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素解》之小柴胡汤方详解

 中医知识圈 2020-03-12

引言:小柴胡汤加减可以治疗百病,此详细进行解读,阳明格竹子致知,此格小柴胡汤以致知。其中引出来李东垣有个补中益气汤,也用了柴胡,此方值得推荐,为补中益气的群方之冠,值得调养重视。因为脾胃好了,什么都会好。值此肺炎疫情流行全球之际,此方加减吃了预防,对身体不会有伤害反而有帮助,一举两得,值得医家重视。上古针人师父提到桂枝和柴胡劫阴,于是在《本草新编》中对柴胡的使用进行了详细地探究。

一叶知心 巫娜 - 茶界 II

1.1. 小柴胡汤方

1.1.1. 仲景原方

【仲景原方】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掰开)

   以上七味药,用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掉渣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一天吃三服。

1.1.2. 剂量分析

此处张锡纯尊重仲景,所以用的是仲景原方的份量。

【如果按照民国的计量单位】

   一钱等于3.72克;一两等于10钱。

   【如果按照汉代的计量单位】

   汉代一两等于15.625克。由于查看汉代仲景的原书原方,发现张锡纯所引用的就是原方。所以应该用汉代的计量单位。

李可老先生发现《伤寒论》中极其关键就是剂量,如果方剂对症剂量不对,也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由此可见,需要尊重原方的剂量。

1.1.3. 古方分析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掰开)

按照汉代方子份量进行测算转换成克如下:

柴胡(半斤为八两,125克

黄芩(46.875克

人参(46.875克

甘草(46.875克

半夏(一升半夏约30枚,一枚约2克,所以一升约60克,半升约30克

生姜(46.875克

大枣(十二枚)

如果加芍药三两就是芍药(46.875克

【仲景原方】柴胡(125克)黄芩(45克)人参(45克)甘草(45克)半夏(30克)生姜(45克)大枣(十二枚)

煎煮分三次服用。

张锡纯引用清代名医张令韶(著有《伤寒论直解》)的话进行解释。太阳之气,不能由胸中出入,那就会逆于胸肋之间,动于脏气,应当要借少阳这个枢纽转而送出外面。

柴胡农历二月生苗,感一阳初生之气。柴胡香气直达云霄,又禀太阳之气,所以能从少阳的枢纽,以达太阳之气。

半夏生的时候不是春天,而是在夏半,感一阴之气而生,开启阴气上升。

黄芩气味苦寒,外在看着是实的,而内在是空腐的,能够解形身外热。清热解烦。

甘草、人参和大枣,能够助中焦脾土,由中而达外。

生姜能够发散宣通。

所以小柴胡汤为从内而达外治方。原本此方列于太阳,因为无论是伤寒、中风,此方能够达太阳之气从枢纽以排出外面,而非解少阳。各家都移入少阳篇中,到底是后人见识浅薄,不能知道其中的奥妙。

 

1.1.4. 君臣佐使

一身如同一国,治病如同治国。一身有五官,如同百官,而心为君主之官。心包为君的宫殿,如果心包沦陷,心下停留痰饮,君惊悸而身体就会被吓死了。此次疫情属于寒饮,加上不断打寒凉的点滴,容易心包下停痰饮。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治国用兵与治病用药有许多相似之处。治大国如同烹小鲜,治疗身体也是如此。

方中柴胡清透少阳半表的邪气,从外而解掉病邪,所以柴胡为君;黄芩清泄少阳半里的热气,半夏降逆和中,所以黄芩、半夏为臣;人参、甘草益气扶正,所以两味药为佐;生姜助半夏和胃,大枣助人参、甘草益气,姜、枣合用,又可以调和营卫为使。诸药一起合用,得以完成和解少阳的功效。

主药如君。少阳病的主药为柴胡,此为要药。看此次疫情中张胜林中医针对少阳病症,重用柴胡到40克。主药为君,开国立业之君,地位最高。

辅药如臣。比如辅佐的肱骨大臣。周文王的姜太公;成汤的伊尹(著有《汤液经》是仲景《伤寒论》的前身)等。

除了文臣武将以外,比如吴王阖闾的伍子胥和孙武,也不必要事事都亲自去做,也需要人辅佐。比如麻黄汤中以杏仁消咳平喘,这是麻黄、桂枝君臣所办不到的。

佐药还有一种妙用就是制约、抵消某些君臣药的烈性或毒副作用。小柴胡汤中半夏止呕和胃,功劳不小,然非生姜不能制其毒。此次疫情所用的清肺排毒汤中使用了麻杏石甘汤。麻杏石甘汤中君药麻黄容易发汗太过,所以采用微寒而重的石膏来抵消一些,疗效最佳。张锡纯治疗瘟疫,常重用石膏,收效甚好。

