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对疫情之基层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篇

 旷达致远 2020-03-10

自抗击疫情以来,各城市街道办事处的党政领导和工作人员可谓是全员冲锋陷阵,一直坚守在街道社区的最前线,为他们不知疲倦、奉献自我的精神点赞!

街道是城市的基本单元,是城市治理体系的基础平台,处于城市工作最前线,是落实党的大政方针和各项决策部署的执行环节,是直面群众、服务市民的重要桥梁,是城市治理体系中承上启下的重要枢纽,是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但随着近几年经济社会转型和城乡快速发展,街道的工作特点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街道作为县区级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承担着“统筹辖区发展,组织公共服务,指导社区建设、加强城市管理、维护治安稳定”等多项职能任务,加之各种新增临时性任务越来越多,使街道工作负荷日趋加重。客观上也出现了管理机制和管理效能、服务无法满足居民需求等诸多矛盾,而若想根本上解决这些矛盾,唯一的路径就是转变工作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党的十八大再次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战略部署,也为继续深化基层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坚持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以服务人民群众为根本宗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就必须积极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当下最紧迫的疫情面前,街道党政领导始终冲锋在抗战一线就是最朴素的表达。遵循科学发展,在政府职能上实现根本性转变,全面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管理创新,努力建设现代服务型、法制型政府,是大势所趋,更是民生所向。

应对疫情之基层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篇

新形势下,如何实现街道的行政体制改革?合易基于实践研究认为,需要从组织体制和激励机制两个维度着手。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

优化街道行政组织的机构设置

创新街道行政组织机构,实行大部制、扁平化管理工作机制。如,七办五中心、一委六班四中心等设置方式。整合相关的社会事务和公共职能,采取大部制运转,避免职能交叉或部门衔接不畅而降低工作效率的问题,以提升服务效率。

优化岗位、编制及人员设置

在行政组织结构确定后,关键是要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根本转变。合理设置岗位职责及任职要求,优化人员结构。一方面消除部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问题,一方面也解决了有些部门编制过少、人员不足的问题,做到职能与机构相匹配、任务与人员编制相匹配。

同时,为切实做到人岗匹配,我们建议可转变传统的用人理念,突破人员身份限制,采用内部公开竞争性上岗或岗位双选的方式,择优选择实现人员优化。

推行与绩效挂钩的科学激励机制

首先,将机构下设的部门、岗位通过科学的方法(比如,通过部门的工作贡献、复杂性、专业性等要素)把评估出不同的部门、岗位价值系数,并按系数不同设定差异化的绩效奖励基数。进而,制定科学的绩效奖金考核分配办法,实现个人奖金与部门工作业绩结果的挂钩联动,以充分调度和激发领导干部和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工作改善提升

应对疫情之基层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篇

总之,只有不断加强基层街道的行政管理体制革新,强调用制度管人管事,才能做到依法行政,规范服务程序,规范管理流程,才能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但是,革新就意味着革命,就必然会遇到各种矛盾、阻力和问题,所以改革面前必须要有充足准备、必胜的信念和魄力。我们坚信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正如抗击疫情一样,终会取得变革突破,赢得最终胜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