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和鲁迅之间的几次论战,就像神仙打架,咱们一般人真的是不太能懂。两人明明创作方向不同,一个重点写诗,一个致力于写小说、杂文;也并无深交,更没有私人恩怨,却为了几篇文章闹得不愉快。本期要和大家说的,是两人最有名的一次笔墨交锋。 1924年,徐志摩发表了篇诗评,评的是法国大诗人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恶之花》写于1857年,抒写的是当时西方社会的病态。说实话诗写得不错,但在当时却受到了不小的争议,因为全诗的语言露骨大胆,所以被人认为是伤风败俗之作,波德莱尔甚至因此上了法庭。徐志摩很推崇这首诗,他在诗评中这样说道:
说实话,这段诗评确实很符合徐志摩的个性。同样是浪漫主义诗人,徐志摩很理解《恶之花》的精髓,但这段文字中说宇宙本质是音乐,如果大家听不见就笨和皮粗,确实有些过了。鲁迅一直对徐志摩式的浪漫不是很理解,无意中看到这篇诗评,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便写了篇名为《音乐?》的杂文来讽刺他。正是这篇杂文,让我们见识了什么叫有文化的段子手,让我们节选两段看看鲁迅先生是怎么写的: 这第一段,鲁迅就徐志摩说的“万物都是音乐,听不出来就是耳朵有问题”作出反驳。这一段无论是用字还是比喻,都颇具调侃之意,当真是令人捧腹。先贤庄周曾在《齐物论》中讨论过天籁、地籁、人籁三种不同的声音,但却不知道徐志摩说的种种怎么就算是音乐了。 第二段,鲁迅则更加直接了。他称自己是想吃辣子鸡了,所以才会胡说八道,这显然是为了写出更有力的讥讽。鲁迅先是承认自己听不出对方所谓的音乐,这是自己水平不够,但接下来却表示可能会有人把徐志摩送进疯人院,这其实就是直接表示胡说八道的人是徐志摩。 徐志摩的诗评发表于12月1日,鲁迅这篇《音乐?》则发表于12月15日,此文一出自然引来不少文化界名的的围观,刘半农等人纷纷就这“笨耳朵”的事发文。最后的结果是,徐志摩认怂了,他在出版自己的诗集时,删除了当初的那些狂语,此事也就结束了。但两人从此便结下了梁子,多次因文学观点不同发文互怼。 其实我们今天客观地来说,徐志摩作为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他对诗歌自有自己的理解,不然他也成不了天才级的现代诗人。但因此就说听不懂的人就是耳朵笨,确实有些过了。而鲁迅的讽刺杂文,内容虽过激,但却让我们见识到他嬉笑怒骂的一面,让人从头笑到尾。在近当代文坛,确实没有人能像鲁迅这样,将杂文写得如此生动有趣。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讨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