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剂学】高频知识点之方剂学各论——泻下剂(一)

 康泰wjr图书馆 2020-03-14




01

临床煎煮示,应后下大黄的方剂是(单选)

A.大承气汤

B.小承气汤

C.调胃承气汤

D.新加黄龙汤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A

解析:大黄后下,则泻下力更强,久煎,则泻下力会减弱。大承气汤方含大黄、芒硝、枳实、厚朴,治以峻下热结,故大黄宜后下(A对)。小承气汤方含大黄、枳实、厚朴,治以轻下热结,上三味,共水煎,分两次服用(B错)。调胃承气汤方含大黄、芒硝、炙甘草,治以缓下热结,大黄与炙甘草共水煎,芒硝后下(C错)。新加黄龙汤方含生地、生甘草、大黄、芒硝、玄参、麦冬、当归、海参,上八味,共水煎取三杯(D错),另煎人参,另备姜汁,治以泻热通便,滋阴益气。



02

大黄在大黄牡丹汤中的配伍意义是(单选

A.清热泻火,导热下行

B.清泻郁热,分利二便

C.荡涤肠胃,泻热泻结

D.泻热除湿,通肠逐瘀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D

解析:大黄牡丹汤方含大黄、芒硝、冬瓜仁、丹皮、桃仁,可泻湿热,破瘀血,散结肿,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其中,大黄苦、寒,泻下力强,既可导湿热外出,又可逐瘀而散结肿(D对),与破血之桃仁共为君药。



03

大黄牡丹汤的功用是(单选

A.解毒消痈,活血祛瘀

B.泻热散结,逐瘀排脓

C.清热解毒,消肿溃坚

D.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D

解析:大黄牡丹汤方含大黄、芒硝、冬瓜仁、丹皮、桃仁,可泻湿热,破瘀血,散结肿(D对),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其中,大黄、芒硝,泻下通便,可导湿热外出;冬瓜仁清肠利湿,排脓;丹皮、桃仁,可破瘀血;湿热、脓液出,瘀血破,则肿结消。



04

患者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大便不通,偶可排出少量臭秽稀水,日晡潮热,脉沉实,宜选用(单选

A.小承气汤

B.大承气汤

C.增液承气汤

D.新加黄龙汤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B

解析: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大便不通,日晡潮热,脉沉实,提示为阳明腑实,即阳明实热与肠中燥屎内结,腑气不通,若迫肠中津液从旁而下,则还可偶见排出少量臭秽稀水,治以峻下热结,宜选用大承气汤(B对)。小承气汤治以轻下热结,主治阳明腑实轻证(A错)。增液承气汤的功用为滋阴增液,泄热通便,主治热结阴亏证(C错)。新加黄龙汤治以泻热通便,滋阴益气,主治热结里实,气阴不足证(D错)。



05

大陷胸汤中大黄的煎煮方法是(单选

A.先煎

B.后下

C.同煎

D.冲服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A

解析:本方煎法大黄先煮,乃取其“治上者治宜缓”之意。故选A。

方剂学

方剂学各论——泻下剂(一)

(全国卷历年出题数:3道)

1.概念:凡以泻下药为主要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胃肠积滞、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统称泻下剂。属于“八法”中的“下法”。

2.适应范围:因热结者,宜寒下;因寒结者,宜温下;因燥结者,宜润下;因水结者,宜逐水;邪实而正虚者,又当攻补兼施。

3.配伍规律:若兼瘀血、虫积、痰浊,则宜配合活血祛瘀、驱虫、化痰等法。

4.分类:可分为寒下、温下、润下、逐水和攻补兼施五类。

5.注意事项

(1)对年老体弱、孕妇、产后或正值经期、病后伤津或亡血者,均应慎用或禁用,必要时宜配伍补益扶正之品,以其攻邪不忘扶正。

(2)泻下剂大都易伤胃气,使用时应得效即止,慎勿过剂。

(3)服药期间应注意调理饮食,少食或忌食油腻或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重伤胃气。

6.方剂对比分析与鉴别应用——寒下类

寒下大承气汤以峻下热结而通便为主,为治疗胃肠实热积滞而致之大便燥结的主要方剂。

7.具体方剂——寒下

(1)大承气汤

【方歌】

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证疗。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用法】水煎,先煎厚朴、枳实,后下大黄,芒硝溶服。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

①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②热结旁流证。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

