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载与“北宋五子”及“吕氏四贤” 昝旭生整理编辑

 峨嵋和者 2020-03-09

张载与“北宋五子”及“吕氏四贤”

昝旭生整理编辑

一、张载与“北宋五子”

张载(1020年—1077年12月6日),字子厚,谥号横渠先生,尊称张子。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三十八位。

青年时喜论兵法,上陈《边议九条》。交好范仲淹,研读儒家《六经》。进士及第,拜祁州司法参军,授云岩县令,迁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郎。辞官归家后,讲学于关中,建立学派称为"关学"。

与周敦颐、邵雍、程颢、程颐合称“北宋五子”:

邵雍(1012年1月21日—1077年7月27日),字尧夫,号百源先生、安乐先生。宋哲宗元佑中赐谥康节。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后定居洛阳。著有《梅花诗》等。

周敦颐(1017年—1073年),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号濂溪先生,谥号元公,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北宋文学家、哲学家,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程颢(hào)(1032年—1085年) 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和北宋理学的奠基者。世居中山,后从开封徙河南(今河南洛阳)。与其弟程颐学于周敦颐,共创“洛学”,世称“二程”。 后来被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著有《定性书》、《识仁篇》等,皆收入《二程全书》。

程颐(1033-1107),字正叔,世称伊川先生。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洛阳伊川(今河南洛阳伊川县)人,出生于湖北黄陂。为程颢之胞弟。他的学说以“穷理”为主,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修养方法,目的在于“去人欲,存天理”。著作被后人辑录为《程颐文集》。明代后期与程颢合编为《二程全书》,有中华书局校点本《二程集》。

二、横渠四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北宋大家张载的名言,出资《横渠语录》。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将其称作"横渠四句"。

为天地立心:程颢说:“天地无心,以生物为心”,又说:“天地无心而成化”。天地本无心,但人有心,人的心也就是使生之为人能够秉具博爱济众的仁者之心,和廓然大公的圣人之心。实则,恻隐之心,就是不忍人之心,也就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仁所由出的起点。

为生民立命:直接来源于孟子的“立命”的思想。《孟子·尽心上》有云:“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通过修身致教,最后如果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即不管一个人的寿命是长是短,都能保持自己的性体全德,那么这个生命个体就可以说已经安身立命了。张载所标示的“为生民立命”,实即为“民吾同胞”来“立命”,其立命在于教,“修道之谓教”,此之谓也。

为往圣继绝学:“往圣”者,孔子、孟子所代表的先儒也;“绝学”者,孔孟先儒所弘扬之道学也。对儒学而言,孔子固然是集大成者,而宋的濂、洛、关、闽诸大家,则把儒学拓展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阶段。真能阐扬承继孔孟先儒之道统者,惟有宋儒。

为万世开太平:所表达的是先儒也是宋儒的永恒政治理想。"开"期待之谓。“为万世开太平”,实现张载《西铭》描述的文化理想,民胞物与,全体归仁。

叶采解:“天地以生生为心,圣人参赞化育,使万物各正其性命,此为天地立心也;建明义理,扶植纲常,此为生民立道也;继绝学,谓缵(zuan)述道统;开太平,谓有王者起,必取法利泽,垂于万世。” (按:宋代理学家认为儒学道统自尧、舜、禹、汤、周文王,至于孔子,至于孟子。孟子既没,其道不传。至宋儒兴,才倡明了千载不传之学。故称“为往圣继绝学”。为生民立道,《横渠文集·性理拾遗》作“为生民立命”。

三、关学

关学是儒学重要学派。萌芽于北宋庆历之际的儒家学者申颜、侯可,至张载而正式创立的一个理学学派。因其实际创始人张载先生是关中人,故称“关学”。

“关学”即关中之学。关中是指函谷关以西、大散关以东,古代称关中。“关学”是从地域角度而言的,主要代表人物都是关中人,故其理学又称为“关学”。

就关学的内涵性质而言,它属于宋明理学中“气本论”的一个哲学学派。

张载“关学”,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礼》为用,以孔、孟为法。他提出了以“气”为本的宇宙论和本体论哲学思想。认为宇宙的构成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太虚造气,气造万物,三者是同一实体的不同状态,是相辅相成的。这是一种“气”一元论的唯物论之本体论,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论哲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张载还从其“气”本论的哲学出发,提出了“民胞吾与”的伦理思想,确立了他对佛道思想的批判立场。

