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剂学】高频知识点之方剂学各论——解表药(四)

 康泰wjr图书馆 2020-03-14


01

在下列病证中,除哪种病证外,均可使用麻杏石甘汤(单选)

A. 感冒属于表寒里热者

B. 肺痈初起,喘较甚者

C. 喘证属于风热犯肺者

D. 饮证属于饮犯胸肺,症见咳喘,热盛汗出者

E. 心悸属于痰热蕴结,兼风热表证者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 E。麻杏石甘汤见于《伤寒论》:“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该方具有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之功效,凡以外有表邪、邪热壅肺为主要病机的疾病均可对治。“感冒属于表寒里热者”,麻杏石甘汤中麻黄有解表之功,石膏、杏仁清热平喘,符合病机(A对)。“肺痈初起,喘较甚者”,其机理为风热犯表、邪热壅肺,符合病机(B对)。“喘证属于风热犯肺者”,其机理为风热犯肺、肺热壅盛、肺失肃降,故亦符合(D对)。对于“心悸属于痰热蕴结,兼风热表证者”,麻杏石甘汤并不适合,因其并无清热化痰之力(E错,为本题正确答案)



02

吴瑭所称“辛凉平剂”是指(单选)

A. 桑菊饮

B. 银翘散

C. 新加香薷饮

D. 白虎汤

E.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 B。《温病条辨》称银翘散为“辛凉平剂”,是治疗风温初起之常用方”(B对)。



03

银翘散和桑菊饮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单选)

A. 桑叶、菊花、连翘、薄荷、桔梗

B. 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芦根

C. 银花、连翘、薄荷、菊花、芦根

D. 连翘、牛蒡子、桔梗、甘草、芦根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 B。银翘散与桑菊饮都是治疗温病初起的辛凉解表方剂,组成中都有连翘、桔梗、甘草、薄荷、芦根五药(B对)。



04

升麻葛根汤中配伍升麻的用意是(单选)

A. 疏散风热

B. 升阳举陷

C. 和解退热

D. 透疹解毒

E. 清热解毒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 D。升麻葛根汤为麻疹初起未发,或透发不出,身热脉浮而数者设。伤寒、瘟疫,或外感风热,症见壮热头痛,脉浮数者,并宜服之。方中升麻散阳明风邪,升胃中清阳,解毒透疹,为君药;葛根轻扬发散,开腠理,升津液以除热,为臣药;芍药和营泄热,炙甘草益气解毒,为佐药。四药相合,共成透疹、解毒、清热之功。升麻虽具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和升阳举陷等作用,但结合本方主治证候综合分析,以A或B或E作为答案均不确切,C项错误,唯D为最佳选择。



05

“辛凉重剂”是指(单选)

A. 桑菊饮

B. 银翘散

C. 新加香薷饮

D. 白虎汤

E.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 E。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为辛凉重剂,清泄肺热之功尤著。

方剂学各论——解表药(四)

(全国卷历年出题数:19道)

1.方剂对比分析与鉴别应用——辛凉解表类

(1)桑菊饮、银翘散均为治疗风热表证常用方剂,但桑菊饮解表力小,重在疏肺,适用于风热袭肺,咳而微发热者;银翘散解表力大,且能清热解毒,适用于温热初起,热重寒轻,咳嗽咽痛,口渴等证。

(2)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为辛凉重剂,清泄肺热之功尤著,无论热壅于肺还是热闭于肺的身热喘咳,均可适用,但须注意发热轻重与汗之有无而酌定麻黄与石膏的用量。

(3)升麻葛根汤升阳解肌而透疹,宜于麻疹欲出不出而身热无汗者。

2.具体方剂

(1)银翘散

【方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组成】连翘、银花、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芥穗、淡豆豉、牛蒡子、苇根。

【用法】原方提出: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肺药取轻清,过煎则味厚入中焦矣。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方义】

①银花、连翘气味芳香,既能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又可辟秽化浊,在透散卫分表邪的同时,兼顾了温热病邪易蕴结成毒及多夹秽浊之气的特点,故重用为君药。

②薄荷、牛蒡子辛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且可解毒利咽。荆芥穗、淡豆豉辛而微温,解表散邪,此二者虽属辛温,但辛而不烈,温而不燥,配入辛凉解表方中,增强辛散透表之力,是为去性取用之法,以上四药俱为臣药。

③芦根、竹叶清热生津;桔梗开宣肺气而止咳利咽,同为佐药。甘草既可调和药性,护胃安中,又合桔梗利咽止咳,是属佐使之用。

④本方所用药物均系清轻之品,加之用法强调“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体现了吴氏“治上焦如羽,非轻莫举”的用药原则。《温病条辨》称本方为“辛凉平剂”,是治疗风温初起之风热表证的常用方。

⑤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是辛凉之中配伍少量辛温之品,既有利于透邪,又不悖辛凉之旨。二是疏散风邪与清热解毒相配,具有外散风热、内清热毒之功,构成疏清兼顾,以疏为主之剂。

