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受到惊吓!佛系画家笔下的罗汉们颜值爆棚

 怡心斋YXZ 2020-03-13

隋唐以来,不少画家都画过《罗汉图》。

可是画家们画《罗汉图》并不是为了供奉礼拜,而是为了供人赏玩。

其中,画“罗汉图”最出名的就是唐末五代的画僧贯休了。

贯休,唐末五代前蜀画僧。

这个和尚博学多才,既擅诗书,又擅绘画。

代表作就是那组《十六罗汉图》了。

《宣和书谱》就说:“以至丹青之习,皆怪古不媚,作十六大阿罗汉,笔法略无蹈袭世俗笔墨畦畛,中写己状眉目,亦非人间所有近似者。

▲ 贯休像

那贯休的这组《十六罗汉图》为何在中国绘画史上享有如此美名?

又画了哪些罗汉?

▲ 贯休《十六罗汉图》宾度罗跋啰惰阇

▲ 贯休《十六罗汉图》迦诺迦伐蹉

罗汉画是中国绘画史上一门特殊的图像艺术。

属于道释人物画中的佛教画。

原先,佛教传入中国内不断分化,其中最大的两派就是“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

“大乘佛教”讲究苦修,不能穿好的、吃好的、睡好的还有其他的一切世间贪欲。这对于普通人来说,修成“佛”是极其困难的。

于是,人们开始思考,既然普通人成为不了佛,那不如干脆当佛的小弟。做一名佛陀弟子不也是与佛的距离更近吗?

接着,随着禅宗的兴起,罗汉就从附属于人们对于佛的信仰中彻底独立出来,成为另一种信仰。

▲ 贯休《十六罗汉图》迦诺迦跋厘惰阇

▲ 贯休《十六罗汉图》苏频陀

虽说“罗汉”的观念起源于印度,但印度本土并无绘制罗汉画的传统,所以“罗汉图”里的罗汉究竟应该怎么画,对于画家来说是没有一个参考的依据的。

于是,画家们从早期的高僧画和胡僧画中汲取灵感,创造罗汉形象。

▲ 贯休《十六罗汉图》诺距罗

▲ 贯休《十六罗汉图》跋陀罗

贯休的《十六罗汉图》就是其中最为出色的。

《益州名画录》中记载:“画罗汉十六桢,庞眉大目者,朵颐隆鼻者,倚松石者,坐山水者,胡貌梵像,曲尽其态。

这是说,贯休的罗汉样貌与真实的汉人并不相似,却具有典型的“胡人”模样

大眼睛、高鼻梁、高颧骨、眉毛浓密,一看就不是我们汉人。

这种奇异相貌的罗汉画就这样影响了后世一大批罗汉画的创作,后人尊之为“禅月式罗汉画”。

▲ 贯休《十六罗汉图》迦理迦

现在的人一般都说有“十八罗汉”,那为什么贯休就只画了“十六罗汉”呢?

这是因为,原先只有这十六罗汉,他们是释迦牟尼佛的得道弟子。佛经上说他们是受佛敕、永住此世而济度众生者。

而后来我们所熟知的“十八罗汉”,是由我们汉人自己加入进去。所以,贯休的《十六罗汉图》就是真正的“罗汉画”,不多也不少。

▲ 贯休《十六罗汉图》 伐阇罗弗多罗

▲ 贯休《十六罗汉图》戍博迦

这十六罗汉分别是一宾度啰跋罗惰阇、二迦诺迦伐蹉、三迦诺迦跋厘堕阇、四苏频陀、五诺距罗、六跋陀罗、七迦理迦、八伐阇罗弗多罗、九戍博迦、十半托迦、十一啰怙罗、十二那伽犀那、十三因揭陀、十四伐那婆斯、十五阿氏多、十六注荼半托迦

宾度啰跋罗惰阇

是贵族婆罗门的望族,印度优陀延王的大臣,亲身向后世之人表明:一个人无论是出生在高贵的种姓之家、富豪之门,或者说是出生在父辈高官厚禄的家庭、这些都是无用的,因为转瞬即失的奢华毫无意义。修行时,经常骑头鹿,所以也叫坐鹿罗汉。