与一般理学的学派不同,关学特别强调“通经致用”,以“躬行礼教”倡道于关中。

主要代表人物:张载之前的申颜、侯可。张载之后的吕大钧兄弟(吕大钧、吕大临、吕大忠)、李复、张舜民、范育、游师雄、种师道、薛昌,金元时期的杨奂、杨恭懿祖孙三代(其父杨天德、其子杨寅),明代的吕柟,晚明到清的冯从吾、李二曲(李颙yong)、李因笃、李雪木、王心敬、李元春、贺瑞麟、柏景伟、刘古愚等。

吕氏四贤与《吕氏乡约》四大宗旨

先祖为汲郡人(现河南卫辉市),因祖父吕通葬于京兆蓝田(今西安市蓝田县),遂举家定居蓝田。祖吕通,太常博士。父吕贲,兵部郎中。吕大忠共兄弟六人(一个夭折),四人登科及第,其中吕大忠、吕大防、吕大钧和吕大临都被《宋史》立有传记,称蓝田吕氏四贤。

吕大忠(1020年—1096年),字进伯。北宋关学著名人物。

举进士第,历任华阴尉、晋城县令、河北转运判官、工部郎中、陕西路转运副使、宝文阁直学士等。任陕西路转运副使期间,创建西安碑林。

吕大防(1027年—1097年),字微仲。北宋时期政治家、书法家。举进士第,历任冯翊主簿、永寿县令、太常博士、监察御史、翰林学士、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封汲郡公、知随州、贬秘书监、再贬舒州团练副使。南宋初年追谥为正愍(min),追赠太师、宣国公。传世墨迹有《示问帖》。

吕大钧(1029年—1080年),字和叔。张载弟子,北宋关中学派的代表人物。举进士第,历任秦州(今甘肃天水)司里参军、延州(今陕西延安)监折博务、三原知县、后供(今福建福州)知县等职。曾书“天下为一家,中国为一人赋”。 著作有《四书注》、《诚德集》等。

吕大临(1040年—1092年),字与叔。北宋理学家、金石学家。

进士及第,无心仕途,以门荫得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先师张载,后投二程(程颢程颐),人称为“程门四先生”(谢良佐、游酢 、杨时)之一。一生追求学术研究,潜心《六经》尤深于三礼(《仪礼》、《周礼》、《礼记》)的精研与实践。晚年开始对青铜器的收集与研究和文字注解。虽入程门,但不弃关学的基本思想宗旨。在四吕中,以吕大临的学术贡献最为突出,对“关学” 发展贡献最大,是“守横渠学甚固”之人。著述甚丰,除《考古图》、《考古图释文》外,见录于《文献通考》、《经籍考》的有《易章句》一卷、《芸阁礼记解》十六卷、《论语解》十卷、《中庸解》一卷、《老子注》二卷、《玉溪集》二十五卷、《玉溪别集》十卷、《西铭集解》一卷、《编礼》三卷。

张载创立关学之初,开始在关中讲学时,首和者吕大钧,其兄吕大忠、其弟吕大临都相继拜张载为师。

吕大钧丁忧期间,为教化乡人,首创《吕氏乡约》,提出“德业相励,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的四大宗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的村规民约。

五、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四书”与“五经”的合称。四书五经详实的记载了我国早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作品。《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

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2008年7月,清华大学入藏了一批战国竹简,经专家鉴定,其内容全部都是古书,其中有许多经、史一类的文献,此次公布的清华简中,《傅说之命》三篇引发关注,其内容与东晋时期出现的伪古文《尚书》的《说命》篇完全不同,再次证明,传世的伪古文《尚书》系后人伪作。此外,《周礼》实际上成书于两汉之间。

2020年3月9日昝旭生根据网络资料整理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