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写书法碑帖,如果一成不变地照抄,那就真的错了

 xianfengdui111 2020-03-12

临写书法碑帖,如果一成不变地照抄,那就真的错了

学习书法,都要经过临摹古人书贴的这一个过程,按照原碑帖的字体笔画,模仿碑帖上面的笔画顺序进行书写。把作者每一笔一画的长度,斜度,粗细,字的结构,章法通过临写,行成自己的肌肉记忆和书写习惯,但是,问题来了,以前没有摄影、影印,碑上、帖上的字都是刻在石头上,后代拓出来的。刻石的时候,一个笔画,至少要上下左右四下而刻成,很多人一味地忠实原碑而描字画字。因为碑刻毕竟不是墨迹,确实不能领略原作者书写时的全部行笔方法,可又要忠实于原碑,临得像一些,怎么办呢?于是学习者就开始想到一个办法,既然一笔搞不成,那就分作好几笔,可是,这样就败坏了笔法,成了不折不扣的“刀法”,我们如果照着“刀法”去临,就错的太远了,在实际的书写经验里,用毛笔写的话只是一笔而成的,才是笔法。
启功先生曾经说过:“透过刀锋看笔锋”、“半生师笔不师刀”,就是告诉我们,通过碑刻、拓本看出笔法,体会毛笔是怎么写出来的,而不能照着原贴去画出字来。

我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是这样的理解的,比如我临写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时,会对照他的其他作品,熟悉他的用笔特点,他的行笔动作。在刚开始临的时候,我只注意把握这两点,先不去考虑字形是否完全一模一样,因为字形是会随着不同作品内容,不同的书写风格而变化的。
我们临帖开始学的主要是笔法和动作。这个动作里包括了入笔,行笔,和出笔,还有笔画之间的关联,透过刀锋学习笔锋,找到笔在书写过程中的自然性,不能跟着碑刻的痕迹走,否则将来出帖都是很麻烦的,这一夜就是很多人离开了字帖就不会写字的原因之一。在临写以前,要读帖,要学会看上下笔之间的连接,正确还原作者的运笔自然性,找到每一个入笔,收笔正确地自然规律,而不是机械性的模仿。在运笔动作正确而且熟练之后,再开始精细的临写原贴,当运笔动作熟练,加上正确观察临写的次数越多、临的范围越广,基础就会越牢固。临帖也就自然眼到手到、眼准手巧,眼里看到的,笔端都能够准确表达展示出来。
依靠刻刀所留存的书法作品是失去了原作者真实笔意和情感的,所以,临帖是需要有正确的方法,而不是所有的字帖拿过来就写,而且笔画也都要原封不动的照搬照抄。不懂脑筋的写,只会是浪费时间,消磨了信心,平时还是要多积累书法理论知识,多去观察揣摩好的字帖作者的人生,道德和书成的年代,缘由,深入的去了解他书法风格的由来。让书法学习成为一种不仅仅是拿笔写字这么简单的重复动作。任何一种艺术,最后都离不开文化底蕴的积累,只有不断在字帖中汲取文化养料,获得灵感,才真的可以使自己的书法作品呈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以及独特的韵味。只要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学好书法,而不是学成了一个江湖刀客和字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