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尊清酒敬浮生——魏晋风骨生命的低吟

 milano1895 2020-03-12

纵观古中国历史,文化繁荣总是建立在政治相对清明的时候,而政权、或是朝代频繁交替变换的时候,伴随的往往是思想的碰撞。这是因为古代的文人接受了孔孟之道的熏陶,总有一种积极入仕的心,因而怀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念头,一旦国家出现变故,就会去探求原因,亦或是将来个人的生存之道,于是,各种思想由此诞生。

然而历史上有一个朝代实在是令人费解的很,这个时代似乎盛产的文人都是些狂狷之士,他们不在意朝廷的法度,不在意世俗的眼光,甚至不在意自己的仕途。他们寄情山水,纵情酒色,沉情药物。他们有屈原的浪漫,却没有屈原那样的忧国忧民;他们艳羡列子御风而行,却有斩不断世俗的羁绊;他们饮一坛好酒放声高歌,摇一叶扁舟情寄江海…

这个神奇的朝代叫魏晋,这群传奇的人身怀魏晋风骨。

一尊清酒敬浮生——魏晋风骨生命的低吟

烈士暮年——风起三曹

所谓魏晋风骨,原本只是在诗词领域的一种风气。

这时的诗词风格承接了《诗经》,又融入了汉乐府的因素,因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笔墨挥洒自如,其中蕴含情感丰满,大喜大悲,慷慨激昂。

最为代表的就是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毕竟是不同于其他人的存在,因为他们三人是朝代的主角,是王朝的主人。文章中所透露出来的不同的风格,又给不同阶层的人提供了行为准则与依据。

一尊清酒敬浮生——魏晋风骨生命的低吟

操者,王道也。

对于曹操来说,他应当是王一样的存在。政治是服从于他的,他也是政治的把握者与操纵者。因而他的文章中所透露的都是大气象与大志向,他不会去像一般文人那样劝慰自己或者是感叹人生短暂、力不从心。他从里到外显露的都是为王者应有的气度与积极进取,同时显露出自己非凡卓绝的政治眼光与谋略。

丕者,霸道也。

曹丕所对应的也是为王者,但是准确来说,身上带有的更多的是一种王霸之气。虽然他在文学领域也颇有建树,但是与他的弟弟曹植比较起来那也是略显暗淡的。曹丕所展现的更多是政治天赋与雷霆决绝。从立嗣之争开始,他所展现的就是王室之中更需要的政治天赋,而后当政时的手段也是令人叹为观止。

植者,侠道也。

对于魏晋时期、甚至后来文人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曹植。曹植也是最不像皇子的皇子,有的是无限的才情,有的是文人的不羁与放纵。他原本也是皇位的有力竞争者,只因为不知节制,醉酒闯司马门,进而引起曹操的不悦,以至于错失皇位。从曹植的文章中,能够窥见他的报国之心,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便是《白马篇》中那一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由此足见其热忱之心,只是他实在不愿意为条条框框束缚,又是那么一个儿女情长的浪荡才子,不如隐于江湖之远吧。因此,如果一定要给曹植定性,那么他当是侠者。仁者,侠之大也。

一尊清酒敬浮生——魏晋风骨生命的低吟

名士风骨——竹林七贤

晋朝的名士,说来实在是古怪,既不想建功立业,又未想要在某些方面有些什么显著的成就。他们似乎偏爱玄学,想要在炼丹、吃药上有所突破。有的尽是些“伤风败俗”“罔顾人伦”的行为,有时甚至为世人不齿。这与时代背景有十分重要的联系,如果对历史稍加探讨,就会发现这个时代上接三国鼎立,下启南北朝。正是所谓生于乱世,又终止于乱世,其本身也是乱世。晋朝的开创者司马炎,也是靠着推翻了魏帝才成就了自己的王朝。虽说魏晋本为一家,但是对于伦理学家来说,家臣推翻皇帝,总归是违背伦理的,而对于古人来说,这样的行为也会遭人唾弃。正是因为如此,历史上有很多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臣,但是敢于废除天子的,实属不多,总归是会被扣上乱臣贼子的罪名。

