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识视野 | 【生死之悟】生命中最好的未来,值得你长久的忍耐和等待!

 天下知仓 2020-03-10

作者:白福宝
本文来源:WE星坊(wexingfang2020)

荆楚大疫,染  者数万,众齐心,举国防。 

随着疫情发展,其复杂性和严重性已超出多数人的预期。每天更新的新增病例数、疫情扩散链、专家们的各种建议,现实生活中防疫措施的升级、对口罩等物资紧张的恐慌、假期的一再延长,以及宅在家里无处释放的过剩精力和肉眼可见的膨胀身材等:焦虑正在逐渐侵蚀着我们的内心。

从疫情刚开始的囤口罩、囤酒精、囤粮,到后来的抢板蓝根、抢双黄连,都是焦虑的一种集中表现。那么你呢?

是不是从早到晚都抱着手机时刻关注着新的疫情信息?

是不是听到一点负面的消息就情绪激动,极度愤怒或悲观?

是不是感觉周围到处充满了危险,总担心自己或家人是否被传染?

是不是容易失眠,而早上又起不来、食欲不振?

作为进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焦虑是一种内部警报系统,提醒我们注意外部的威胁。但是,长期或过高的焦虑对身心健康不利。足不出户的我们每天都被铺天盖地的信息所淹没。如何从信息中甄别出有用、真实的内容,考验着我们冷静、客观思考的能力。

首先,我们要判断信息来源的可信度和可靠性。相信党和国家、相信政府正在竭尽所能打赢这场战“疫”。其次,在评判信息时,需时刻提醒自己冷静,辩证看待问题,切勿妄下定论。最后,在转发、评论信息时要考虑行为后果,例如:思考信息是否可靠、可能造成的后果。不盲从,不妄断。每个人做好自己,为自己负责,就是在为祖国贡献力量。

信息泛滥导致的盲目乐观或悲观恐慌,都不可取。理性和乐观的心态需要我们去寻找并保持,并做好“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对于“宅”家的我们来说,如何摆正心态,合理安排生活,便是每个人当下最重要的课题。



01

一个基本认知:

不确定才是永恒的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搜集更多的信息并不能帮助我们获得确定感。不确定才是永恒的!生活中充满了不确定性,无常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再多的知识也不足以防止意外及自然灾害的发生。


多数人往往到了不得已的时候,比如遭受突如其来的变故,才意识到无常的存在。其实,造成痛苦的不是无常本身,而是由于对无常缺乏了解而产生的恐惧。

如果一直想在心理上获得确定感,就会助长恐惧,更会陷于“如果发生意外”的不安中。

如果生活的目标是总以某种方式致力于对抗疾病和死亡,那就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了。我们不可能打消疑病念头。谁也不能保证没事,谁也不会轻易相信所谓的保证。

疑病时没有权威。权威的判断只是一个创口贴,只有暂时的安慰效应。



02

双重身份:

每个人都是关怀和被关怀者

每个人都会生病,不要歧视已经确诊和疑似感染的人。无论是健康还是患病,歧视、排斥以及由此造成的强烈的羞耻感都对个人的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

 一位华裔青年勇敢地走上佛罗伦萨的街头,蒙着双眼戴着口罩,在身边放着一面广告牌写道,“我不是病毒,我是人类,不要对我有歧视”。他呼吁人们抵制因疫情而出现的歧视行为。

为避免歧视,我们应学习疾病防控知识,不夸大传染病的危险,做好个人防护,细心留意生活中可能感染或传播的风险,避免过度紧张。“隔离病毒,不隔离爱。”


危难时刻,我们每个人都是被关怀者,也是关怀者。疫情当前,面对共同的敌人,我们更应该团结在一起,共渡难关。



03

一个积极因素:

把目光转向正能量的内容

多用积极信息来“积蓄”心理正能量,避免长时间阅读或讨论负面信息。

我们的恐慌心理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负面刺激,各种负面信息“强有力”地冲击着我们的神经,让我们焦躁不安。