使药的功用是引领君、臣、佐诸药药力到达病变部位,或与之相关的经脉。

1.1.5. 本草人参

此方剂所用人参,而现在药店所卖的小柴胡颗粒都是以党参替代人参。此处是人参,非红参、西洋参、党参。红参温热一些;西洋参滋阴,而人参不会燥热,提升人的阳气。

 

1.1.6. 本草柴胡

听师父上古针人提起叶天士有柴胡劫肝阴之说。为了一探究竟,查阅《本草新编》之中如何论柴胡。

【原文】柴胡,味苦,气平,微寒。气味俱轻,升而不降,阳中阴也。无毒。入手足少阳、厥阴之四经。泻肝胆之邪,去心下痞闷,解痰结,除烦热,尤治疮疡,散诸经血凝气聚,止偏头风,胸胁刺痛,通达表里邪气,善解潮热。

【解释】柴胡,味道苦,气平,微寒。气和味都轻,升而不降,这属于阳中之阴。李可老师推荐《圆周运动中医学》,这是平易地讲中医之中的周易变化。其实并非圆周,而是升降的周易八卦运动。

柴胡无毒,不会像生半夏、附子那样有毒,需要提前煎煮。

入手足少阳、厥阴四经。因为入手足少阳,所以少阳病常用小柴胡汤。

柴胡可以泻掉肝胆之邪气,去心下痞闷,解除痰结,除去心烦微热,尤其擅长治疗疮疡,散六经中血凝气聚。可以止偏头风,胸胁刺痛,通达表里邪气,善解除潮热。

【原文】伤寒门中必须之药,不独疟症、郁症之要剂也。妇人胎产前后,亦宜用之。目病用之亦良,但可为佐使,而不可为君臣。

【解释】伤寒门必须的药物,不仅仅是用在疟疾、气血郁结的要药。因为前面讲过柴胡可以散六经中血凝气聚。郁症并非说的现在的抑郁症,而是气血郁结。

妇女怀胎和产前产后,都适宜使用。眼睛疾病用它也有良效,但是在治疗眼睛疾病的时候,只能为佐使,而不可为君臣之药。中医用药讲究君臣佐使。

金元四大家的李东垣《脾胃论》中讲:“君药分量最多,臣药次之,使药又次之。不可令臣过于君,君臣有序,相与宣摄,则可以御邪除病矣。”

【原文】盖柴胡入于表里之间,自能通达经络,故可为佐使,而性又轻清微寒,所到之处,春风和气,善于解纷,所以用之,无不宜也。

【解释】大概是由于柴胡能够入于半表半里之间,自然能够通达经络,所以可以为佐使。而柴胡之性又轻清微寒,所以所到之处,春风和气,善于解除郁结纷扰,所以用它,无不适宜。

【原文】然世人正因其用无不宜,无论可用不可用,动即用之。如阴虚痨瘵之类,亦终日煎服,耗散真元,内热更炽,全然不悟,不重可悲乎。

【解释】然而世人正是因为其太好用了,无不适宜。所以无论是可用还是不可用,动不动就用它。比如对于阴虚痨瘵这类的病症,假如终日煎服柴胡,就会耗散真元,内热更加炽热。如果全然不能够领悟其中的道理,岂不是更加可悲呢?

什么是痨呢?痨即是劳也。痨瘵(痨到了极点称之为瘵)先需要辨别阴阳。

热痨属于阳病,口干,舌疮,咽痛,鼻涕和唾液粘稠,手足心烦疼,小便黄赤,大便燥结。

虚痨阴病,唾液和痰白色,胃逆不舒服,饮食难以消化,小便多,遗精白浊,大便溏泄。

或者有咳嗽多痰的,仰卧都不舒服,这种阴阳都病了。大多因为十五六岁或者二十岁前后,血气未定的时候,贪图酒色亏损精血而成,全都是属于阴虚。

所以此类不能够用柴胡,就会劫阴。

【原文】夫柴胡只可解郁热之气,而不可释骨髓之炎也,能入于里以散邪,不能入于里以补正,能提气以升于阳。使参、归、术,共健脾而开胃,不能生津以降于阴;使麦冬、丹皮,同益肺以滋肾,能入于血室之中以去热,不能入于命门之内以去寒。无奈世人妄用柴胡以杀人也,余所以探辨之耳。(〔批〕柴胡散半表半里之邪,开手即宜用之,远公阐发独精,斟酌尽详。)

