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舞台灯光设计入门,看这篇文章就够了!

 秦兆海 2020-03-10
筑声阁

声学/剧院/专项/设计

早期戏剧演出为露天或半露天演出,都是以单一的日光为光源。但随着演出场所搬进室内或夜间演出,开始出现了舞台灯光。时常有这么几个问题萦绕于心,“一个剧院有必要在舞台和观众厅布置那么多灯具吗?一场演出真的需要那么多灯光吗?真的有必要在那么多方位布置吗?我们为什么不用舞台灯光模拟最简单的日光照明呢?这样不是最接近自然,投资也最节省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以一个舞台灯光设计初学者的角度来追寻问题的答案。

一、常用布光方式

在阳光下,顺光、侧光和逆光拍摄的照片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尤其是当光线垂直正对拍摄者脸部时,不仅人眼难以张开,而且由于缺少阴影而使脸部平淡无奇。接下来介绍两种经典的单点布光方式,可以把人物拍摄得有立体感、更好看。

伦勃朗布光——单点侧光照明的经典方式

伦勃朗布光是人像摄影中独特的一种布光效果。它的基本光效是:在人物正脸部分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光斑,分别由眉骨和鼻梁的投影及颧骨暗区包围形成,故也称作三角光。它缘起于文艺复兴时期荷兰著名画家伦勃朗所画的人物油画(见图1和图2)。伦勃朗布光采用强烈的明暗对比增强了人物立体感,画面层次丰富、充满活力而不呆板。

蝴蝶布光——单点顺光照明的经典方式

蝴蝶光通常的布光方式是主光源在被摄者脸部的正斜上方,由上往下投射到人物的面部,在鼻子下方投射出一个似蝴蝶状的阴影,脸颊和下巴也会产生阴影,让下巴更尖和脸看起来更瘦(见图3和图4)。这种布光方式是美国好莱坞电影场拍摄美女明星常用的方式,因此也称为美人光。被摄对象的形状、阶调、色调的变化,主要由细微的光调变化表现出来。

多点布光的优化

  • 可以对画面的各个部分进行精细调整

以上两种经典单点布光方式存在的问题是无法对画面的各个部分进行调整。如背景太暗或太亮怎么办?人物轮廓模糊怎么办?阴影太亮或太暗怎么办?蝴蝶布光最经典的照片就是奥黛丽·赫本,不过相对于单点布光在两侧增加辅助灯光(从图5的眼睛中可以看出有三个光源),减弱了两侧的阴影。如果把背景调暗一点,在后面在设置一道逆向照射的轮廓光,则肩部等处的轮廓会清晰且明了一些(参见完美轮廓光的图6)。

为了使画面的各个部分都可以精细调整,就必须考虑多点布光方位的组合。如伦勃朗布光改进为侧光照明多点布光方位的组合,需要布置主光灯、辅光灯、轮廓灯和布景灯等,各个灯具的位置和作用见图7和表1。蝴蝶布光改进为正光照明多点布光方位的组合,需要布置主光灯、轮廓灯和布景灯等,各个灯具的位置和作用见图8和表2。

图5 蝴蝶布光的奥黛丽·赫本 

图6 完美轮廓光的人物照

图7 侧光照明多点布光方位的组合示意图

图8 正光照明多点布光方位的组合示意图

表1 侧光照明效果的光位组合列

名称

位置

对应于舞台的灯位

作用

主光

位于侧前上方

耳光

在脸上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光斑

辅光

位于前方

面光或挑台光

调节阴影的亮暗

轮廓光

位于侧后方

逆光

使人物的轮廓比较分明

背景光

位于侧后方

天、地排光

调节背景的亮暗

表2 正光照明效果的光位组合

名称

位置

对应于舞台的灯位

作用

主光

位于前上方

面光

在鼻子下方投射出似蝴蝶状的阴影。

辅光

位于侧前方

耳光

调节侧面阴影的亮暗

轮廓光

位于侧后方

逆光

使人物的轮廓比较分明

背景光

位于侧后方

天、地排光

调节背景的亮暗

  • 多点布光的目的

从以上两种布光方式可以看出,布光主要包括主光、辅光、轮廓光、背景光等。从光学角度配置舞台灯光的目的如下:

