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初土地制度对社会的影响

 没眼皮的蚊子 2020-03-10

大家好,欢迎听蚊子侃历史。历史是现实的过去,是现实的镜子,解读历史,就是为了未来更美好。

大唐来自于隋朝,隋朝末年战乱不断,人口数量 急剧下降,生产力遭到极大的破坏,人们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

大唐建国之后,急需要的是稳定,急需要的是发展生产恢复 经济,让社会走上正轨。

唐朝是繁荣昌盛的大朝代,能成就这个大朝代有很多原因,唐初适应当时社会的土地税收制度的建立,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南北朝和隋朝末年的战乱,减少的不只是农民,战乱中,大量贵族地主被消灭,大量农田闲置,尤其是战乱严重地区,出现了地广人稀的局面。

唐朝初年的土地制度,是在这种背景下出台的。

唐初的土地制度是均田制,税收制度是租庸调制。而且唐朝的兴衰,和均田制变成莊田制,租庸调制变为两税制有极大的关系。

《旧唐书食货志》记载:男女自初生以上称为黄,四岁以上称为小,男丁十六岁以上为中男,二十一岁以上为成丁,六十岁为老。每年一次人口账,三年造 一次户籍。

这个法令非常重要,均田法和租庸调制度的行施,都是以这个法令为依据的。

这个制度,后来又改过几次,每次改变,都是减轻劳役赋税,对广大民众是有好处的。

均田法规定,男丁十八岁以上给田一傾,其中十分之二为永业田,八为口分。老男、残废人给田四十亩,寡妻、寡妾给田三十亩,如果是户主,加给二十亩。

家里长辈死了,永业田是可以继承的,口分田归官府,另行分配。

租庸调法,是唐初制定的税法:租,每丁每年纳粟两石,或者稻三石。调,随乡土所产,每丁每年纳绫、绢、絁各三丈,不是养蚕的地方,就缴纳布两丈五尺,麻三斤。庸,每丁每年服役二十天,闰月加两天,如果不服役,每天缴纳庸绢三尺或者布三尺七寸五分。

中男授田后,纳租调并且服役,成丁后,服兵役。国家有事儿,二十天外加十五天,可以免调,加役三十天,租调全都免除,加役和正 役加起来不能超过五十天。

如果遭了灾,损失百分之四十以上,免租,损失百分之六十以上免调,损失百分之七十以上,租、庸、调这三样就全免。

在隋文帝杨坚的时候,节妇的课役全免。到了隋炀帝的时候,隋炀帝就改为妇人的课役全免。租庸调制度,采用的隋炀帝的制度,这也是税制的一种进步。

  



制度是确定了,如果真能按照这种制度实行,对老百姓来说,是极大的好处。可是在古代,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区别很大,一般情况下,都会 有很大的出入。

唐朝 疆域广阔,各地由于土地情况的不同,均田制实施的情况,也不同。

黄河流域,受到隋末战乱的影响最大,各路武装在这个地区拼杀,谁来了都是抓丁要粮,甚至是烧杀大搞破坏。久而久之,这里就变的地广人稀了。

均田法在这里实施起来非常容易,事情就变得简单了。反正地多,能耕种土地的人少,官员指出一块儿地让农民去开垦耕种,他们只等着秋天收租。

这样对农民有利,他们有了土地,而且土地是自己的,一直到死都归自己。

他们只缴纳国家的赋税,没有地主剥削,他们的土地得到了法律的保护,他们的劳动付出有了保障。

对官府来说,也是好事儿,他们便于管理,官府和农民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很多的缓和。

由于当时还没有大量的地主产生,因此极大的释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和国家的经济,得到了快速恢复。

关中地区和黄河流域的情况不一样,关中地区本来就富庶,隋朝的时候地主就非常多。

到了唐朝,唐太宗并没没收隋朝官员的土地,即使没有参加唐军,跑了的那些官员和普通百姓的土地,也都没没收。

旧的还在,参加唐军的那些人,对建立大唐有功,成了新的权贵,他们也是需要大量土地和宅院。这些人的手里的土地,有的是封赏的,有的干脆就是自己占领的。

从皇帝往下的大臣们,谁都占有一块儿土地,而且占的还是京城附近的好地。

关中地区土地紧张,均田法实施起来就有了困难。

唐太宗一当了皇帝,就琢磨着,把关中地区的人迁移出去一部分,让他们到地多的地方去发展。

他和手下的官员商量的时候,陕州刺史催善为就上表说:关中地区地少人多,丁男就让他们当府兵,如果让他们迁移,他们必定会大量跑到关外去。到时候关中空虚,干什么都 会很不方便。

唐太宗被提醒了之后,就不再有迁移关内民众的想法。

百姓不迁移,能用来执行均田法的土地又少,因此关中地区分到百姓手里的土地,就比其他地方少。

唐太宗非常注重民生,他曾经亲自到民间过问均田法的实施情况,当他得知每户只有三十亩田的时候,就感觉到了危险。于是下令田地太少的乡,可以给些便利,迁移一些人,到田地多的乡去。

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关中地区又不同

隋朝 南北统一后,长江流域的士族势力衰弱。唐朝建国之后,这里贵族和文武官员又少,势力又小,因此土地集中的很慢。

在隋朝的时候,长江流域的人口,就比黄河流域的要少,加上珠江、闽江流域,也是人少地多,地广人稀。

租庸调制是以人为基础的,《新唐书食货志》上说“租庸调之制,以人丁为本。”

有了地老百姓有了粮食,官府才能收到租,才有人去服兵役,服劳役。总的来说均田法和租庸调制,都是 以人为本,持续发展的制度。 

  

                                                                                                                                          

一般来说,均田法实行的程度,关东地区最高,长江流域 居中,关中地区最低。

因此,关东地区的经济,很快由恢复走向了发展。长江流域的经济,也是在继续发展的,只有关中地区有所倒退。

总体来说经济是在发展,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因此才给建立繁荣强盛的大唐,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