【解释】柴胡只可解除郁热的邪气,而不可释放骨髓之中的炎症,不可以入于骨髓。因为阴虚痨瘵这类的的疾病,由于早年过于放纵酒色,所以造成肾虚阴虚。耗费精血就是耗费骨髓,骨髓连着大脑。如果太过于纵欲,就会下流伤脑,反应都会迟钝许多。用柴胡是无法入于骨髓之中的。

能入于里以散邪气,而不能入于里以补正气,所以小柴胡汤中需要用人参、大枣以补正气。

柴胡能够提气而升阳,使得人参、当归、白术,一起共健脾而开胃,但是不能生津以降阴。因为不能生津以降阴,所以小柴胡汤需要增加黄芩以降阴。需要降阴,所以加麦冬、丹皮,一起益肺得以滋补肾脏。

柴胡能够入于血室之中可以去烦热,可是不能入于命门之内去寒。如果命门之中本来就是虚寒的。对于虚痨,本来酒色消耗过度,命门之火不足。有些人肾虚命门之火不足,一同房就会腹泻。如果命门之火衰败的,又吃柴胡,就会寒上加寒了。

无奈世人乱用柴胡以杀人,所以我在这里探微辨别。明代医学家李榳的《医学入门》中讲:

我有一言真药石,改(酒色财气)过迁善(笃信天理)回穹苍。

由此可见,真正的药石,在于能够改过从善,笃信天理,能够戒除酒色,不再纵欲,回归于天地苍穹,就能够养浩然正气。

【原文】或问柴胡不可用之以治阴虚之人是矣,然古人往往杂之青蒿、地骨皮、丹皮、麦冬之内,每服退热者,又谓之何?曰∶此阴虚而未甚者也。夫阴虚而火初起者,何妨少用柴胡,引诸补阴之药,直入于肝、肾之间,转能泻火之速。所恶者,重加柴胡,而又久用不止耳。用药贵通权达变,岂可拘泥之哉。

【解释】或许有人会说,柴胡不可用在治疗阴虚的人,然而古人往往杂以青蒿、地骨皮、丹皮、麦冬这些药物之内,每每吃了可以退热,又是为何呢?

回答:此是由于阴虚不是很厉害。对于阴虚引起火初起的,何方少用些柴胡作为引经之药,作为使,引导各种补阴的药物,直接入于肝肾之间。如此能够很快泄掉火。

其实所恶的是,重加柴胡,而且又久用不止,一直在用。

用药贵在于通权达变,岂可以完全拘泥呢。

此可见,对于初步阴虚的人而言,不是阴虚到极点的人,可以用少量柴胡引导补阴药物入肝肾,如此可以泻火。

【原文】又问柴胡既能提气,能补脾而开胃,何以亦有用之而气上冲者,何故?此正见柴胡之不可妄用也。夫用柴胡提气而反甚者,必气病之有余者也。气之有余,必血之不足也,而血之不足也,必阴之甚亏也。水不足以制火,而反助气以升阳,则阴愈消亡,而火愈上达,气安得而不上冲乎。故用柴胡以提气,必气虚而下陷者始可。至于阴虚火动之人,火正炎上,又加柴胡以升提之,火愈上腾,而水益下走,不死何待乎?此阴虚火动,断不可用柴胡,不更可信哉。(〔批〕柴胡提气,止宜提阳气之虚,不宜提阴火之旺,不可不知。)

【解释】又问:柴胡既然能够提气,能够补脾而开胃,为何有人用了而气却往上冲呢?为什么呢?

回答:此正可见柴胡不可以妄用。用柴胡提气而反而气往上冲,这必然是气病有余。如果气有余,必然血不足;而血不足,必然阴虚亏损太厉害了。由于阴虚,水不足以制服火,而反用柴胡助气升阳,则阴越加消亡,而火就越加往上涌,往上冲。气安能不往上冲呢?如同火上浇油了。

所以用柴胡提气,必然是由于气虚而下陷的人方可以。至于阴虚虚火浮动的人而言,火正在炎炎往上,又加柴胡提升,火就越加蒸腾了。而水越往下走,不死才怪呢!

此阴虚火动,断然不可以用柴胡,不是更加可信吗?

