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续命汤小议及篇中各方在临床上的运用 广州市越秀区中医院 黄仕沛 今天我们探讨续命汤,续命汤是《金匮要略》中的一首方子。从中医临床与中医经方的历史来看,这个方可以说是一个千古的奇方,也可以说这个方是中医经方里面的千古奇案。以前这个方很好用、很实用,后来却变成被人骂的一个方子。今天我们就要好好地为这个方翻案。 说它是千古奇方,是因为这个方用得好的话,可立竿见影,所谓“效如桴鼓”。如果用得不好又确确实实会带来一些副作用。但是这个方在《金匮》中并是唯一治疗中风的方子,所以我今天除了讲续命汤之外,还将简单介绍其他几个中风的方子。通过介绍我们可以了解中医治疗不是套方,中医治疗是讲究辨证论治的。 一、临床病案举隅 我们先介绍几个病例。 病案一 急性胸颈段神经根炎 第一个病例是急性胸颈段神经根炎。大家知道,这个病很急,而且很重。这是一个死亡病例,但是从这个病例中可以看出续命汤的作用。 这病人,男性,65岁,2008年4月18日会诊。患者在广州某医院的ICU病房住院,当时他已经患病2个月了,起初以为是中风,后来以为是重症肌无力,已经上了45天的呼吸机,经人介绍,请我去会诊。当时患者所在医院的ICU病房主任表示此病人西医已经没办法了,他同意中医介入这个病。 这个病人症状为呼吸无力,用呼吸机维持,全身无力,特别是头部不能抬起。《内经》说“头倾视深”是预后不好的表现。当时我判断此病是中医的痿证,也就是《金匮》说的痱证,所以我用续命汤:黄芪120g,麻黄15g(先煎),北杏仁15g,川芎9g,当归24g,干姜6g,高丽参15g(炖另兑),肉桂6g,生石膏90g(布包煎),甘草15g。此后,麻黄由15g加到20g,1个星期之后病情好转了很多,服药10天就可以不用呼吸机了。 5月6日患者转到神经内科病房,医生和家属认为既然呼吸机都脱了,ICL的主任也说没事啦,就不怕了,中药也就未续服。但我还是经常想着这个病人。 5月11日,我去医院看他。发现他情况已经变了,两目无神,有些倦意,我问他有没有胸闷,有没有气喘?他说没有。但是,当天晚上他家属就打电话给我,诉病人病情急转直下,气喘,主管医生要求气管切开。病人间如果气管切开,以后怎么办,医生说永远都要挂呼吸机了。 病人觉得都治2个多月了,没了信心,结果就放弃了,于是病人5月17日离世了。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说明续命汤在治疗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上呼吸机到脱机,患者用药后恢复都很好,病人的心情很愉快,但是药还没巩固的时候就停了,病情也就随之转化了。 病案二 多发性硬化案 这病人是个39岁的女性,也是2008年就诊的病人。 2008年5月,她因为痛失爱女而悲伤过度,6月的时候就出现视物模糊,眼科医院诊断是视神经炎。8月病人旅行的时候突然间四肢不能支配,呼吸肌麻痹,立即在当地医院上了呼吸机,后转回广州,行西医常规治疗。到11月1日,已经花了19万,病人的钱用完了,医保也用完了,结果就转到我们基层医院等死了。 当时转过来的时候体温38℃,四肢瘫痪,呼吸机脱了,但是不敢拔除气管套管,并且随时准备上呼吸机。 11月4日我查房,开了续命汤:麻黄15g(先煎),北杏仁15g,白芍60g,川芎9g,当归15g,干姜6g,炙甘草20g,桂枝10g,石膏60g,党参30g,黄芪120g。 吃了10剂以后情况就变了,患者上肢可以活动,痉挛性的疼痛明显改善;后来麻黄加到35g,12月10日,续命汤用到快40天的时候,气管套管拔除了,伤口自然愈合,且双上肢活动已经完全灵活,也可以在床边走动;随后,病情很快好转,患者12月22日已经可以短距离地行走;到2009年1月15日,刚好是春节前,病人就出院了,自己步行离院。 后来,患者在街上遇到主管她的神经科主任,主任问:“你能走了?”她说“没事了,吃了中药了。”那个主任大吃一惊。由此可见,“续命汤”的名字没错,真的能够“续命”。 不过,2010年1月3日这个病人前症再次发作,仍是四肢瘫痪。住院将近二十多天,直到1月22日病情也没有好转,因此,她要求转到我们医院。 病人转到我院的时候,刚好发生频发性的室性期前收缩,大家都在犹豫不敢用麻黄。我观察后,仍主张用续命汤:黄芪120g,麻黄15g(先煎),桂枝30g,干姜15g,川芎9g,当归24g,党参30g,炙甘草30g,生石膏90g(布包煎)。 这个病人麻黄从15g开始,每天加3g,加到33g的时候,我的学生打电话给我,说他两腿开始能动了,心脏也没事了;加到35g的时候,腿就完全能动了。这样的方子我们给他每天吃2剂,就是70g的麻黄,结果这个病人完全好了,2月15日出院。 (《名师经方讲录第四辑》李赛美主编,中国中医药版,p153-16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