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纲辨证-------里证辨证《新编辨证用药歌诀》张德蕴著

 栖凤轩2013 2020-03-12
八纲辨证-------里证辨证《新编辨证用药歌诀》张德蕴著

八纲辨证--------里证辨证

里有虚实寒热间,

热昏谵语渴燥烦。

里虚心悸兼失眠,

沉弱脉象身倦懒。

里实便秘舌干燥,

脉象沉实腹胀满。

里寒吐泻肢厥冷,

脉象沉迟舌白淡。

里热口渴热燥烦,

脉象沉数苔黄观。

[注释]

里证者,有虚实寒热之别。高热,神昏谵语,口干渴,烦躁为里证的共有症状。里虚者,神昏心悸,倦怠懒言,伴有脉沉之证。里实者,大便秘结,发热口干,或狂燥,脉沉实有力腹胀拒按。里寒者,口不渴,四肢厥冷,呕吐清水痰涎,泻泄便溏,脉沉迟,舌淡白。里热者,高热口渴,烦躁,脉沉数,舌红苔黄。

[按语]

里证从病邪上来看,病变部位在脏腑。里证共有症状是:高热,神昏谵语,烦躁,口渴,胸满腹胀,二便闭塞,舌苔黄厚,脉沉。但这样的里证,属于阳明腑实,不能包括所有的里证,由于它的范围比表证广泛,所以除阳明腑实(里实热证)外还应结合脏腑辨证详细区分表里虚实寒热如:

1.里虚,指脏腑气血不足,机能衰退的症候。表现为:食欲减少,疲倦懒言,心悸,头昏,失眠,梦遗,舌苔淡白,脉沉弱。

2.里实,指外邪化热入里,结于肠胃;或指人体内部机能障碍,引起气血郁结,停痰食积,虫积等。其临床表现为:大便秘结,腹胀满痛,拒按,发热,汗出,或谵语,或发狂,苔黄厚,脉沉实有力。

3.里寒,指脏腑的寒证,多因阳气不足,或外寒入里所致,主要表现:口不渴,形寒肢冷,面色苍白,喜热饮,静而少言,尿清便溏,舌苔白,质淡,脉沉迟。

4.里热,一般是指胃肠实热,肺胃湿热,肝胆郁热而言。主要病证是:高热,不恶寒反恶热,口燥喜饮,烦躁多言,尿黄赤,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脉沉数。

另外,在辨别疾病过程中,还要注意到表里错杂的表现。往往与寒热虚实并见,而有表里俱寒、俱热、俱虚、俱实,和表热里寒、表寒里热、表实里虚、表虚里实之分型。现祥分述如下:

1.表里俱寒:是表里同病的一种表现。是平素脾胃虚寒又外感风寒表现为: 恶寒无汗,头身疼痛等表寒证;又出现腹痛泻泄,四肢厥冷等里寒证。

2. 表里俱热:是表里同病的一种表现。本有内热又感热邪,其表现为:目赤头痛,恶寒口渴,咽干舌燥,心烦谵语等里证。

3.表里俱实:是表里同病的一种表现。是外见表实,内见里热的症状。临床可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腹胀痛拒按,二便不通,脉实的症状。

4.表里俱虚:即表里同病的一种表现。外见表虚,内见里虚,临床可见:自汗,恶风,头晕眼花,心悸气少,泻痢,脉弱等症候。

5.表热里寒:是表里寒热错杂的一种表现。患者平素脾胃虚弱,又感风寒,或因外邪未解而过服寒凉而致脾胃阳气不足,表现为:发热头痛,咳嗽恶风的表热证,又同时出现大便溏泻,小便清白,舌质浮胖的里寒证。

6.表寒里热:是表里寒热错杂的一种表现。患者本有内热,而又感受风寒,或外邪传里化热,而表寒未解,表现为: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气喘,烦躁口渴,尿黄,便结,脉浮。

7.表实里虚:是表里虚实错杂的一种表现。患者平时中气不足,感受寒邪后既有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又见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腹痛下痢,脉沉等里虚症。

8.表虚里实:是表里虚实错杂的一种表现。因患者平时卫气不足,感邪后,邪热内结所致,或因表证治疗失当,而表现既有身热自汗,恶风等表虚证,又见腹满痛,拒按,舌苔厚浊,大便秘结等里实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