用柴胡提气,只能用于阳气虚的人,不可以用在阴虚火旺之人,不可以不知。

上古针人师父特地提柴胡劫阴,不可以不慎重。

【原文】或问柴胡乃半表半里之药,故用之以治肝经之邪最效,然而肝经乃阴脏也,邪入于肝,已入于里矣,又何半表半里之是云,乃往往用柴胡而奏效如神者,何也?夫肝经与胆经为表里,邪入于肝,未有不入于胆者,或邪从胆而入于肝,或邪已入肝,而尚留于胆,彼此正相望而相通也。柴胡乃散肝邪,而亦散胆邪之药,故入于肝者半,而入于胆者亦半也。所以治肝而胆之邪出,治胆而肝之邪亦出也。

【解释】或许有人会问柴胡是半表半里之药,所以用在治疗肝经之邪最有效,然而肝经乃是阴脏,邪气已经入于肝脏了,说明已经入里了,为何又说是半表半里呢?为何用柴胡往往奏效如神呢?

回答:那是因为肝经和胆经互为表里,邪入于肝脏,未有不入于胆的。或者邪从胆而入于肝,或者邪已经入于肝,而尚且留于胆,彼此正相望而相通。柴胡乃是散肝邪,而也是散胆邪的药,所以入于肝者停留一半邪气,而入于胆也有一半邪气。所以治肝而胆的邪气也会出去,治胆而肝的邪气也随着出去了。

【原文】或问柴胡既是半表半里之药,邪入于里,用柴胡可引之以出于表,则病必轻;邪入于表,亦用柴胡,倘引之以入于里,不病增乎?不知柴胡乃调和之药,非引经之味也。邪入于内者,能和之而外出,岂邪入于内者,反和之而内入乎。此伤寒汗、吐、下之病,仲景夫子所以每用柴胡,以和解于半表半里之间,使反危而为安,拨乱而为治也。

【解释】或许有人会问:柴胡既然是半表半里之药,邪入于里,用柴胡可以引之出于表,则病必然会轻;邪入于表,也可以用柴胡,倘若引入于里,病不是增重了吗?

回答:此不知柴胡乃是调和的药,并非引经之药。邪入于内,能够和之而外出。岂是邪入于内,反而调和而更往里入呢?

此是伤寒汗、吐、下变证,仲景每每用柴胡,用以和解半表半里之间的病邪,使得反危为安,拨乱反正。

【原文】又问柴胡既是调和之药,用之于郁症者固宜,然有时解郁,而反动火,又是何故?此必妇女郁于怀抱,而又欲得男子,而不可得者也。论妇女思男子而不可得之脉,肝脉必大而弦出于寸口。然其怀抱既郁,未用柴胡之前,肝脉必涩而有力,一服柴胡,而涩脉必变为大而且弦矣。郁开而火炽,非柴胡之过,正柴胡之功,仍用柴胡,而多加白芍、山栀,则火且随之而即散矣。

【解释】或者又问:柴胡既然是调和之药,用在郁结之症固然是适宜的,然而有时解除郁结,而反动火了,又是为何呢?

回答:此必然是妇女由于没有得到男人的怀抱温存而郁结,而又想得到男子的温存,而得不到。

此论妇女思春思男子而不可得的脉象,肝脉必然大而弦,出于寸口。然而其既然由于未得到怀抱而郁闷郁结,未用柴胡之前,肝脉必然涩而有力;一服用柴胡,而涩脉必然变为大而且弦。

郁结解开而火炽盛,并非柴胡之过,正是由于柴胡的功劳。仍然用柴胡,而多加白芍、山栀子,则欲火也就随之散去了。对于单身郁闷的女人可以如此进行调理。

难怪加味逍遥丸的处方如下:柴胡、当归、白芍、白术(麸炒)、茯苓、甘草、牡丹皮、栀子(姜炙)、薄荷。

【原文】或问柴胡为伤寒要药,何子不分别言之?曰∶伤寒门中,柴胡之症甚多,何条宜先言,何条宜略言乎。虽然柴胡之症虽多,而其要在寒热之往来,邪居于半表半里之言尽之矣,用柴胡而顾半表半里也,又何误用哉。(〔批〕伤寒用柴胡之症虽多,数言已足包括。)

【解释】或者有人问:柴胡为治疗伤寒的要药,为何不分别来论呢?

