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诺花开 人生短暂,有人感叹活得太累,有人感叹活得太苦。总之,感觉自己活得不幸福。 芸芸众生中,抱着这种心态的人还不乏其数。他们像《被讨厌的勇气》里的青年一样在尘世间被诸多烦恼困扰,觉得世界矛盾丛生,一片混乱,根本无幸福可言。 那么,世间是否有教人随时可以获得幸福的妙方呢? 让我们跟随这位青年扣开哲人的房门,听听他们之间的辩论,也许在哲人那里我们可以探寻到那一味妙方。 《被讨厌的勇气》是日本作家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合著的一本探讨阿德勒心理学的书。 岸见一郎先生于1989年起便致力于研究阿德勒心理学,主要活动领域也是阿德勒心理学执笔与演讲,且是日本阿德勒心理学会认定顾问。谷贺史健先生在30岁的时候邂逅阿德勒心理学,并被其颠覆常识的思想所震撼。之后连续数年拜访岸见一郎并向其请教阿德勒心理学的本质。 《被讨厌的勇气》豆瓣评分8.6分,常居心理学畅销榜书单中,且因为古贺史健先生在书中运用希腊哲学的古典手法“对话篇”进行内容呈现,使人们更容易了解阿德勒的思想。 1.阿德勒是谁?阿德勒的主要思想是什么?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和弗洛伊德,荣格并称心理学三大巨头。阿德勒原本是弗洛伊德主持的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的核心成员。但是,两人因观点对立而导致关系破裂,于是阿德勒根据自己的理论开创了“个体心理学”,阿德勒也被后人称为“自我启发之父”。 2.决定我们本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有人说弗洛伊德著名的心理学理论是“原因论”,即认为过去所受的伤,是现在不幸的罪魁祸首,不管是我们的情绪,还是行为习惯,都可能从过去当中找到原因。过去所经历所有的事情都是现在赋予它意义的。 而阿德勒的理论和他刚好相反是“目的论”,即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一个人成功或失败的基本原因,我们也并非因为经历所受到的伤害而永远痛苦,实际我们会从过去经历中,找到现在的目的因素。 我个人认为两者并不是相对的理论,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阿德勒的理论更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让人们能感觉到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非历史决定,不能更改的。 我曾在《人民日报》上看过一篇文章。 有个叫徐瑞阳的女孩,2岁便被查出患有脊肌猥琐症,医生当时断言她活不过4岁。面对这样的厄运,放在别人的家里也许早都已经放弃了,而徐瑞阳则克服了许多身体、心理的多重困难,于2019年,以607分的成绩考取了四川外语大学泰语系。 在别的孩子还在玩的3、4岁,徐瑞阳就已经开始学习写字了。对别人来说很简单的动作,她都要花费很长时间掌握。比如每次将手放到桌子上这个动作,她都要用很大的力气。在成长的路上她不免也受到了不少来自外界的。 面对这些,徐瑞阳曾抱怨过,也曾想放弃过,而且她完全可以将自身的疾病当作借口,但是她选择了比别人付出更多去挑战属于自己的人生。 就如徐瑞阳的父亲说“为什么不把它(徐瑞阳的脊肌萎缩症)当成一件幸运的事情呢?四百万分之一,我们拥有这样一个孩子,这是老天给我们独特的礼物。”而徐瑞阳也活成了父母期许的样子,她的人生比普通人的更精彩。 蔡康永也说过当你一直困在悲伤中,不断问着“为什么”却又始终得不到答案时,试着渐渐地每问一次“为什么”,就多问一句“怎么办”,每多问一次“why”,就多问一次“how”。问“为什么”,会一步一步迈向绝望;问“怎么办”,比较可能一步步迈向希望。 3.在人生的旅途中,勇敢践行“课题分离”,管好属于自己的事情。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太在意他人的评价和目光,企图让每个人都喜欢我们,反而丢失了我们自己。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太爱给别人提意见了,总是妄想用自己的评判标准去矫正他人的言行,而忽略用内心观察自己的言行。 阿德勒心理学说人生的不幸福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人际关系中。并且阿德勒心理学反对一切“纵向关系”,提倡把所有的人际关系都看作“横向关系”。如果你与某人建立起了纵向关系,那你就会不自觉地从“纵向”去把握所有的人际关系。 拿人生中最典型、最亲密的亲子关系举个例子吧。 许多人当了父母后觉得孩子是自己的,想怎么教育就怎么教育,如果不好好教育,孩子以后学坏了责任是自己的。于是就出现了许多打着为孩子好而操纵孩子人生的父母。而在这样父母的教育下又出现了许多为了让父母满意而选择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工作甚至婚姻的孩子。 比如,有个女孩和朋友约定好一起出去旅行,可是母亲知道后担心她会在旅行中受伤所以极力阻止,女孩最终没能去旅行。如果这位母亲换一种方式,将对女孩的担心说出来但是将选择权利交给女孩,那么女孩就可以完成自己选择的课题,而母亲在表达了担忧后也并没有涉足女孩的课题,这样也会让女孩明白无论什么结果,她要为自己的选择买单。 世界上有三件事,一是你自己的事,二是别人的事,三是上天的事。人一生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少管别人的事,对其他已经发生的事学会臣服,最后的结果交给上天去抉择。 4.人生是连续的刹那,用心跳好“此时此刻”的舞就好。阿德勒心理学说人生就像是在每一个瞬间不停旋转起舞的连续刹那。只要跳着舞的“此时此刻”充实就已经足够。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中国橙王”褚时健。 1979年到1994年,褚时健成功将红塔山打造成了中国名牌香烟,1994年,当选全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并被称为“中国烟草大王”。可是于1999年1月9日,71岁的褚时健因经济问题被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因身体保外就医时看好了 教 种植橙子,2012年11月,85岁的褚时健种植的“褚橙”通过电商模式开始售卖,因销量大增,而被称为“中国橙王”。 褚时健老人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的,可是他能在一生中成为“中国烟草大王”和在被判无期徒刑后能再通过卖橙子成为“中国橙王”,和他在人生各个阶段的当下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有关。 就像书中所说过去发生了什么与你的“此时此刻”没有任何关系,未来会如何也不是“此时此刻”要考虑的问题。所以只要用心把握好“此时此刻”就好。 有人读了《被讨厌的勇气》说阿德勒心理学听上去很振奋自己但实施起来很难。其实这是因为人们被固有的思维模式所圈,并且年龄越大固有思维越严重。就像书中所说有人说要想真正理解阿德勒心理学直至改变生活方式需要“相当于自身岁数一半的时间” 。 但是只要勇敢地踏出一步,在人生的岁月中发挥自我能动性,管好属于自己的课题不去干涉他人的课题,努力舞好“此时此刻”的舞蹈,也许你会发现世界真的很简单,幸福真的很容易。 |
|
来自: wenxuefeng360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