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田玉在中国玉石文化中地位

 睫毛上的风尘 2020-03-14

如果从应用历史,玉性,矿藏资源以及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审美价值取向等方面从众多玉石品种中推选出一种可称帝称王的玉石,那么和田玉(狭义)永远稳居宝座是不会被任何历史时期以及任何文化属性所质疑的。

首先从应用历史讲,除去就地取材,玉,石混用的打砸石器时代,因为那会并没有真正的玉与石的划分,并且对于所谓的玉器(石器)主要注重其实用价值。

玉器从真正被赋予文化内涵或者象征意义的时期就目今通过考古发掘且为考古界一致认可的是距今4500-6000年的辽河流域包括现今内蒙古,辽西地区,山西北部,河北等地的一个大的地域范围的红山文化圈。对其出土玉器的玉石品种以及矿物成分分析我们发现,红山文化玉器中除一部分的玛瑙器,一部分的蛇纹石玉器,一部分的其他玉石品种玉器之外大部分属于透闪石玉器即和田玉(广义)器。

另外长江中下游的距今4000-5000年的良渚文化玉器所用玉料除部分蛇纹石玉器部分碳酸盐玉器之外较多的也是透闪石玉器即和田玉(广义)器。

属于神话与传说的三皇五帝时代暂且不提,现今也没有可靠地出土文献出土实物的佐证,所以我们一致认为这段属于空白期。但是随着夏商周历史断代工程的完善以及考古发掘大量文物的出土使夏商周基本面貌越来越清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其中出土文物中大量的和田玉(狭义)器出现在当时统治者及贵族的宗教礼仪祭祀和生活之中,甚至贯穿其由生到死及死后的整个生命历程中。整个时期的玉器制作精良,选料上乘,纹饰精美而神秘,造型古朴而典雅,特别是被赋予的各种寓意,象征以及统治者们的精神寄托也形成了中国玉石文化雏形。

汉代以降至明清,纵然政权更迭,你来我往,分分合合,汉族抑或其他民族你方唱罢我登台,今天兴佛,明天兴道,后天又崇儒,今天偃武修文明天又是烽火连天好不热闹的一段两千年的中国历史啊,但是和田玉(狭义)的地位与被推崇,喜好却从未改变,此处值得一提的是汉代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的汉文化的肇始,也就是从汉代开始和田玉被确认为王者用玉王者独享的独特玉石品种。于此和田玉在于汉文化中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

其次从资源上讲传统意义上讲的和田玉目今只有在昆仑山脉一段特别是新疆和田地区的和田河及支流有所产出,并且开采年代久远,蕴含量少,开采难度大所以从物以稀为贵的角度考虑,和田玉也不枉玉帝之称。

再次,根据和田玉本身的性质,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等不同文化赋予了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使之具有了较复杂的特殊的人文属性。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可以说更能总结阐述中国最深处最根基的思想。道家思想的人生观大抵归于出世避世以及对于现世的及时行乐和往生之后在另一个世界的享乐,这些思想也深深的影响着国家民族的统治者所以和田玉理所当然的成为道家文化载体。

而儒家文化体系的核心是“仁”,《立即聘义》中孔子提到: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所以说如果要把“仁”物化那必然就是和田玉(狭义),《诗经》中也提到:君子无故,玉不弃身,言念君子,气温如玉。所以说如果要把“君子”具体化那也是和田玉(狭义)。到了汉代一些学者进深一步的结合于是出现了许慎的: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腮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怯,洁之方也。从而进一步总结了和田玉的人文属性也巩固了和田玉在中国玉石界的帝王之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