回答:伤寒门中,柴胡的症很多,哪一条适宜先说,哪一条适宜简略说呢?虽然柴胡之症多,而其要点在于寒热往来。邪气居于半表半里之间,此言就可以尽了。只要用柴胡兼顾半表半里,又有什么会耽误和错误的呢?伤寒用柴胡的病症虽然很多,但是只需要数言就足以全部概括了。

【原文】或问柴胡开郁,凡男子有郁,亦可用之乎?盖一言郁,则男妇尽在其中矣,岂治男一法,而治女又一法乎。世人治郁,多用香附,谁知柴胡开郁,更易于香附也。

【解释】或许有人问柴胡可以解开郁结,凡是男子有郁结,也可以用吗?大概说郁结,则不管是男女,都在其中了。岂能说是治疗男子是一法,而治疗女子又是一法呢?所以很多时候,女药也可以男用。比如加味逍遥丸,解除女子郁结。假如男子缺性,比较郁闷,加味逍遥丸也可以清理欲火的。世人治疗郁结,多喜爱用香附,谁知晓柴胡解开郁结,比香附更加容易呢。

【原文】或问柴胡本散风之味,何散药偏能益人,此予之未解也。盖克中不克,克即是生也。柴胡入肝,而性专克木。何以克木而反能生木?盖肝属木,最喜者水也,其次则喜风。然风之寒者,又其所畏,木遇寒风则黄落,叶既凋零,而木之根必然下生而克土矣。土一受伤,而胃气即不能开而人病,似乎肝之不喜风也,谁知肝不喜寒风,而喜温风也。木一遇温风,则萌芽即生,枝叶扶疏,而下不生根,又何至克土乎。土不受伤,而胃气辄开,人病顿愈。柴胡,风药中之温风也,肝得之而解郁,竟不知抑滞之气何以消释也,故忘其性之相制,转若其气之相宜。克既不克,非克即所以生之乎。克即是生,克非真克,生乃是克,生实非生。全生于克之中,制克于生之外,是以反得其生之之益,而去其克之之损也。

【解释】或许有人问:柴胡本来是散风的药,为何散药偏偏却能有益于人呢?此是我不能理解的。大概克中不克,克即是生。

柴胡入于肝经,而性专克木。为何能够克木耳反能够生木呢?大概肝属于木,最喜爱水,其次喜欢风。然而风的寒,木又有所畏惧,木遇见寒风必然是叶黄落下,枝叶凋零。而木的根,必然是往下而生而克土。土一受伤,而胃气即不能开而人就生病了。似乎肝不喜欢风。可是谁能够知晓肝是不喜欢寒风罢了,而喜欢温风。木一遇见温风,则萌芽就可以生发了,而下不会生根,因为往上萌芽,就不会往下去克土了。土既然不受伤,而胃气也能够打开,人的病就可以顿愈了。柴胡是风药中的温风。肝得柴胡,就可以解除郁结,竟然已经解了,却不知道压抑凝滞之气是如何消释的。所以应该要忘掉其性的相互制约相互克制,转而为其气互相适宜。看似柴胡克木克肝,但是由于是温风,反而不是克,克即是非克,非克即所以是生。

怎么说着说着有点像佛经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克即是生,克只是非真克,生乃是克,生实在非生。全生在克之中,制克于生之外,所以反而以温风而得生的益处,如沐春风,而去掉了克的损。

若非有般若智慧之人,不能深悟至此。已经至佛经禅境!佛治人心,而中医药治病。当此之时,肺炎在世界范围之内蔓延,只有中医药,只有华夏文明能够挽救世人之危亡。

【原文】或疑柴胡用之于补中益气汤,实能提气,何以舍补中益气汤用之,即不见有功,意者气得补而自升,无藉于柴胡耶?曰∶柴胡提气,必须于补气之药提之,始易见功,舍补气之药,实难奏效。盖升提之力,得补更大,非柴胡之不提气也。

【解释】或许有人怀疑柴胡也用在了补中益气汤之中,实在是能够提气。如果不能够提气,为何补中益气汤用它了呢。难道不见柴胡之功吗?只是气得到补中而自然升,不用借柴胡之力吗?

回答:柴胡提气,必须在补药的基础上,方能容易见到提气功效。如果舍弃补气之药,实在难以奏效。柴胡有升提之力,只是需要得到补,之后升提之力就会更大。并非说柴胡不提气。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方出李东垣《脾胃论》。方由炙黄芪18克,人参6克、白术9克,当归3克,陈皮6克、炙甘草9克,柴胡6克、升麻6克组成。东垣特制此方。

【原文】或疑柴胡用之补中益气汤中,为千古补气方之冠,然吾以为柴胡不过用之升提气之下陷耳,胡足奇。此真不知补中益气汤之妙也。补中益气汤之妙,全在用柴胡,不可与升麻并论也。

【解释】或许有人怀疑柴胡用在补中益气汤之中,为千古补气方之冠,然而我以为柴胡不过用来提升下陷之气罢了,又何足为奇呢?

此真是不知补中益气汤之妙也。补中益气汤的妙处,全在于用了柴胡,不可与其中的升麻相提并论。

古人把此方作为补中益气之冠军方,特别需要值得我们重视。此方也可以作为预防新冠状病毒肺炎的良方,常吃而不会伤身,何乐而不为呢?

