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芗斋《站桩歌》 发系云天脚踩地,两臂松撑抱球圆; 十指茫茫放光线,气平心静体自安; 全身虚灵随风动,慢如游泳空气间; 向上托起千斤力,向下浮按水中船; 松紧自如得整劲,身体强壮似神仙。 练功反应 在站桩的练习过程中,可出现种种不同的反应,有些反应在其它内家拳法及一些养生功法的练习过程中也可以出现。在《童蒙止观》一书中有八触之说,说的是练功过程中所出现的八种主观感觉,并认为是好现象。原文是:“即于定中,忽觉身心运动,八触而发者,所谓觉身痛、痒、冷、暖、轻、重、涩、滑等。当触法时,身心安定,虚微悦豫,快乐清净,不可为喻”。 在站桩中,上述几种感觉多可出现,但主观上不应追求,亦不可执着留恋。应以勿忘勿助,任其自然为原则。由于练功者情况各异,诸如年龄的大小、体质的强弱、病情的轻重,以及性情之不同,各种感觉的出现也大不一样,也有人无特殊感觉出现,但练功治病效果也很好。常见练功反应如下: 1、疲劳感 在开始练功站桩的几天,甚至几周之内,一般都出现周身疲劳的感觉,尤其是肩臂,腰胯及腿膝等处最为明显。因为站桩虽然外形看似静止不动,但与一般的站立不同,除有一定的意念活动外,在姿势上也有一定的要求,故其运动量是很大的,故其疲劳的出现乃是肌肉运动的结果,为正常的练功反应,不必害怕,但在练功过程中应“留有余力,留有余兴”不可过劳,以休息后不觉疲劳为度,有病者更应量力而行,不可随意增大运动量。病重体弱者应以坐式及卧式为主(后续会有相应介绍)练习,少练或不练站式,待体质增强后再练习站式,以循序渐进为原则。 2、酸胀感 练功开始阶段,周身会出现酸胀的感觉,尤以双肩、腰背为甚,但若再坚持一段时间,则此感觉又会消失,而代之以轻松自在的感觉。推测可能站桩等练习之后,肌肉运动量增大,乳酸等代谢产物积聚,故产生酸胀感,而代谢产物的刺激,又通过反馈调节,使血液循环加快,氧气供应变得充分,代谢产物被带走,从而产生轻松感。经过无数次的练功之后,则此反馈成为条件反射,只要一练,则血液供应充分,轻松感自然很快产生。 3、蚁行感 练功一段时间之后,会在皮肤上产生一种类似有蚂蚁或小虫爬动的感觉,出现的部并不固定,尤其以面部及双手等血液供应丰富、触觉敏感之处为多见。一般说来,这种反应是经络通畅、气血调和的表现。 4、疼痛感 练功到一定阶段后,一些患过某种疾病的人,尤其是开刀动过手术的患者,在其手术部位可出现疼痛的感觉,有些平时有疼痛症状的人,练功过程中有一时性的疼痛加重现象,此为练功后的正常生理反应,这和有些病人服汤药后的反应道理一样,是人体正气与病邪斗争的表现,经过一段时间,正气逐渐强大,邪气慢慢衰败,体质逐步增强,则疼痛也通渐减轻或消失。 5、温热感 练功到一定程度,周身内外上下会产生温热舒适的感觉,一般先从手足开始,渐及全身,有如躺在温水之中,故温热感的出现多舒适自在。说明是机体气血通畅、正气旺盛的表现。当腹部温热感出现之时,多伴有肠蠕动的增强,表现为肠鸣矢气,此阶段以后,食欲好转,自觉精气充沛。 6、瞤动感 在站桩到一定时间后,多数人可有一时性局部肌肉振颤瞤(shun)动现象。开始可不见于形,渐渐可肉眼看见,一般多出现于肱二头肌(肩)、股四头肌(大腿)、腹肌等运动频繁的肌肉群。其原理可能是,肌肉内部协调顺遂的过程,因为此阶段过后,一般均变得肌肉运动协调一致,拳术中的发力运动可初步掌握,而身体多由弱转强,故内部的气血运行处于旺盛状态,《黄帝内经》称之为“肌肉若一”。注:“肌肉若一”是《黄帝内经》第一篇出现的,来体会一下古人的心意,放在第一篇来讲,必然有其重要性。 7、不同感 有些人在练功过程中,可出现身体左右高低不同的感觉,如左右手及左右肩的高低不同感,当调整成左右高低感觉相同之时,外形上却又发现左右高低位置是不同的。另外,还有部分人在练功过程中出现半身发凉、半身发热,而以手试之,左右侧的温度确实不同。也有部分人出现半身汗出的现象。此乃机体本身一直处于经络失和状态,左右侧气血运行失于平衡均整,但平素难以发觉。当练功之后,对自身通过“返观内照”,变得敏感起来,所以有了不同的感觉,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练功,则经络气血日趋调和,此种左右不同的感觉也会随之消失。 8、舒适感 练功有一定基础之后,均可出现舒适感,自觉轻松自在,心旷神怡,如醉如飘、头脑清新,周身无滞。这种舒畅旷达的感觉随着功夫的加深而愈发显著。 9、高大感 练功达相当程度后,则可自觉顶天立地,有身耸云端,精神放大之感,前辈形容为“身如云端宝树”。到此阶段则练功可达欲罢而不能之境,不仅身心健康,而且体会到难言之妙,无穷的乐趣,此时技击功夫也不求自得,有志者自可进一步练习技击功法。 站桩功需要做到,一、静心,二、放松。不要让任何事任何人打扰你,心中也要放下任何事,浑然忘我,身体上全身松而不懈。 致站桩初学者: 站桩的三大要素 1、放松 2、入静 3、调身 拉伸脊椎,练就龙骨 从生理解剖图来看,人的脊椎呈“S”型弯曲,这是人类长期直立行走而形成的生理弯曲,若想回归祖先的力量、灵敏和速度,就要将之拉伸。站桩时,两髋内收,臀部下坐,下颔微收,同时头顶似一线悬空,就可将脊柱拉伸。此时摸一下腰部脊椎,就会发现生理弯曲不见了。此时的脊椎已成一条直线,我们称之为“龙骨”。练就“龙骨”,可以增强脊椎的柔韧性,使得上身与下身不会因腰椎的生理缺陷而产生断层。脊椎又是人体的神经中枢,其重要性大家都懂的。从中医讲,督脉乃阳气生发之路,督脉就循行在脊椎中,阻碍阳气生发后果严重,灾变丛生。 (尾闾调整动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