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眩晕】

 123碧峰 2020-03-10

概述

眩晕是因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出现自身或环境的旋转、摆动感。可分为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两大类。中枢性眩晕是由脑组织、脑神经疾病引起,如听神经瘤、脑血管病变等。周围性眩晕多数与耳部疾病有关,约占眩晕的70%。周围性眩晕发作时多伴耳蜗症状(听力改变、耳鸣)和恶心、呕吐、出冷汗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头颈外科、心血管内科、肿瘤内科、肿瘤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临床心理科

常见疾病

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后循环缺血、梅尼埃病、听神经瘤、外淋巴瘘、突发性耳聋、大前庭水管综合征、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前庭性偏头痛、心因性眩晕等。

检查

体格检查、位置性眼震的激发试验、听力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前庭功能检查、CT、磁共振成像、眼震电图、电测听、纯音测试等。

常见原因

1.中枢性眩晕
如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听神经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小脑梗死、小脑肿瘤、后循环缺血等。
2.周围性眩晕
如耳石症、梅尼埃病、中耳炎、突发性耳聋、前庭阵发症、耳硬化症、药物中毒等。

其他原因

心因性眩晕、贫血、屈光不正等。

体格检查

1.测量血压、体重、腰围、臀围等,有助于发现继发性高血压线索和靶器官损害情况。
2.检查四肢动脉搏动和神经系统体征,听诊颈动脉、胸主动脉、腹部动脉和股动脉有无杂音。星迹步态,共济运动等检查。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检查有无贫血和感染。
2.尿常规
注意有无血尿、蛋白尿、尿糖及镜检有无细胞,有助于确定或排除肾病、糖尿病及有无肾损害。
3.生化检查
包括血钾、钠、尿素氮、肌酐、尿酸、肝功、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激素水平等,以除外糖尿病、高脂血症、肝肾功能不全等。

影像学检查

1.头颅CT、磁共振成像可明确有无头部占位、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
2.心脏彩超:了解心室腔结构,了解高血压患者是否合并左心室肥厚、左心房负荷过重。
3.心电图:有无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表现。

其他检查

1.位置性眼震的激发试验
根据位置变化诱发的眩晕及患者眼球的旋转性转动,可以确定疾病,确定耳石脱落坠入的半规管,有助于诊断耳石症。
2.听力检查
可了解听力是否下降,以及听力下降的程度和性质。
3.前庭功能检查
根据前庭系统病变时所产生的一系列症状,或以某些方法刺激前庭系统,观察其诱发的反应,以查明病变性质、程度和部位,有助于梅尼埃病的诊断。

鉴别诊断

1.耳石症
起病突然,开始为持续性眩晕,数天后缓解,转为发作性眩晕。眩晕还与头部所处的位置有关,头处于特定位置时即出现眩晕,可持续数十秒,转向或反向头位时眩晕可减轻或消失。可见显著眼震,其眩晕持续时间差别很大,发病后多数在数小时或数日内自行缓解或消失。
2.梅尼埃病
临床表现是眩晕呈间歇性反复发作,间歇数天、数月、数年不等。常突然发生,开始时眩晕即达到最严重程度,头部活动及睁眼时加剧,多伴身体向一侧倾倒,因剧烈旋转感、运动感而呈惊恐状态。还伴耳鸣、耳聋、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脉搏缓慢、血压下降和眼球震颤。每次持续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个别呈持续状态,连续数日。每次发作过后疲乏、思睡。间歇期平衡与听力恢复正常。多次发作后眩晕随患侧耳聋的加重反而减轻,发展到完全耳聋时眩晕也消失。
3.高血压
常见的是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症状。随病程延长,血压持续升高,逐渐会出现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闷、乏力等。血压突然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可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心悸、眩晕等症状,严重者出现神志不清、抽搐。

诊断原则

依据眩晕的表现及伴发症状,结合相关检查作出诊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