【原文】盖气虚下陷,未有不气郁者也。惟郁故其气不扬,气不扬,而气乃下陷,徒用参、归、术以补气,而气郁何以舒发乎。即有升麻以提之,而脾胃之气,又因肝气之郁来克,何能升哉。得柴胡同用以舒肝,而肝不克土,则土气易于升腾。方中又有甘草、陈皮,以调和于胸膈之间,则补更有力,所以奏功如神也。是柴胡实有奇功,而非提气之下陷一语可了。使柴胡止提气之下陷,何风药不可提气,而东垣先生必用柴胡,以佐升麻之不及耶。夫东垣先生一生学问,全在此方,为后世首推,盖不知几经踌度精思,而后得之也,岂漫然哉。(〔批〕阐发补中益气之妙,东垣自己亦不过。)

【解释】气虚下陷,未曾见不气郁结的。正是因为郁结,所以气不上扬。气不上扬,而气方才下陷。如果仅仅是用人参、当归和白术等补气,而由于气郁结,何以舒发呢?

即使有升麻提气,而脾胃之气,由于肝气郁结来克制,何以能够提升呢?如果能够得柴胡共同用于舒肝,而肝就不会克土,则土气更容易升腾了。补中益气汤方中,又加了甘草、陈皮,以调和于胸膈之间,则补中更加有力,所以奏效如神。

所以此处柴胡实在有奇功,而并非提起下陷之气一句话可以说尽了。如果柴胡只是提下陷之气,为何不用其它风药提气呢,而东垣先生唯独必然用此柴胡,以辅佐升麻之不及。东垣先生一生学问,全在此方中,为后世首推方剂,大概不知几经踌躇精思,而后得到了,岂是随便漫不经心而得呢。在此阐发补中益气方之妙,东垣之心法可得。

古代名医无不是由于家人得病或者自己得病,深受其害,痛定思痛而发奋学医。黄元御被庸医治瞎一只眼睛;吴鞠通自己父亲病死不懂医治;倪海厦帮姐姐治病从而走上行医之路;张仲景因为东汉末年族人大多死于伤寒,民不聊生,而学医。当今之世,瘟疫横行于世界,也是催生当世名医之时,会实现中医的复兴,挽救世人之危亡。听闻意大利医生只能区别地选择病人抢救,医疗资源有限,真的是痛心啊!由钟南山去国外,不过是讲西医之术罢了。

李东垣也不例外。母亲王氏病重。李家笼罩在惨淡中。李东垣急得眼红,拿许多钱求访医生,可是他们治疗都无效。最后这些医生有人说是寒症有人说是温症,最后到底患什么病都没搞清就去世了。

李东垣是非常孝顺的,母亲去世了,却什么病也不知道,对他是沉重的打击。于是他逢人就打听谁是名医,真正医术高的医生在哪儿?“痛悼不知医,而失其亲,有愿曰,若遇良医,当力学以志吾过。”他发誓,从今以后要学到真正的医术。

【原文】或问大、小柴胡汤,俱用柴胡,何以有大小之分,岂以轻重分大小乎?不知柴胡调和于半表半里,原不必分大小也,而仲景张夫子分之者,以大柴胡汤中有攻下之药,故以大别之。实慎方之意,教人宜善用柴胡也,于柴胡何豫哉。

【解释】或许有人问大、小柴胡汤,都用柴胡,为何有大小之分呢?岂能以轻重分大小呢?不知柴胡调和于半表半里,原本不必分大小,而仲景先生分大小。以大柴胡汤中有攻下的药物,所以以大来分别。实在是教世人慎重此方之意,教世人要适宜地善用柴胡罢了。

 

1.1.7. 本草半夏

此处的半夏,是什么半夏呢?半夏有好多种。一般生半夏有毒,如果要用生半夏需要提前煎煮半个小时去掉毒性。

和生半夏相对而言,经过炮制的半夏都叫制半夏。

制半夏因炮制方法不同,可以分为清半夏、姜半夏和法半夏。

清半夏:半夏与白矾同制,长于燥湿祛痰,多用于痰饮。

姜半夏:半夏与姜矾同制,长于和胃降逆止呕,多用于呕吐泻利。

法半夏:法半夏,又称法夏、黄法夏、京法夏、京夏、京半夏。为生半夏用白矾、甘草、石灰加工炮制后入药者。毒性低,化痰作用强。法半夏燥性较和缓,除可燥湿化痰外,尚有调脾和胃之功,常用于脾虚湿困、痰饮内停之证,取其清痰化饮、理脾和胃之效。

