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常时期,你贡献了哪些“革命料理”?の丨毒辣香蕉丨

 潮起潮落8ih5bj 2020-03-12


  文/毒蕉



逢周二、四晚上10点,毁你三观!

这是一个神魔共舞的另类高光时刻,美股熔断、油价暴跌、疫情蔓延,当它们发生在同一天,全球金融危机正式爆发,拉开序幕……

由于输入性病例的原因,国人的神经还要继续绷紧,这是一场需要全民上下一心的革命,每一个人都是战士,区别在于前线和后勤。

刚过去的三八节,受疫情影响,很多人都选择宅家秀起了厨艺,虽然我不理解为何三八节也要秀厨艺,不过这里可以看出,一场战疫,让无数国人的厨艺提升了不止10个阶。

看了这道名为“外星人”的料理,请允许我不厚道地笑了。

确实,这段漫长的(不能去外面吃饭,点外卖怕不安全)宅家日子,为了“活命”,国人纷纷创造出一道道“革命料理”,可以说创意无限,屡试屡败,屡败屡试……


其实,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不同时期艰苦卓绝的战斗中,总会伴随着各种“革命料理”,例如:红米饭,南瓜汤,野菜充饥一日粮等等,这些革命料理往往都能帮助国人渡过了一场又一场的战役。

01

话说,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由于第一次出国作战,事前志愿军后勤部是没有准备好的,于是,当数十万战士一出国门,就遇到吃饭的问题。

当时,我军随身携带的口粮主要是土豆、玉米、大米等,很多时候战士不是处于断粮状态就是随身携带的少量粮食无法煮熟,又或者冻坏,熟土豆冻得像石头。

关键当时朝鲜已经满目疮痍,朝鲜人民连自己都吃不饱,作为客场的我国战士更不会有当地群众提供粮食。

此外,美军完全占据了朝鲜的天空,敌机疯狂轰炸,昼夜不停的封锁破坏我国战士的后方供应线,公路、铁路、桥梁等交通设施和枢纽遭到极大地破坏,存在极大的物流缺口。

更惨的是我军白天和黑夜还不能生火做饭,因为当袅袅炊烟升起,没多久就会引来敌机轰炸。

在如此恶劣的战役中,国人当时是如何解决难题的呢?

在关键时刻,时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长就想到了自己曾经吃过的一种食用方便,易于携带,保存期长,不易变质,且不用煮食的粮食,那就是炒面。

其实炒面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传统食品,因地域的不同,原料有些区别。比如山西地区,以为黄米、芸豆、玉米为主,东北地区以小麦、大豆、高粱米为主。

虽然原料不同,但是制作工艺大同小异,都是讲原料炒熟后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磨制成粉,即可随时食用。所以,此炒面非现代人印象中的炒面条。

战役中的“炒面”长这个样

可是,革命料理选定了,总得要有人来制作才行,于是志愿军后勤部就发动东北各企业事业单位和劳动群众分散炒制的。

由于需求量非常大,开始时,是按照志愿军每月定量的三分之一供应,就需要近1500万斤。东北人民简直是拼了命才完成每月一千万斤的炒面。

后来发现单凭一个省份的力量是不足以支撑前线的需求,于是整个全国北部地区都逐渐动员起来,男女老少、家家户户齐上阵炒面。

不要小看这道革命料理,在关键时刻,却胜过美军的啤酒鸡肉。

话说,当时美军由于远离本土作战,陆军军需部给MCS(Market Center Sysetem,军需部下辖的一个名为“市场中心系统”的口粮综合管理机构)下达了硬性指标:必须保证每名士兵每天都可以吃上新鲜的肉,菜沙拉,还配上糕点、冰淇淋和啤酒。


可即便其强大的后勤能力,拥有奢侈的军粮,但并没有使美国取得战争的胜利,结果是和我军打成平手。

02

现在回想起这段革命料理史,再对比如今的非常时期,是不是有点异工同曲之妙?请细品!

无论是当年的“一口炒面一口雪”,还是近期模仿率极高的“地狱电饭煲蛋糕”,面对逆境,国人表现出来都是一份韧性。

不是人人都能在前线出一份力,但人人都可以成为支援前线,间接为国家作贡献的后勤。革命尚未成功,我们仍需坚持。

待疫情过去,让奋战在前线的战士们能早点回家,毕竟革命料理再深刻都不及一顿温暖的家常便饭。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