  • 正面投射的光线是以照明为主,造型为辅。以主题和视点的需要确定主光方向。

  • 侧面投射的光线是以造型为主,照明为辅。是对主光的辅助和补充,起修饰作用。

  • 逆向投射的光线是以轮廓造型为主,会使轮廓的边界清晰而明亮。

  • 光比:受光的明暗比例,可根据创作需求作光比调整,从而获得理想的效果。

将以上这些光按投射方位分类就是正面投射光、侧面投射光、逆向投射光、背景光等。其相对应的常用舞台灯位见表3。

  • 大场景照明还需增加灯具

以上布光的方式又称为区域照明,一般用于较小范围的场景照明。如果场景很大,可以把它拆分成若干个较小的区域进行布光。由于剧院舞台演出面积很大,人物和景物众多,必须把区域照明组合成大面积照明。根据灯光的照度和投射角度,以及舞台演出的面积大小,需要配置大量的、相应的舞台灯光。舞台灯光除了正面投射光、侧面投射光、逆向投射光、背景光外,还需增加顶光。增加顶光既可以提高舞台区域的基本照度和重点照明,提高头发和肩部的轮廓亮度,更重要的是减少动态人物投射到舞台和相邻人物或景物上斑驳的阴影,避免干扰观众的注意力。剧院舞台地板多为黑色,应该也是为了减少阴影的干扰。

二、镜框式舞台灯位的描述及作用

要想做好舞台灯光的配置,就必须要了解舞台灯具的常用光位。

图9  正面投射光示意图  

图10  顶面投射光示意图

图11 侧面投射光示意图

图12 侧前方投射光示意图

表3  镜框式舞台灯位的描述及作用

注:表中所列仅是舞台灯光的常规描述,不同演出剧种舞台灯光的作用会有差别,也会临时增加一些灯位。如在舞台周边放置电脑灯,在侧楼座栏板前挂灯具(作为耳光的延续),笔者在德国柏林喜歌剧院(komische oper berlin)考察时还看到设置2道脚光(见图11和图12)。万事无绝对,不可墨守成规。

图11  柏林喜歌剧院的两道脚光  

 图12 柏林喜歌剧院的脚光投射效果

三、舞台灯光的功能

在两千多年的戏剧历史长河中,随着光源和控制技术的发展,舞台灯光的功能已由最初的“照亮”发展到艺术照明。具体功能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 照亮舞台上的人物和景物,这是舞台灯光首要的基本任务

图13 照亮舞台效果 

  • 通过控制照射光斑和运动(追光)等的变化,可以突出重点和引导观众视线

 图14 突出重点的光束照射效果

  • 通过控制光色等的变化,可以塑造人物的心情变化。

例如,沈斌导演的婺剧《瑶祭香魂》,灯光从喜庆的红色基调转变为冷色调,起到强化故事情节的作用。

图15 《瑶祭香魂》剧中喜庆的红色基调 

图16 《瑶祭香魂》剧情转折后的冷色调

  • 通过控制光色、光量和图案等的变化,创造剧情所需的时间、空间氛围。

比如,对于白天和黑夜的变化,通过明亮的灯光让观众清楚意识到现在的情节发生在白天,而昏暗的灯光则提醒观众时间已进入傍晚或者夜晚。灯光也能体现季节的变化,在冬季场景时,以冷色调体现冬季的严寒;而以刺眼明亮的灯光体现夏日阳光的炙热。灯光可以在舞台上打出湖水的模样,模拟人们泛舟湖中场景。

  • 可以创造动态的幻觉 (如风雨雷电、水火云雾、鸟飞鱼游、车船行驶等等动态形象)。

四、灯具的基本参数

舞台灯具常提起的一些参数,必须掌握:

  • 电功率

电功率是指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是用来表示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一个电器的功率等于它在1秒内所消耗的电能。单位是瓦特(Watt),简称'瓦',符号是W。电功率等于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导体电流的乘积(P=U·I)。

  • 光通量

光通量是每单位时间通过曲面的光强度,通常用Φ来表示。在理论上其单位相当于电学单位瓦特,因视觉对此尚与光色有关,所以依标准光源及正常视力度量单位采用流明,符号为lm。

  • 光效(发光效率)

光效是光源发出的光通量与消耗功率之比,单位是流明/瓦,lm/W。不同光源发出同样的光通量,消耗的功率越少,发光效率就越高。发光效率值越高,表明照明器材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能力越强,即在提供同等亮度的情况下,该照明器材的节能性越强。

