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是如何发现经络的?

 五体启示录 2019-03-15

经络的奇妙作用

在《黄帝内经》中,黄帝和岐伯、雷公、少师这些医臣们对经络进行了深度探讨,他们的问答,告诉了我们,人体确有经络存在,经络有巨大的作用。

或许是这个问题太重要了,这一次是大臣发问,黄帝亲自回答。这与讨论其他问题完全不同。《经脉篇》里有详细的记载。

大臣雷公问黄帝:经络究竟有什么作用?黄帝回答说经脉有三大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决死生”,能够判断死生,从经络上可以判断出这个人的生命力,是死、是活;

第二个作用,可以“处百病”,这个“处”是什么意思?就是治疗,它可以治各种毛病,疏通经络就可以治百病;

第三个作用,能够“调虚实”,能够调整人体气血阴阳的虚实。经络“不可不通”,必须通畅。这个话的意思是告诉我们,如果“经络”不通了,那人就会得病了,严重者病就治不好了,死了。那如果通了之后呢,它就能治好病,人也就有活力了。

雷公接着又问了,那这个经络到底是什么呢?它是怎么走的呢?黄帝回答,经络实际上就是气血的通道,如环无端。它的运行是有道路的,是一个循环的道路,这个道路就叫做经络,那它究竟有还是没有呢?当然在身上是有的,只是一般的人,他可能感觉不到;如果是敏感的人,他能感觉到它。

经络是怎样被中国古人发现的呢?现在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针灸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是这样论述的:“经络学说是我国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不断观察总结而逐步形成的。”并进一步指出,“经络学说的形成,可能通过以下途径:

①‘针感’等传导的观察;

② 腧穴疗效的总结;

③ 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

④ 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

我们将上述观点用更简单的语言描述一下,就是经络的发现是因为首先发现了许许多多零散在身体的点(穴位),然后将这些零零碎碎的点(穴位)串起来就形成了今天所谓的“经络”了,于是就有了经络学说。这种思维其实就是用西方人还原论思维方法来理解中医理论是如何形成的具体体现,也就是说是先有“术”,然后才会有的“理”。事实果真如此吗?以上“由术而道”观点存在着许多难以自圆其说的地方。

第一、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而与之同时代的古希腊、古埃及等古代文明国家,那里的劳动人民同样也在同疾病进行着斗争,但是为什么经络系统独在中国古人那里得以发现,难道只是中国人比他们运气好吗?

第二、以“针感”等传导的观察、腧穴疗效的总结、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这种由点到线发现经络的观点如果有可能成立的话,那是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以及大量人力、物力和有关这一过程大量记载文献的,但是中医古籍文献并不支持由点到线的经络起源说,也就是说并没有发现大量零散记载穴位的医书,然后再在这些零散穴位的基础上形成完整经络这样的历史过程的记录。如:20世纪70年代马王堆古墓发现的帛写医书《阴阳十一脉灸经》、《足臂十一脉灸经》中的很大一部分内容是构成《内经》一些篇章(尤其是经脉)的祖本,但是这两本书中却只有经络循行的描述,并没有腧穴的记载。这说明经络的发现并不像现代中医教科书上推理的那样“由术而道”,即经络是从点到线被中国古人发现的。

第三、由解剖、生理知识启发找到经络的观点更是不堪一击。试想一下,别说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人的那点简单的解剖知识,即便是现代西医解剖及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都还没有人能从解剖开来的人体找到所谓“经络实质”,而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人却能通过这种偶然而零散的效应,逐个进行以点到点的连结而成为中医经络系统,用当时原始的工具,实现“由术而道”,确实让人难以信服。

那么,究竟古人是如何发现经络的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