【加减应用】

渴甚者,为伤津较甚,加天花粉生津止渴;项肿咽痛者,系热毒较甚,加马勃玄参清热解毒,利咽消肿;衄者,由热伤血络,去荆芥穗、淡豆豉之辛温,加白茅根、侧柏炭、栀子炭凉血止血;咳者,是肺气不利,加杏仁苦降肃肺以加强止咳之功;胸膈闷者,乃夹湿邪秽浊之气,加藿香、郁金芳香化湿,辟秽祛浊。

【注意事项】

凡外感风寒及湿热病初起者禁用。因方中药物多为芳香轻宣之品,不宜久煎。

(2)桑菊饮

【方歌】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组成】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生甘草、苇根。

【用法】水煎服。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表热轻证。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

【方义】

①桑叶甘苦性凉,疏散上焦风热,且善走肺络,能清宣肺热而止咳嗽;菊花辛甘性寒,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而肃肺。二药轻清灵动,直走上焦,协同为用,以疏散肺中风热见长,共为君药。

②薄荷辛凉,疏散风热,以助君药解表之力;杏仁苦降,肃降肺气;桔梗辛散,开宣肺气,与杏仁相合,一宣一降,以复肺脏宣降功能而止咳,是宣降肺气的常用组合,三者共为臣药。

③连翘透邪解毒;芦根清热生津,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

④本方从“辛凉微苦”立法,其配伍特点:一以轻清宣散之品,疏散风热以清头目;一以苦辛宣降之品,理气肃肺以止咳嗽。

【加减应用】

若二三日后,气粗似喘,是气分热势渐盛,加石膏、知母以清解气分之热;若咳嗽较频,是肺热甚,可加黄芩清肺热;若咳痰黃稠,咯吐不爽,加瓜蒌、黃芩、桑白皮、贝母以清热化痰;咳嗽咯血者,可加白茅根、茜草根、丹皮凉血止血;若口渴甚者,加天花粉生津止渴;咽喉红肿疼痛,加玄参、板蓝根清热利咽。

【注意事项】

本方为“辛凉轻剂”,故肺热甚者,当予加味后运用,否则病重药轻,药不胜病;若系风寒咳嗽,不宜使用。由于方中药物均系轻清之品,故不宜久煎。

(3)麻杏石甘汤

【歌诀】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组成】麻黄、杏仁、炙甘草、石膏。

【用法】先煮麻黄,再内诸药,水煎服。


【功用】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者。

【方义】

①麻黄辛温,开宣肺气以平喘,开腠解表以散邪;石膏辛甘大寒,清泄肺热以生津,辛散解肌以透邪。二药一辛温,一辛寒;一以宣肺为主,一以清肺为主,且俱能透邪于外,合用则相反之中寓有相辅之意,既消除致病之因,又调理肺的宣发功能,共用为君。石膏倍于麻黄,使本方不失为辛凉之剂。麻黄得石膏,宣肺平喘而不助热;石膏得麻黄,清解肺热而不凉遏,又是相制为用。

②杏仁味苦,降利肺气而平喘咳,与麻黄相配则宣降相因,与石膏相伍则清肃协同,是为臣药。

③炙甘草既能益气和中,又防石膏寒凉伤中,更能调和于寒温宣降之间,为佐使药。

④四药合用,解表与清肺并用,以清为主;宣肺与降气结合,以宣为主。共成辛凉疏表,清肺平喘之功。

【加减应用】

如肺热甚,壮热汗出者,宜加重石膏用量,并酌加桑白皮、黄芩、知母清泄肺热;表邪偏重,无汗而恶寒,石膏用量宜减轻,酌加薄荷、苏叶、桑叶等以助解表宣肺之力;痰多气急,可加葶苈子、枇杷叶降气化痰;痰黄稠、胸闷者,宜加瓜蒌、贝母、黄芩、桔梗清热化痰,宽胸利膈。

【注意事项】

风寒咳喘,痰热壅盛者,非本方所宜。

【附方】

越婢汤

组成:麻黄、石膏、生姜、甘草、大枣。

功用:发汗利水。

主治:风水夹热证。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者。

(4)升麻葛根汤

【方歌】局方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组成】升麻、芍药、炙甘草、葛根。

【功用】解肌透疹。

【主治】麻疹初起。疹发不出,身热头痛,咳嗽,目赤流泪,口渴,舌红,苔薄而干,脉浮数。

【方义】

①升麻辛甘性寒,入肺、胃经,解肌透疹,清热解毒,为君药。

②葛根味辛甘性凉,入胃经,解肌透疹,生津除热,为臣药。二药相配,轻扬升散,通行肌表内外,对疹毒欲透未透,病势向外者,能因势利导,故为透达疹毒的常用组合。

③方中芍药当用赤芍,味苦性寒而入血分,清热凉血之中兼能活血,用以解血络热毒,为佐药。使以炙甘草调和药性。

【配伍特点】

四药配伍,共奏解肌透疹之功。

【注意事项】

若麻疹已透,或疹毒内陷而见气急而粗,喘息抬肩,鼻翼煽动者,则当禁用。

编辑:芩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