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条条大路通罗马,于病毒而言也是一样的 
意大利不幸也成了COVID-19的重灾区

3月9日,路透社曝光了意大利伦巴第大区的COVID19患者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视频。看到有患者半裸插管面朝下躺着的画面,有些网友开始不屑地评论:死亡率超过6%也就难怪了... 昨天,公众号《纵横日本》发了一篇:“很遗憾,各位看不成日本的笑话了”的文章,用数据说明了日本的防疫表现绝对足以给全球上一课,而不是抄谁的作业,更不应该被嘲笑。 今天我看了意大利伦巴第大区ICU的画面,也有冲动想说:很遗憾,各位看不成意大利伦巴第大区ICU的笑话了。因为,他们给COVID-19危重症患者插管的体位,是重症医学救治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级操作。俯卧位通气也曾在武汉金银潭医院被成功运用,让危重症患者获益。 
图中广州的桑岭医生,就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危重症科到武汉金银潭医院ICU驰援的副主任医师。 科普: 俯卧位在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救治中的价值  俯卧位通气作为肺保护性策略的一种手段在ICU内广泛应用,其主要原理为有效改善通气血流比例,使背侧萎陷的肺泡复张,使肺及气管内分泌物在重力作用得到良好的引流,以及减少心脏和纵隔对下垂肺区的压迫。 图解:右侧向下的箭头代表重力方向;A,正常肺仰卧位,靠前胸的肺泡充气更好(当然为了说明效果,这图画得有点夸张);B,发生了ARDS的肺,靠后背的肺泡积聚更多渗出物;图A和B中,心脏位于上方,对两肺尤其左肺有更多的压迫;C,正常肺俯卧位,心脏对肺的压迫解除,后背的肺泡得到更充分的通气;D,发生ARDS的肺,在俯卧位上,更多的肺(尤其是靠背部的肺泡)得到通气,大大增加了呼吸的面积。为什么这样说呢?从人的两肺与心脏的关系和侧位观,就明白两肺的后背部有更多的呼吸空间。 右肺三叶,左肺两叶,从侧面看,靠后部的肺的面积更大。
 所以,把病人的体位翻过来,有可能增加救治成功的机会。但这是很专业的操作,需要非常专业的判断,也就是说俯卧位通气也有严格的适应症:有适应症,自然就有禁忌症;为了把患者成功地从仰卧位转为俯卧位,需要非常多的准备工作,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需要知道的是,这项治疗工作至少需要5名以上富有经验训练有素的医护合作才能完成,并不是翻一个身这么简单。写到这里,想起桑岭说过,穿着防护服给患者完成一个翻身,他们都有虚脱的感觉。 我国的重症医学工作者在这次COVID-19战役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别忘记了,意大利的医疗水平也是很高的,所以先别忙着看别人笑话,中国的医学,要向世界先进国家学习的地方很多,我们可以输出救治经验,同时也应该怀有善意和虚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