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脾阳虚水泛 | 苓桂这对CP,我太可了

 光年中医骨伤科 2020-03-11

水气病的发病机理

水液的正常代谢绝对离不开阳气的温化。水气病的发病机理,主要与心脾肾三脏的阳气虚衰有关。心属君火,上居胸中,能行阳令而制阴于下。

如果心阳不足,坐镇无权,不能降服下焦阴气,则使寒水邪气上泛;脾为中土,有运化水湿之功,如果脾阳虚弱,不能运水制水,亦容易导致水气内生;另外,肾主水司气化,与膀胱相表里,膀胱为州都之官,内藏津液,全赖肾阳的气化作用而能出其津液,如果肾阳不足,气化无权,不能主水于下,则津液停聚而为水邪。

对于阳虚水泛这类病症,苓桂简直就是神仙搭配。

基础方-苓桂术甘汤

治疗水气病,主要采用温阳化饮,利水降冲的方法,选用以茯苓、桂枝为主的一类方剂,而苓桂术甘汤是苓桂剂的代表方。

茯苓在此方中有四方面的治疗作用:一是甘淡利水以消阴;二是宁心安神以定悸;三是行肺治节之令而通利三焦;四是补益脾土以防水气上冲。桂枝的治疗作用有三方面:一是补心阳以治水;二是通阳以消阴;三是下气以降冲。茯苓桂枝相须相使,缺一不可,如果有茯苓而无桂枝,则不能化气以行津液;若有桂枝而无茯苓,则不能利水以伐阴邪。

方中重用甘淡之茯苓健脾利水、渗湿化饮,既能消除已聚之痰饮,又能治生痰之源。饮为阴邪,得温则散,而温药能发越阳气,开宣腠理,通行水道,故配桂枝温阳化气,桂枝尚可平冲降逆。苓、桂相合,为温阳化气、利水平冲之常用组合。

苓桂术甘汤临床上常用于:

① 冠心病,心肌梗死,常见胸闷疼痛,心悸头晕,短气乏力,或浮肿,小便不利,并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伴有明显的气上冲证。

② 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见有胸闷憋气,咳嗽或喘,痰多稀白,面目浮肿等证,如果是急性发作,咳逆倚息不得卧者,可先服小青龙汤,待症状缓解后,再服本方调理巩固。

③ 不是上述病证,但是有明显的水气病见证时,亦用本方治疗。

八种加减方的临床应用

1

苓桂杏甘汤-水气迫肺

【咳喘案】某妇,65岁,咳而微喘,面目浮肿,小便不利,舌质胖嫩苔水滑,脉弦。此为有水气,水气犯肺则咳而兼喘,肺失治节之权而不能调通水道,故小便不利而浮肿。治用通阳下气,利水消肿之法。

方以:茯苓12g 桂枝10g 杏仁10g 炙甘草6g

连服五剂,小便利而诸证悉平。


2

苓桂姜甘汤-水停胃中

农民陈××,男,26岁。因夏天抗旱,担水浇地,过劳之余,汗出甚多,口中干渴殊甚,乃俯首水桶而暴饮。当时甚快,未儿发现心下悸动殊甚,以致影响睡眠。屡次就医,服药无算,然病不得除。经友人介绍,请余诊治。

令其仰卧床上,以手扪其心下,则跳动应手,如是用手振颤其上腹部,则水在胃中漉漉作响,声闻于外。此振水音也,为胃中有水之征。问其小便尚利,脉弦而苔水滑。

方以:苓桂姜甘汤。

茯苓12g 桂枝10g 生姜汁一大杯 炙甘草6g

嘱用煎好药汤兑姜汁服。服后便觉热辣气味直抵于胃,而胃中响动更甚。不多时觉腹痛欲泻,登厕泻出水液甚多,因而病减。照方又服一剂,而悸不发。

3

苓桂枣甘汤-脾气虚弱

【奔豚案】郭某,男,56岁。患奔豚证,发作时气从少腹往上冲逆,至心胸则悸烦不安,胸闷憋气,呼吸不利,并见头身汗出,每天发作两三次。小便短少不利,有排尿不尽之感。舌质淡,苔水滑,脉沉弦无力。此水气下蓄,乘脾阳虚而上冲。

方以:茯苓30g 桂枝12g 大枣15枚 炙甘草10g

上方服用两剂,则小便畅通,奔豚气不再发作。


4

苓桂芥甘汤-肝气上逆

曹某,女,43岁。胸胁发满,入夜为甚,头晕目眩,心悸气短,嗳气频作,心烦易怒,来月经时,小腹作胀,面色黧黑,舌苔水滑,脉沉弦。

方以:苓桂术甘汤去白朮加白芥子疏肝利气,加香附.

六剂后胸胁不满,嗳气不作,其余各症也明显减轻。转用小剂桂枝茯苓丸作汤剂,又加香附、郁金等药调治而获痊愈。


5

苓桂味甘汤-肾不纳气

范某,女,60岁,每因生气出现脐下悸,惊恐气短,四肢发冷,遂即昏倒,小便失禁,甚时每日发作5-6次,历时半年余,西医诊断为癔病,苔薄白,脉滑数有力,辨证为气机逆乱,蒙蔽清窍,发为气厥。

方以:茯苓、桂枝各12g,甘草9g,五味子24g

服6剂后,除略有心悸外,余证悉平,继服24剂病告痊愈,随访无恙。


6

苓桂杏苡汤-兼夹痰湿

李某,年逾八旬,生活尚能自理。入冬以来,常觉胸满,咳嗽吐白痰,周身酸懒,不欲行动,不思肥甘之物而欲素食。舌质淡苔白腻,脉弦缓无力。

方以:苓桂术甘汤去白朮甘草,加杏仁、苡米,即苓桂杏苡汤治疗,六剂后诸证均明显好转,转用异功散善后。


7

苓桂茜红汤-兼夹瘀血

太原曹某,素有冠心病史,近来头晕,胸闷疼痛,控及后背,舌边有瘀斑,苔水滑,脉弦。

乃用苓桂茜红汤,诸证平息而安。


8

苓桂龙牡汤-心神浮越

陆某,男,42岁。因患冠心病心肌梗死而住院,经两个多月治疗,病情没有缓解。现症:心胸疼痛,心悸气短,每当心痛发作之时,自觉气上冲咽喉,便觉气息壅塞,周身出冷汗,恐怖欲死。舌淡苔白,脉弦而结。此奔豚发作,属于心阳虚衰,坐镇无权,水气上冲,闭塞胸阳。治当通阳下气,利水宁心。

方以:茯苓18g 桂枝10g 白朮6g 炙甘草6g 龙骨12g 牡蛎12g  

三剂,药后冲气平息,心神得安,但脉仍有结象,并伴有明显的微寒肢冷。此下焦肾阳未复,水寒之势尚未平伏。上方加附子10g 生姜10g 白芍10g ,又服三剂,下肢转温。但心悸、胸痛偶发、转用:茯苓12g 桂枝10g 五味子6g 肉桂3g 炙甘草6g ,又服六剂后,诸证皆平。心电图检查大致正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