如果长期被这类信息包围着,再通过网络媒介或在家中加以讨论和强化,就很容易形成恐慌心理。因此,我们要明确自己掌握信息的初衷。加强自我防范意识是必要的,但是陷入恐慌就不好了。

除了从确信可靠的渠道了解防控信息,我们应将注意力更多地投入到积极、有意义的事情上,尽量过滤消极和情绪化的信息,多关注各种正面消息,例如多看看大家都在为抗疫努力地做事情,从医务人员、警察、军人、社区工作者到拾荒的老人以及许多默默无闻的志愿者、普通百姓,每个人都在尽己所能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当然,总难免会有个别不和谐的现象和声音出现,但是,这是每个时代每个时期每个国家都会有的,我们既不应回避,也无需夸大,我们要看到国家、政府和更多的人在积极付出和转变。

我们还可以同家人分享和回忆自己曾听过或经历的轶闻趣事,看一些积极向上的书籍,从各方面“积蓄”自己的心理正能量。




04

一次成长契机:

深深地接纳自己

试着接纳自己的情绪,当我们有负性情绪的时候,不要憋着不说,试着向家人、朋友诉说。若负面情绪状态持续得不到改善,我们还可以及时通过互联网或心理援助热线寻求专业帮助。

长时间待在家中,没有社交娱乐,活动单一,缺少运动,感到压抑、烦躁、空虚甚至抑郁,都不是个别现象。疫情更是触发了我们潜意识中本来就有的焦虑。

我们很容易因为整天无所事事,以及面对病毒危险的无力感而严重怀疑自身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价值。疫情危机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曾经无视或逃避的自我,那些在直面生死时所产生的恐惧和渴望、无能和无助、孤独和勇气。

所以,借着这次“宅”在家里的机会,重新学习如何与自己相处,尝试回答一些问题来增进对自己的了解。

比如:如果此时自己感染了病毒,我会怎么做?我会渴望什么?会看重什么?又会害怕什么?后悔什么?哪些人会为我担忧悲伤?在所有的可能性中,我最害怕传染给谁?如果我有幸能够痊愈,我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或许,在这场“战疫”中,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病毒本身,而是我们自己,发现和治愈我们内心深处的“病毒”。




05

最后我想说,

最美好的值得等待!

充实个人生活,合理规划时间安排,特别是要保证规律的饮食和睡眠。例如,有意识地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睡前一小时尽量避免查看与疫情相关的信息,将注意力转向阅读、运动健身和学习技能等方面。


通过各种网络联系方式与不能见面的亲人、朋友、同学保持积极联系,彼此表达关心。停课不停学,留守家中,并不等于没有课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学习平台,每天抽出点时间听听课,为后面返校的学习任务做好准备。

此次疫情有着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我们还不知道会持续多久。因此,我们要学会等待。因为一切最美好的东西,都值得等待!愿在等待中,我们都能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编后语】

白福宝博士的文章,理性而充满温度,是一种邻家大哥的亲切感。

关乎生命安全的疫情,每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这一个月以来,我们刷微信,看新闻、群消息、公众号……海量负面信息扑面而来。想必大脑的情绪开关杏仁核已经不堪重负,几近崩溃边缘。下丘脑里存在的“痛苦中枢”也被频繁刺激,累积大量不愉快情绪体验。面对灾难,我们每个人也经历了抗拒期、吸收期、消化期。而如今,是时候清除脑子里过载的负能量了,是时候开始冷静、反思、理性并进入应对期,是时候去给未来和美好,创造性,建设性地做一些事情了。

带上白博士给的五个专业建议,让我们开启新生活,并在希望和等待中,迎接最好的未来。

——李晗

2020年2月21日


作者介绍
白福宝,心理学博士,心理咨询师,安徽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心理学系讲师,从事心理学研究、教学与实践工作十余年,拥有丰富的心理咨询经验,主要研究领域为死亡焦虑、情绪管理、家庭教育和亲密关系。出版专著《我想和你好好的:给年轻人的亲密关系成长课》。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