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追年 作者:上官若星 | 编辑:凤尾 每到年关,我总喜欢在街市上闲逛。有时买些年货,有时什么也不买,就站在街口看川流不息的车辆,看摩肩接踵的人们左躲右闪地在车流中来来往往。还喜欢看小商贩瑟缩着脖子在冷风中大声地叫卖。来往的人们脸上或洋溢着笑容或没有表情,脚步匆匆,让我想到了春运期间车站里那些往家赶的人们。 沿着街道,看那一片片的红灯笼,或单只,或一串,红彤彤的挂在树上或者挂在绳索上晃来晃去。绒布做的那些是正宗的大红,红的深沉。塑料纸做的多是蜂窝灯笼,红里透着淡淡的黄,光线正好时会有淡淡的光晕,红的透亮。下面的丝线流苏顺顺的滑滑的,像二八年华少女的头发,柔顺有光泽。两头的箍头上有两道细细的金线,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亮光。我喜欢中国红,红得热烈,红得肆意,红得张扬。冰冷的冬季在红色的衬托下好像也温暖起来。即便是在萧瑟的冬季里,骨感的枝头也会丰盈起来,充满了活力。 沿着灯笼的摊位继续走下去,就会有春联、剪纸的摊位。那些剪纸都是吉庆的图案,你看那喜鹊报春、富贵牡丹、连年有余、金猴闹春、百子图、松鹤延年、招财进宝……红艳艳的一片。我挑了两张绒布剪纸,一张是365个福字,一张是四季平安。美中不足的是颜色太单一了,没有特别之处。记得小时候每到小年,爹娘就让我去买两张宣纸(应该是白纸)把窗户糊起来,然后我会把从别人家讨要回来的剪纸窗花贴到小窗格子上面。“鹊上眉梢”上是粉红或大红的花朵,喜鹊是黑灰相间的,树干是棕色的,花蕊是黄色的;“连年有余”的鱼是金色和红色,荷花是娇艳的粉色,莲蓬是绿色……,一个窗户上可以贴十几张剪纸,那时,我对这种渲染的民间艺术向往极了,美中不足的是一直没有跟着长辈们学一学,现在看到做工精细了,工艺却简单了很多的剪纸,心里不免有些小小的遗憾,觉得这种民间的艺术应该传承下去。不过,这种遗憾一会就被热闹的环境所淹没了。一张张的剪纸上面该有多少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期盼呀!把美好的愿望和希冀都融入到图案里面,但愿每一个都能实现吧。 路边小商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有的很纤细,有的很豪爽,有的很押韵,有的很简洁……听着他们的叫卖声一路走下去,看看那些年画,一年更比一年精细啊。两边偶尔也有卖绢花的或者鲜花的,也许是女人爱花的天性吧,即使不买也会在摊位前流连很久。摸一摸娇嫩的迎春,亮灿灿的黄色让你心底的压抑释放出来;看一看火红的梅花,就像闻到了风雪中那缕淡淡的香气;雍容的牡丹、纤细的满天星、蓝色的勿忘我、洁白的荷花……每一朵都让我移不开眼睛,每一株都让我爱不释手…… 眼睛流连着花朵,脚步却被一缕缕的香味吸引了过去,是干果。饱满的核桃、红红的大枣、各种口味的瓜子花生,跨地域的江南塞北的特色零食,让你目不暇接。如今人们的生活好了,这些以往帝王的贡品也上了老百姓的餐桌上。旁边的大锅里正在炒着花生,那边炒着栗子。看到花生又想起了小时候,呵呵,没办法,太多的回忆啦。那是九岁时的年前,父母炒好了花生就用粗布织成的布袋装好吊在了房梁上,给我们拿出来的一盆早被我们姐弟几个吃完了。那晚村里放电影,三哥唆使我去偷花生带上看电影去。于是我瞅准机会搬了小板凳溜到西屋的炕上,可气的是炕上的土坯有些塌陷,正好在布袋的下边。我也不敢点油灯,抹黑踩在板凳上,摸索到布袋上的窟窿一个一个向外抠,三哥嫌慢,就让我解开口袋的绳子。刚解开就听到父亲咳嗽了一声从外面回来了,三哥跳下炕就跑了出去,我不敢松手也不敢喊他,只能举着胳膊攥着口袋。父亲回到了东屋,我想把布袋的口绑起来,谁知道绳子掉了下去。我的胳膊已经酸疼的很了,但是为了不挨打我只能硬挺着,鼻子上沁出了汗,急得哭了又不敢发出声音。后来土坯承受不住我的重力塌陷了下去,我的手松了,布袋里面的花生哗啦啦的掉到了炕上,有的又滚落到地上。我的腿被板凳的腿硌疼了,哇地哭出了声。父母听到后跑了过来,姐姐端来了油灯,我在土炕的窟窿里站着由哇哇大哭到抽噎,因为犯错不敢抬头看他们。父亲把我抱出来后,姐姐狠狠地瞪着我。母亲叹了一口气哭了,然后抓起花生给我装满了上衣的两个口袋。我老实地站在墙根,看父母和姐姐把地上的花生装好,又把炕上的花生装上,然后母亲端起油灯把炕窟窿里的花生一颗一颗的捡出来吹吹上面的土放入布袋中,最后又照着油灯把土坯缝里、炕上、墙角旮旯里都细心的找了一遍才作罢。三哥回来后,因为“教唆罪”少不了被责骂了一通。这件事在后来生活条件好了以后,成了家中茶余饭后的笑料。但是那时的贫穷压在心里,想笑也笑不出来啊。现在我的孩子嫌弃这个难吃那个难吃时,我就给她们讲我和哥哥小时候偷红薯吃,在深深的井窖里爬不上来、偷花生吃掉在炕窟窿里、偷馒头吃被石灰瓮盖压住手的事情,孩子总是瞪大了眼睛质疑:这是印度贫民窟的事情吧?然后笑话我小时候贪嘴。其实,现在的她们,哪里知道我的孩童时期为了一点好吃的,竟然可以不要了尊严呢。
作者简介 古代我叫上官若星,喜欢大自然,喜欢旅游,喜欢美好的诗词、音乐、风景,喜欢用文字书写心情。始终相信:心存美好,生命中的每一天都会是美好的,即使狂风暴雨,即使坎坷泥泞!希望结交更多的文友、笔友。 我们的团队 主编:湛蓝 排版编辑:绿腰 强哥 ETA 凤尾 审稿编辑: 铜豌豆 一池萍安 终审,校对:烟花 清欢 配乐:罗晚词 稿费:湛蓝 总策划:林一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