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纠偏》之二十一:松尾闾和骶骼关节...

 tjboyue 2020-03-09
文:地风升

人身,是最为奥秘的太极。

松开尾闾和骶骼关节,是修炼内家拳和太极拳必须的生理条件。

我的师傅曾说:尾闾,是道家非常重视的一个人体能量部位。师傅又说,先人们流传下来的许多谚语俗语,都是大道至简、道法自然,都要汲取精华予以传承和体悟。

比如老人们常说,小孩屁股上有三把火,不怕冻。此话即与尾闾有关,因为,小孩子们的尾闾是可以转的,稍微一动就产生热量,精气神就焕然一新,所以小孩子玩一天都不觉累。

随着年龄增长,人从12岁开始,尾闾和骶骼关节便慢慢闭合,尾闾部位的热度也越来越低。

一般人在50岁之后,自己用手摸一下尾闾,已基本感觉不到热乎,有些身体不健康的人,甚至感到凉飕飕的。

之后,随着年龄再大,整个脊椎的热度也从尾闾开始一节一节变弱,直到最后一节都感觉不到热乎,此时尾闾部位已经冰凉,人也就快和这个世界告别了。

内家拳为何重视锻炼脊椎“大龙”?道家为何重视打通督脉?都与脊椎有关,都与尾闾有关。

“拳起于易,理成于医”。历史上许多内家拳大师,都对易理、医学、道教养生等领域研究颇深。

松尾闾和骶骼关节的第三步,即走八卦圈,此圈也源自易理。按照师傅传播太极文化的要求,今天顺便把八卦圈的秘密公之于众。

说明一点,走八卦圈可不是八卦掌的专利,它属于所有内家拳,只是我们忽视而已。

走八卦圈的基本原理是:逆时针走圈,为阴,为水旋。顺时针走拳,为阳,为气旋。S形走拳,为阴阳相生,为双螺旋;练到最后,只走双螺旋S圈即可。

之于八卦圈,随地画即可,只画八个位置也行,摆八块小石子也行,大小以自己走着舒服为佳。

说明一点,我这里说的顺时针和逆时针,是为了让拳友们贴近现代生活、看着方便。古人的八卦圈,讲的是天道左转、地道右旋,和现在的顺逆方向正好相反,切记。

第一步:逆时针走八卦圈,务必慢走。见图一。

双脚并拢,站圈1之位,面北,手臂位置随步法自然调整,不必刻意摆什么架势,顺其自然即是最佳架势。

走法:站圈1之位,静心片刻,先出右脚踏上2位,再出左脚踏上3位,依次到8。左脚踏上1位时,不再静站,直接顺势走圈。

左脚始终走奇数1、3、5、7。右脚始终走偶数2、4、6、8。

左脚迈出落地时,手形慢慢变为掌;右脚迈出落地时,手形慢慢变为拳。

掌有四种掌形,拳有四种拳形,一般的拳友也难掌握。只要记住一点即可,左腿迈出落地时,慢慢把手伸开,但不可用力伸展。右脚迈出落地时,慢慢把手收缩,但不要用力握紧。

随着身体的松开、气机的增强,走圈时的手形、拳形就会慢慢出现。

有的拳友可能会有疑问,左脚重心时就不能握拳?自己试一下即可。走圈,当左脚重心落地时,用力伸一下掌,瞬间便感到气达手掌;此时,再握一下拳,会感觉到拳轻飘无力。同样,右脚重心时,则拳有力而掌空虚。

走圈时,不能走成四方,必须走出圆圈,脚尖和卦画的方向相同。见图三。

逆时针走圈,和地球自转相同,是水旋。时间走得越长,下身和脚底便感觉越沉。

走多长时间为好?舒服是第一法则,切不可强求。

第二步:顺时针走八卦圈,务必慢走。见图二。

双脚并拢,站圈8之位,面南,先出左脚踏上7位,之后右脚踏上6位。左脚走奇数7531,右脚走偶数8642,其他步法、手形皆与逆时针相同。

顺时针走圈,和地球自转方向相反,是气旋。时间走得越长,下身和脚底便感觉越轻灵。时间长短仍以舒服为最佳原则。

第三步:走S形八卦圈,务必慢走。由于字数限制,在下文中细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