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类精神世界的三个层次

 自体关系心理学 2020-03-09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文明分为四个阶段: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那么我在想,人类的精神世界会有什么的阶段和层次通过自体关系心理学的视角,对人类内心成长的规律研究,我们发现,人类内心的世界至少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客体关系层次。

人类内心世界,特别是在孩子早年,从0到三岁左右的进程中,人类的内心世界属于客体关系的世界。这个层次,我称它为1.0级别的世界。

这个世界的关系,除了我以外,其他的事物都是客体,都为我服务。我视他人为物品,我是世界的中心,宇宙的宝宝,没有人比我更尊贵,一切都唯我是尊。我可以任意的对待所有的人,我需要控制所有的人,人间任我杀伐,我只考虑我的需要,我不会费心思考别人的想法。在这种关系里充满自我中心,全能,脆弱,虚假控制,攻击,毁灭,利用。
        如果父母养育孩子过程中,对待孩子也像客体一样的对待,更多的控制,随意打骂,孩子对待自己也将是客体性的,对待自己也像对待物品一样,孩子的自体关系将是一种客体关系的模式。

客体关系世界的特点:

一、客体性:以我为中心,其他都是客体,任我驱使。只有我是人,其他的都是物品。客体性是婴幼儿本质的内在关系模式,这个阶段孩子的主要任务是成长和发展,没有太多的心理功能,心理功能大部分都托管在父母身上,非常的脆弱,因此没有能力照顾到他人,核心任务是自身的发育成长。离开父母及重要抚养人的照顾,就无法存活。因此只能视他人为专门照顾自己的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内心世界会觉得父母因他而存在,他是父母的中心,是世界的中心。

二、控制性:这个阶段,孩子对他人的控制非常明显。孩子的控制有两种,第一种的显性的控制此时的母子连心,孩子会通过各种行为来控制父母为他服务,比如孩子不由分说,没有理由,必须满足否则哭,闹父母不得不屈服。第二种是隐性的控制。孩子的一举一动会牵动父母的内心,孩子的依赖性,会让父母不由自主的为之服务,比如儿童走一会路,感到有些累,当父母看到孩子累的感觉,会自然而然的抱起孩子,否则会感到内疚。这种控制在客体关系心理学中称为投射性认同,这个控制模式会在成人之间也悄悄的进行。比如你身边的某个人会让你感到不照顾他,你会很内疚,你不由自主的要为他着想和做事,但你自己感到很累很辛苦。其实你不知道你已经被对方潜意识的控制了。这种控制是相互的,在这种控制中双方都有自己的需求和问题。控制性,在成人世界也很多的存在,比如我们喜欢教育或教训别人,也是控制的一种。

三、残忍性:客体关系的世界是一个残酷的世界,在这个阶段由于孩子非常脆弱,孩子需要强有力的控制一切。如果不被控制,孩子会产生毁灭他人的想法。由于内心和身体的弱小感,外界的任何危险都可能是致命的,因此孩子更容易产生敌意,一般性的打击对孩子可能都是致命性的,孩子更容易担心自己被致死和毁灭,因此反作用力是相等的,孩子也会对外界充满敌意的想要杀死或毁灭。大家会从书上或者电影上看到,很多变态人格的人,非常的残忍。因为他们的心理停留人类成长的早期。在成人世界有些人也是如此,比如有些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如果不听话,就会暴打孩子,孩子并没有什么严重的错误,仅仅因为不受控制。本质上,这些父母的内心是不够成熟,停留在早期客体关系阶段等。孩子因为自身弱小,父母的残暴,有时为了自身的安全,不得不变得虚假来迎合父母。如果父母对待孩子是残忍的,孩子对待自己的方式也将是残忍的。

四、全能性:全能性是客体关系阶段的重要的特性,这个全能性为孩子的成长提供非常重要的力量,孩子只有认为自己全能才有安全感,孩子认为自己可以控制一切,一切都为自己服务,自己就是中心,自己可以要任何东西,父母都会乐意和理解。这样孩子的内心是幸福的,满足的。在早期,如果父母很好的共情孩子,随时理解孩子的需要,翻译好孩子的想法,孩子就可以通过父母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当然孩子要求的一切更多的是最基本的生存、探索的需要。只有这样孩子的内心才能得到发展,在后来的成长中逐步接受现实,去全能化。人的全能感对人的一生都很重要,全能感也是我们创造的源泉。有些人由于成长停滞或被溺爱等原因,内心没有成长,总是全能性,认为自己犯了错也不需要承担责任,没有现实性,有限性这样的人,唯我独尊,不会考虑他人的想法。