半夏需要注重一个使用的剂量问题。只要使用适当,是不怕半夏的毒的。生半夏提前煎煮半小时就可以了。其它的半夏如果用量较大,担心制半夏搞得不好,也可以先煮半小时。

张锡纯关注制半夏降低药效的问题,因为白矾会降低半夏药效,所以他经常会用清水洗掉,但是同时会降低药效,那就加大半夏的用量来作为弥补。半夏使用的机会很多,取效的关键在于剂量。

如果燥湿化痰,半夏用到6-10克即可;

如果降逆止呕,半夏用到15-20克不为多;

如果镇静安神,半夏用到30-60克。

 

1.1.8. 早晚一次

仲景原方如果改为日常我们煎煮一次就吃一次,早晚各吃一次的量,就可以如下:

【小柴胡方】柴胡(40克)黄芩(15克)人参(15克)甘草(15克)半夏(10克)生姜(15克)大枣(4枚)

煎煮早晚各一次,可以煎煮第二次。

现在我们煮药经常这么来吃,实际上应该按照古方那样来分三次煎煮更好。

由此可见即使按照我们现在平常的煎煮方法,柴胡的用量也是需要到40克;仔细研究此次疫情民间中医张胜林所用的方子当中,柴胡用量就是用到40克。甘草的用量也是15克,反观现在很多药方甘草一般用在6克,差别很大,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半夏的剂量往往用15克甚至到40克等。

1.1.9. 烦而不呕

如果胸中烦而不呕吐,去掉半夏、人参,加瓜蒌果实一枚。

胸中烦闷,邪气内侵扰君主,所以去掉半夏之燥,所以就把半夏去掉了。由于不呕吐,胃气能够中和而不虚,所以去掉人参之补。加瓜蒌苦寒,引导火热下降。

因为瓜蒌涤除热痰有特效,清热除烦。瓜蒌实是果实,含有瓜蒌皮和瓜蒌仁。药店有瓜蒌皮和瓜蒌仁,侧重有所不同。

瓜蒌仁:润燥化痰、润燥通便,又可治肺燥咳嗽、肠燥便秘。

瓜蒌皮:清热化痰、利气宽胸,又可治胸痹、结胸。

瓜蒌实有两者的功能。

1.1.10. 觉得口渴

如果觉得口渴,则去掉半夏,加人参,再加栝楼根四两。

觉得口渴,是阳明燥金,所以气盛,去掉半夏之辛,加倍用人参以生津。再加栝楼根引阴液上升。注意这里是加倍用人参。

或者三焦之火能够消水则会觉得口渴。这里加栝楼根四两。汉代一两为15.625克,那么四两就是62.5克。由此可见栝楼全身都是宝,果实、皮和仁,还有栝楼根都可以用于药。栝楼根(又称之为天花粉)为清热泻火类药物,其具体功效是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排脓消肿。主治:治热病口渴、消渴、黄疸、肺燥咳血、痈肿、痔痿。对于治疗糖尿病,常用它与滋阴药配合使用,以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1.1.11. 腹中疼痛

如果腹中痛,去掉黄芩,加芍药三两。

腹中痛,邪气干扰中土,所以去掉黄芩这种苦寒之物,加芍药通脾络。

或者肝膈之气,被压迫凑活于腹内的网油之中,则感觉到腹中痛。所以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白芍为舒肝平肝的要药,此处加三两合46.875克(约45克即可)

对于肝炎的人,在古代称之为肋痛,就是由于肝隔之气不能舒畅,所以就会肋痛。

1.1.12. 肋下痞硬

如果肋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

肋下痞硬,厥阴肝气不舒,所以加牡蛎之纯牡性,以破肝将军之官的牝性。其味道是咸的,能够令坚硬的东西化软。兼而去除肋下的痞。去大枣的甘缓,想要其行更加迅捷。

或者病邪结于肋下两大板油之中,则肋下痞满。

胁下就是两侧。痞,有痞块称之为痞。痞是不通,痞块也是。胀满硬块,有痞块,有肿结的地方,这就是肝和脾。胁下要痞硬,所以小柴胡汤,柴胡剂,这是加减治疗肝病常用方剂。

中药中的牡蛎和您平时食用的牡蛎还是有区别的,中药中的牡蛎就是牡蛎的壳,而且是经过炮制过得,碎片。或者是粉。

我们看看牡蛎的作用: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用于惊悸失眠,眩晕耳鸣,瘰疬痰核,症瘕痞块。煅牡蛎收敛固涩。用于自汗盗汗,遗精崩带,胃痛吞酸。