迦诺迦伐蹉

古印度论师之一,双眉垂至颊下,似正在和人辩论。 演说及辩论时,常带笑容,又因论喜庆罗汉。

▲ 贯休《十六罗汉图》半托迦

迦诺迦跋厘堕阇

原是个很容易冲动的人,佛陀特地为他讲了长生童子的故事,使他不再和其它的人争吵,由于他化缘的时候每次都是举起铁钵向人化缘,修成罗汉后,被世人称为举钵罗汉。

苏频陀

是佛陀的关门弟子。他常常手扥一塔,因塔是为葬佛舍利的,所以此塔便成为佛的象征。他为表示怀念和追随佛祖,特制一塔随身携带。所以又称托塔罗汉。

▲ 贯休《十六罗汉图》罗怙罗

诺距罗

传说中是一位勇猛的战士,佛陀让他静坐,放弃从前的粗鲁,野蛮性格。虽修成罗汉,但静坐时仍有一股威猛之气。

跋陀罗

母亲把他生在了跋陀罗树下,所以取名跋陀罗,出家后称为罗汉。他曾乘船去东印度群岛传播佛教,因此后世称他为过江罗汉。

▲ 贯休《十六罗汉图》那伽犀那

迦理迦

本是一位驯象师。象的力量非常大,耐劳又能致远,也是佛法的象征,所以世人称其为为骑象罗汉。

伐阇罗弗多罗

原是一位健壮勇猛的猎人,后来出家做了和尚,戒杀一切生物,也叫金刚子,经常将小狮子子带在身边,所以称为笑狮罗汉。

▲ 贯休《十六罗汉图》因揭陀

戍博迦

戍博迦意为贱民,可见他的出身低微或曾被阉割为宫中为奴。是舍卫城的乞丐,后为佛陀收留为弟子,深感佛陀法力无边,很快修成阿罗汉果,被称为开心罗汉。中国译他的名字为“善无畏”。

半托迦

相传是药叉神半遮罗之子。之所以被称为探手罗汉,因他打坐时常用半迦坐法,此法是将一腿架於另一腿上,即单盘膝法,打坐完毕即将双手举起,长呼一口气。

▲ 贯休《十六罗汉图》伐那婆斯

罗怙罗

佛唯一的儿子, 其诵经十分勤奋,二十岁成道,又严守戒规,被称谓密行第一的阿罗汉。也称沉思罗汉。

那伽犀那

他是一位论师,因论“耳根”,而闻名印度。以论耳根清净得闻名。故称挖耳罗汉。

▲ 贯休《十六罗汉图》阿氏多

因揭陀

印度一位捉蛇人,为了方便行人免被蛇咬。捉蛇后拔其毒牙而放生于深山,因发善心而修成正果,他的布袋原作装蛇之用,故称布袋罗汉。

伐那婆斯

是一个沉静有礼,谦虚好学的人。 相传他出生时雨下得正大,后园的芭蕉树被大雨打得沙沙作响,遂取名“雨”。出家后常在芭蕉下用功,故名芭蕉罗汉。

▲ 贯休《十六罗汉图》注荼半托迦

阿氏多

长相异常丑陋,被父母赶出家门,佛陀变成一位丑陋如鬼的人去接近他,收为弟子,因生下来就有两条长长的白眉毛,也称长眉罗汉。

注荼半托迦

因为注荼半托智力迟钝,又因为他是少女抱到小路上活下来的,所以注荼半托迦又称“拉群巴”(小路)。后经佛陀引导,修成正果。佛陀赐他一根锡杖,化缘时用以在人家门前摇动,听到这声音果然人们开门布施。这锡杖后来成为和尚的禅杖。释迦牟尼称其是“改变他人观念的比丘中最杰出的一位”。

 ▲ 贯休十六罗汉 杭州碑林原石照片

成为汉人信仰的罗汉,样貌或老或少,或美或丑,都变成了神性的象征。

画家们也在创作中加入自己主观的创造与宗教崇拜,使得罗汉的造型中融入一种非凡人的形象特征。

在绘画自身的审美功能外,也融入了人们的美好祈愿。

也许就像现在的人喜欢星座或者迷恋其他的事物一样,这都是自身对于未来的一种热切的期盼。

而那时的人们,也如贯休一样,将自己的期盼融入画中,画出自己对于“禅”的理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