。她们的悲哀,在于她们耽于世俗的浑浑噩噩,在她们的世界里,只有利益,只有权势,这或许恰恰是曹雪芹想通过她们来反映现实世界的残酷。

第二是贾宝玉的“呆”性。第三十五回中,傅试家遣来两位老嬷嬷到贾府走动,恰遇玉钏儿弄洒了“小荷叶莲蓬汤”烫了宝玉,宝玉却对玉钏儿百般关切。在她们眼里宝玉是“外像好里头糊涂,中看不中吃的,果然有些呆气。他自己烫了手,倒问人疼不疼,这可不是个呆子”,还取笑宝玉道:

“我前一回来,听见他家里许多人抱怨,千真万真的有些呆气。大雨淋的水鸡似的,他反告诉别人:‘下雨了,快避雨去罢。’你说可笑不可笑?时常没人在跟前,就自哭自笑的;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的。且是连一点刚性也没有,连那些毛丫头的气都受的。爱惜东西,连个线头儿都是好的;糟踏起来,那怕值千值万的都不管了。”

通过她们的眼睛写宝玉的“呆”,其实正是作者刻意突出宝玉为人的可贵之处,正如蒙府本侧批所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其中深意味,岂能持告君?”她们眼中宝玉是蠢笨的,而在作者眼中宝玉则是灵性的,体贴的,博爱的。这也是立足世俗之人与脱俗之人的不同角度来看人看事的鲜明对比。

总之,这些被称为“老嬷嬷”的婆子妈妈们,她们是贾府奴仆中很庞大的一个群体,几乎无处不在,主要从事打杂、传话、值宿、做粗活等,这类人,多是贫苦之人,所以很多吝啬小气,贪图小利,见钱眼看的世俗之人,是最大千世界中最普通的普通人。但都一一被曹雪芹巧妙的植入书中,各自起着各自不同的作用,她们可以说虽是一种旁白式的人物,但她们往往又可以成为一些事件的转折点和归结处,如坠儿被逐之事、茯苓霜玫瑰露之事等。因此,有关她们的情节还需细读细品,这样才能进一步清晰的理顺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情节与情节之间的关联,对于深刻理解《红楼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