因而当司马炎逼迫魏帝退位后,文人对于这个原来的世家是不买账的。文人本就是预付的,认死理的。古人的思想,大多起源于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细细研究之下很容易发现,不管是诸子百家中的哪个流派,都会有提到礼义廉耻、人伦纲常、侠义之心……这些本质上都是殊途同归,都是教育人要有基本的对规则的敬畏之心,而越受过教育、越读过书的人,这样的敬畏之心就会越强。普通百姓考虑的是如何填饱肚子活下去,而他们所在乎的是自己是否做出了违背道义的事情,因此,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一群人出现了,他们不在乎自己功成名就,他们在乎的是自己的名士气节,是一种铮铮傲骨。

一尊清酒敬浮生——魏晋风骨生命的低吟

竹林七贤中,最为有个性的、为人所知的便是阮籍。传闻阮籍善为青白眼,看到自己喜欢的人便以青眼视之,看到世家子弟便以白眼视之。阮籍有次在下棋时,母亲故去,他却坚持要将棋下完在回家,这件事情令在场的人十分不不齿。阮籍信奉的是到家老庄的思想,讲究随遇而安。

当时,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他们追寻的是内心的向往,喜欢的是没有拘束的生活;而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因此他们为人并不会特别的狂放不羁,内心深处依旧可循孔孟之道,积极入仕;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这样的行为在当时表达了内心对司马家族的不屑,以求揭露司马氏无耻丑恶的嘴脸。

所谓的魏晋风骨,不仅仅在竹林七贤身上可见,当时许多名士都追求寄情山水,远离朝政。就以田园诗派的陶渊明为例,我们很容易从他的诗中看见他心中的所思所想。年轻时他曾写下过一首诗——《读山海经》,其中有两句话最为引人注目: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这两句话,十分容易看出他对未来的追求与期盼,渴望有机会建功立业。可最后呢,还不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谓风骨,怎能轻易为五斗米折腰。

一尊清酒敬浮生——魏晋风骨生命的低吟

世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既然如此,不如就此真正醉去,浪荡形骸罢。

魏晋遗风,仗剑侠士

魏晋风骨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唐朝、乃至后世许多朝代的文人都会追求一种魏晋的风骨。以诗仙李白为例,其实他的诗歌不仅是浪漫的,更是梦幻的。他的个人造诣不仅仅是在诗词上,更是在个人风采的展示上,不能用单调的儒士来形容他,他不是儒士,更像是玄士。他为人也是放荡形骸,让高力士为他脱靴,宰相杨国忠为他磨墨,最终也是为了揽水中的一轮明月而陨落。他的诗词中很容易看到大喜大悲,情绪蕴含饱满,建安遗风尚存。而后世的白居易文风直率,也受到了魏晋时期的影响。

直白点说,所谓的魏晋风骨,实则是一种人文风骨,是对世俗目光的一种藐视。说他们罔顾人伦纲常、道德礼法,实则是因为他们心中有更为崇尚的信仰与一直秉持的真理。他们不在乎世俗道德的羁绊,他们所要追求的是内心的和谐与安宁,这种处于乱世之中的人生哲学与态度启迪了后世许多文人。也为乱世之中文人当如何自处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但是客观地来说,这并不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反而略显消极。

一尊清酒敬浮生——魏晋风骨生命的低吟

民国时期,也是所谓的乱世,这个时候的文人、教授们也接受到了魏晋名士的熏陶,也很容易看出他们身上的一人文风骨,但这与魏晋风骨不同,这是一种更为积极的态度。他们忧国忧民,积极寻找救世之法,他们凌驾于不公平的法度之外。将自己的一颗赤忱之心,一腔热忱之血投身到祖国的教育事业上,或是在文学、哲学领域开辟出了一番新天地,亦或是推动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他们是狷狂的,也是藐视世俗的;他们有着铮铮傲骨,却也能为人民低下自己高傲的头颅!这是一个文人应该有的模样,迂腐,但绝不屈服;狷狂,却绝不狷激。

魏晋风骨今安在?

魏晋遗风今尚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