第二层:主体关系层次。

         主体关系世界是相互尊重,更多温情的世界,我称它为2.0级别的世界
        主体关系层次是人类内心世界发展的新成就,随着身体的发展,从3岁左右开始,孩子开始有万灵论的感觉,会把树,动物,石头等进行人格化思考,认为老槐树,兔子等都可以像人一样的思考,孩子会和它们对话,交流,赋予它们理想化的力量。孩子会心疼它们,为它们疗伤,为它们伤心流泪。人类的主体性从三岁开始,经历自恋期(3-6岁),通过巩固期(6-12岁),来到实现期(12-25岁)(25岁后为后实现期),如果这些阶段都可以顺利发展,加上父母能够平等,尊重、理解的对待孩子,孩子的自体关系将是主体关系模式,主体关系得到一定的实现和巩固,人人都可以达成内在的主体关系,我们将会进入主体关系世界。

主体关系的特点:

一、情感性:这个阶段的孩子,由于心理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有一定的完整性和自主性,开始完整的体验人类世界,这时的孩子富有情感,能够更加细腻的体会到父母对他的温情和爱。并且学会用这种方式对待其他事物。他们能够体会自己的高兴,伤心,会把这种情感投射到周围的事物上。对待周围的事物就像对待自己一样。这种感觉三岁左右孩子的心理,又是主体关系的先驱。如果父母对待孩子像独立的个体一样的平等,尊重和理解,孩子成人之后就会富有情感,很好的共情到他人的内心世界,自然而然成为高情商的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可以建构自己的人际圈获得友谊,为他人提供情感滋养,也为自己获得情感能量。

二、平等性:由于孩子心理结构的发展和基础功能的相对完整性,人的思维也开始整合和完整。比如思考问题不再仅仅用分裂的方式,只是好与坏的方式。他们思考父母也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人,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开心和苦恼。因此把对方作为完整的人来体验,体验一种与自身的平等性。随着年龄的长大,发现自己的全能性也被限制,发现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父母也是有限的,随着去全能化,内心进一步的尊重他人,平等的对待他人,当然前提父母对待孩子是平等的,孩子进一步学会平等的对待自己和他人。

三、尊重性:当孩子的内心被尊重,情感有更加细腻的体验后,他们也明白了,别人也需要尊重,孩子能够理解要满足自己的需要,需要尊重他人的想法,通过沟通协商得到所需要的。当然孩子此时的内心更加强大了,觉得自己可以为自己做点事情了,并不需要完全的依赖他人,可以承担一小份责任为自己。因此,过度的控制性和残忍性也在减弱,更多的交流,协商,尊重。

主体关系的世界是人人相互尊重和富有温情的世界,更少的欺骗,冷酷,虚假,这种社会是那么的令人向往在现实世界里,有些人虽然已经成年,应当发展到主体关系层次,但由于文化,养育过程,父母内心的残缺,内心依然停滞在早年的某个阶段,成人的心理世界仍然被内心的孩子所掌控和支配。客体关系依然盛行,主体关系和客体关系交织一起。很难达成较为纯正的主体关系世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每个孩子都得到良好的养育,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发展到主体关系的世界总会实现。

如果人人都能达到主体关系,人类内心的关系将会进一步发展。我不知道是否还会有比主体关系世界更高级的世界,如果有,那将是什么样的,难到是神性的世界吗?

第三层次:洽合关系层次。
     洽合关系层次的人,既有独立性,又能够自然的融洽,合作,互为整体,已经超越主客体的关系,我称它为3.0级别的世界。

    我找不到比“洽合”更完美的词语来命名这个时代的内在关系和人际关系,这种关系就像完美的生态一样祥和,自由。当人们成功的经历了实现期,25左右以后,达成某种程度的自我实现,内心的自恋感得到一定程度的巩固,人们的内心将进一步转化和超越,从突出主体性变的更加谦逊,朴实,发自内心欣赏他人的优势和成就,能够自由的融洽与合作。

洽合关系的特点:

一、成熟和超越:这个阶段的人,因为社会的发展,文化的演进,整个人类主体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人人都得到富有人性的、科学的养育,陪伴和成长,内在关系顺利通过主体关系层次,随着能够自由的自我实现,心灵更加强大和超越,从关注自我的主体性回归社会性和整体性。人类从此变得更加谦逊,富有合作精神。人们自然的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体又是整体的一部分。能够自然的恰当的与他人与社会融洽合作。这个时代,个人得到充分的发展,科学技术迅速迭代升级。

二、融洽与合作:随着人们内心进一步的成熟与转化,情感得到充分的发展,人类的智商与情商达到一个极度发达水平,人类可以轻松的读懂对方内心,人与人的沟通自由流畅,可以随时自由的契合、互补,就像某种神性的存在。

三、精神维度:因为物质的高度发达,人们已经超越物质层面的安全感,实现精神层面的和谐。这个时代,人类已经超越物质维度,生存于精神维度,更多的精神存在,我很难想象这样时代的具体情境,但她对我来说又是多么的令人心驰神往。

自体关系心理学系列文章

为建构心理学大厦增砖添瓦

为心理学贡献力量,为人类幸福而努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