加四两就是62.5克。

1.1.13. 心下惊悸

如果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

心下悸、小便不利,肾气往上走,而积水在下,积水于心包。所以去掉黄芩,唯恐苦寒伤君火。加茯苓保心气,以制服水邪。

或三焦之中火弱水盛,水气逆于心下膈膜之间,则心下悸。

此次疫情为寒疫,本来大多数人舌苔厚腻或者白厚。当然了,特别是经过大量打点滴之后的,更是火弱水盛了。加上呕吐伤胃气,腹泻伤心气,心火更加虚弱,胃气不能养心。

根据一线抗疫女医生记录的三十个案例:“30个病人舌苔几乎都是白腻、厚腻或者白厚的那种舌苔。”

痰饮大量停留在心包下,就会产生惊悸,很多人就会被吓死。加上旁边ICU病床病人一阵阵的抢救,更是惊吓。

由于火本来就弱,痰饮水盛,就要去掉寒凉的黄芩了,要不就会雪上加霜了,加四两茯苓清除心包的痰饮。四两茯苓有多少呢?62.5克,分三次服用相当于一次服用大概20克左右。

1.1.14. 外有微热

如果不渴、外有微热的,去掉人参,加桂枝三两,盖着被子微微出汗即可痊愈。

不渴而外有微热,病仍然在太阳,所以不必用生液的人参,适宜加解外的桂枝,取微汗即可。

如果病邪在三焦之表,在腠理之间的时候,则身体有微热。

之前说腠理是皮肤下面的白膜,如果病邪在这个地方,身体微热。

此处加桂枝三两,合计46.875克,约45克。

此小节前面讲:

【原文】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肋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肋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这是前提,中风,微热,不觉得渴。金元四大家的李东垣曾说:桂枝横行手臂,以其为枝也。气薄则发泄,桂枝上行而解表。气浓则发热,肉桂下行而补肾。桂枝是桂树木质心的嫩枝,肉桂是指将其树皮去除最外层皮栓后的树干皮。

桂枝性温是助热的,如果应用不当则有伤阴、动血的危险。所以在温热病、阴虚火旺及出血症时,不宜应用。如果是温热病、阴虚火旺及出血症就会口渴,这里症状是不口渴。此处病邪在腠理之间,所以可以用桂枝把风邪给引出去。

1.1.15. 如果咳嗽

如果咳嗽,去掉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在小柴胡汤证的前提下,咳嗽会伤肺,肺气上逆,所以加干姜,以干姜之热来温肺,五味子收敛以降肺气之逆。但凡治疗咳嗽,此皆去掉人参,这是仲景的秘旨。用干姜之温,而不用生姜之散;用五味子收敛,不用大枣之缓。

1.1.16. 少阳道路

或许有人问:传经的次第,是从太阳传阳明。因太阳主皮肤,阳明主肌肉,皮肤之内即肌肉。而阳明传少阳,也少有能够看见的可指的道路呢?

回答:善哉此问。如果要求医学的进步,应当如此研究。你知道阳明主肌肉,而能否知道少阳主膜吗?肌肉之中有膜,肌肉之底面也为膜。阳明的邪气入腑,就不再传了。如果邪气不入于腑内而传,就由肌肉的浅处传到深处。不停地传,必然能够传到达底面之膜。此膜原本是由足少阳主之。病邪传到此处,因为膜大多与肉紧密贴住,没有缝隙存留。所以邪气都聚集在两肋的板油之中,此是足少阳的大都会所在。油质原本就是松缓的,所以就可以容纳邪气伏藏。此是阳明传少阳明显可指向的道路。

《内经》中说,少阳为枢纽,为自下上升的枢纽,也是由内转外的枢纽。板油的膜,原本向上与膜膈相连,邪气到此,不能透膜而出去,就会沿着板油的膜上升到膈,直接想要透过膜膈而往上而出,所以少阳的病大多喜欢呕吐。此乃病机上越。

所以方中重用柴胡,正是所以助力少阳的枢纽转以引病邪外出。犹恐怕枢纽转动力量太弱,所以就助以人参,以增加上升之力,则少阳的邪气直接随着少阳之气透膜膈而出去了。

之所以用半夏,是因为半夏生的时候当时在夏半,能够通阴阳和表里,而且本病本来喜呕吐,而又以柴胡提升,加人参助力,少阳虽然能够上升,恐怕胃气因此而上逆,则欲要呕的症状仍然难以痊愈,就用半夏协同甘草、生姜、大枣,一起降胃兼以和胃。

之所以用黄芩,以其外形为实,而中空,所以善能够清理躯壳的热气。而且可以解人参偏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