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 馬遠 雪灘雙鷺 台北故宮博物院

 石岩里人_牛歌 2020-03-13


宋 <wbr>馬遠 <wbr>雪灘雙鷺 <wbr>台北故宮博物院
宋 馬遠 雪灘雙鷺 西元960-1279 台北故宮博物院
年代:宋 西元960-1279
作者:馬遠
名稱:雪灘雙鷺
材質:軸 絹本 淺設色畫
尺寸:縱:59公分 橫:37.6公分
藏地:台北故宮博物院
鑒賞:
       雪崖枯枝,蘆竹寒汀,灘旁四隻白鷺,均做瑟縮之狀,寒天的景緻,令人有著身臨其境的感覺。而濃淡墨色畫出的樹石、遠山和蘆草,對比於留白的積雪處,和幾不見墨痕的白鷺們,在黑白之間,充分表現出清冷的意趣,達到了畫雪得其清的境界。另從岩壁上伸出的枝幹,曲折延伸,勢如蛟龍昇騰遊動,這種筆勢往下拖垂,形成長而斜向伸出的畫枝方法,正是典型的「拖枝馬遠」風貌。
宋 <wbr>馬遠 <wbr>雪灘雙鷺 <wbr>台北故宮博物院

宋 <wbr>馬遠 <wbr>雪灘雙鷺 <wbr>台北故宮博物院
       此圖為江湖小景,梅枝斜出崖上,梅取折枝特別突出遠折枝」成為他的突出風貌。圖中近景的山石以濃墨大斧劈勾皴點染, 遠的山、水以淡墨勾染, 約略朦朧間自然拉開了空間遠近的透視關係。桃樹枝幹虯曲,俯伸的拖枝一直探向水面, 水邊的幾隻鷺, 實際上是作為點綴物。畫面境界十分幽遠開闊。整個畫面表現出大雪天的寒氣逼人,一片寧靜,而枝頭上的兩隻跳動鳴叫的小鳥,則使之顯得靜中有動,增添了生機。前景的樹枝、山石均以焦墨勾勒,山石後露出的竹葉施以淺色,其餘均施以淡淡的水墨,筆墨枝法的運用與描寫對象的特徵及作品意境相適應。
       《宋馬遠雪灘雙鷺圖》又名《雪灘雙鷺圖》,是中國南宋畫家馬遠創作的一幅絹本淺設色中國畫,尺寸為縱60厘米,橫38厘米,畫面描繪帶有積雪的樹枝山石和雙鷺。作品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宋馬遠雪灘雙鷺圖》畫面以雪景為背景,從左側伸出的帶有積雪的樹枝,向下彎曲後轉向右上伸長,橫斜曲折極富變化。左側及下部的山石,以帶水的墨筆作大斧劈皴畫出方硬有稜角的「一角」。作品原為明安國、項元汴收藏,後入清宮內府,1949年流入台北故宮博物院。      
作者:
       馬遠(活動於西元1190-1224),南宋畫家。字遙父,字欽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濟),生長於錢塘(今浙江杭州)。光宗、寧宗朝畫院待詔。擅畫山水,不論構圖、筆法或意境均有新意,創立「水墨蒼勁」一派風格。與夏珪齊名,人稱馬夏。
       曾祖賁、祖興祖、父世榮、伯父公顯、兄逵,均為畫院畫家。他繼承家學,歷任光宗、寧宗朝畫院待詔。擅畫山水,取法李唐,能出新意,下筆道勁嚴整,設色清潤。山石以帶水筆作大斧劈皴,方硬有稜角;樹葉有夾筆,樹榦用焦墨,多橫斜曲折之態;樓閣大都動用界尺,而加襯染。多作「一角」、「半邊」之景,構圖別具一格,有「馬一角」之稱。又工畫水,兼精人物、花鳥。與夏圭並稱「馬夏」,加李唐、劉松年,合稱「南宋四大家」。存世作品有《踏歌圖》《山徑春行圖》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