  • 照度

光照强度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接受可见光的能量,简称照度,单位勒克斯(Lux或lx)。用于定义光照的强弱和物体表面积被照明程度的量。根据西欧研究的成果:在没有眩光的一般荧光灯照明条件下,人的视觉最满意的照度在1500~3000lx。

  • 色温

色温是表示光线中包含颜色成分的一个计量单位,单位K(开尔文)。光源的色温是它的色彩和黑体(理论上的)受热辐射所呈现的色彩(相当于标准色卡)对比来确定的。黑体在受热后,逐渐由黑变红,转黄,发白,最后发出蓝色光。光源的色彩与黑体相匹配时的开尔文温度就是那个光源的色温。色温<3300K的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称为暖色光;>5300K的光给人以寒冷的感觉,称为冷色光;3300~5300K的为中间色光。

图17 黑体受热辐射所呈现的开尔文温度

  • 显色指数

光源对物体颜色呈现的逼真程度称为显色性,通常叫做显色指数(Ra)。显色性高的光源对颜色的再现较好,我们所看到的颜色也就较接近事物的真实颜色;反之,我们所看到的颜色偏差就会比较大。显色性是指事物的真实颜色(其自身的色泽)与某一标准光源色温(5000K或6500K,日光)、且显色指数Ra>90的光源称为标准光源)下所显示的颜色关系。Ra值为100的光源表示事物在其灯光下显示出来的颜色与在标准光源下一致。国际照明委员会按用途不同列出显色性的推荐标准(国标的建议与之类似):需要色彩精确对比的场所,Ra为90~100;作为一般照明来说,Ra达到80~90就足够了;长期工作或停留的房间或场所,照明光源的显色指数(Ra)不应小于80。

图18  花朵在不同显色指数光照下的效果

五、舞台光源的演变和发展

表4  舞台光源的演变和发展

六、各种光源的光学技术特性

了解一下各种光源的光学技术特性,可增进我们对光源发展趋势的认识。

表5 各种光源的光学技术特性

光源

色温(K

显色指数Ra

光效(lm/W)

寿命(h

白炽灯

钨丝白炽灯

27003300

100

820

1000

卤素灯

27003300

100

1235

2000

气体放电灯

三基色荧光灯

27006700

78

55105

100020000

金卤灯

50006000

6580

66108

400010000

镝灯

6000

80

75

5003000

氙灯(短弧)

6000

8590

85120

5001500

LED灯

3000

80

85200

15000

注:不同参考资料,以上数据会有不同,本表主要参考维基百科;维基百科没有的,再参考如百度百科、演艺科技等其他资料;随着技术发展,以上数据可能已经改进。

七、以光形态对舞台常用灯具分类

常用舞台灯具有:聚光灯、柔光灯、回光灯、散光灯、造型灯、条灯、筒灯、PAR灯、投景幻灯、电脑灯、追光灯等,种类繁多,让人一头雾水,必须分门别类地理清楚。以光形态对舞台常用灯具分类见表6。

表6 以光形态对舞台常用灯具分类

随着技术的发展,很多灯具已经很少使用,如碘钨灯(被LED散光灯取代)、频闪灯(被电脑灯取代)、舞台回光灯(焦点温度过高、易引起火灾)等。多功能和智能化是舞台灯具的发展趋势,成像灯因其多功能性而逐渐取代了舞台聚光灯,电脑灯因可以自动控制灯具的角度而应用越来越广泛。良好的节能性和技术的发展,LED光源正逐渐取代除大功率追光灯(LED功率比较小,无法满足远距离的光强)以外的其他光源。

舞台灯光起初只是用于舞台照明,调节光的明暗度和照射距离,现在发展到明暗变化、动感图案、3D立体等效果。灯具的功能和控制技术在不断创新进步,传统模拟控制已被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控制所替代。为了达到安全、高效、节能、降低成本和丰富多彩的效果,舞台灯具不断创新和优化,采用新的光源、灯体结构和光路设计等。

参考文献:

  • 百度文库,“灯光基本概念”

  • 百度百科,“电功率”、“照度”、“色温”、“显色指数”

  • 白炽灯,维基百科

  • 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维基百科

  • https://www./5970.html,“关于光源的光谱、色温和显色性“

  • 摄影用光大师手记,“十二种基本布光方式介绍及应用”

  • 摄影吴师自通,“经典布光大解析,不会布光还说自己会摄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