③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方义】

①大黄苦寒通降,泻热通便,荡涤胃肠实热积滞,是为君药。

②芒硝咸寒润降,泻热通便,软坚润燥,以除燥坚,用以为臣。硝、黄配合,相须为用,泻下热结之功益峻。实热内阻,腑气不行,故佐以倍于大黄的厚朴下气除满、枳实行气消痞,合而用之,既能消痞除满,又使胃肠气机通降下行以助泻下通便。

③前人将本方证的证候特点归纳为“痞、满、燥、实”四字。

④热结旁流,治以大承气汤,是因“旁流”为现象,燥屎坚结才是本质,故用峻下,使热结得去,“旁流”可止,乃属“通因通用”之法。热厥,治以大承气汤,是因四肢厥冷为假象,里实热结是本质,所谓“热深者,厥亦深”,四肢虽厥寒,但必见大便秘结、腹痛拒按、口干舌燥、脉滑实等实热证候,故用寒下,使热结得下,气机宣畅,阳气敷布外达,而厥逆可回。这种用寒下之法治厥冷之证,亦称为“寒因寒用”。

⑤配伍特点:泻下与行气并重,泻下以利行气,行气以助泻下,相辅相成,共成峻下热结之最佳配伍。

【加减应用】

若兼气虚者,宜加入人参补气,以防泻下气脱;兼阴津不足,宜加玄参、生地等滋阴润燥。

【注意事项】

本方为泻下峻剂,因大黄煎煮过久,泻下之力减缓,故先煎枳实、厚朴,后下大黄,芒硝则溶服。凡气虚阴亏、燥结不甚者,以及年老、体弱等均应慎用;孕妇禁用;注意中病即止,以免耗损正气。

【附方】

①小承气汤

组成:大黄、厚朴、枳实。

功用: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轻证。

②调胃承气汤

组成:大黄、炙甘草、芒硝。

功用:缓下热结。

主治:阳明病胃肠燥热证。

(2)大陷胸汤

【方歌】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专治水热结胸证,泻热逐水效非常。

【用法】大黄先下,芒硝水溶,冲甘遂末。

【功用】泻热逐水。

【主治】水热互结之结胸证。心下疼痛,拒按,按之硬,或从心下至少腹硬满疼痛,手不可近。伴见短气烦躁,大便秘结,舌上燥而渴,日晡有潮热,舌红,苔黄膩或兼水滑,脉沉紧或沉迟有力。

【方义】

①甘遂善攻逐水饮,泄热破结,为君药。

②大黄、芒硝荡涤肠胃,泻结泄热,润燥软坚,为臣、佐之用。

③本方煎法大黄先煮,乃取其“治上者治宜缓”之意。

④综观全方,泻热与逐水并施,使水热之邪从大便而去,且药简量大,力专效宏,为“泻热逐水之峻剂”。

【注意事项】凡平素虚弱,或病后不任攻伐者禁用;本方为泻热逐水峻剂,防止利下过度伤及正气;同时也要及时攻下,以防留邪为患。

(3)大黄牡丹汤

【方歌】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芒硝瓜子襄,肠痈初起腹按痛,尚未成脓服之消。

【组成】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仁、芒硝。

【用法】水煎服,芒硝溶服。

【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主治】

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右少腹疼痛拒按,按之其痛如淋,甚则局部肿痞,或右足屈而不伸,伸则痛剧,小便自调,或时时发热,自汗恶寒,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

【方义】

①大黄苦寒攻下,泻热逐瘀,荡涤肠中湿热瘀结之毒;丹皮苦辛微寒,能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两药合用,泻热破瘀,共为君药。

②芒硝咸寒,泻热导滞,软坚散结,助大黃荡涤实热,使之速下;桃仁活血破瘀,合丹皮散瘀消肿,共为臣药。

③冬瓜仁甘寒滑利,清肠利湿,引湿热从小便而去,并能排脓消痈,为治内痈要药,是为佐药。

④合泻下、清利、破瘀于一方,湿热得清,瘀滞得散,肠腑得通,则痈消而痛止,为治湿热瘀滞肠痈的有效方剂。

【加减应用】

若热毒较甚者,加蒲公英、金银花、败酱草以加强清热解毒之力;血瘀较重者,加赤芍、乳香、没药等活血祛瘀。

【注意事项】

凡肠痈溃后以及老人、孕妇、产后或体质过于虚弱者均应慎用或忌用。

【附方】

①阑尾化瘀汤

组成:银花、川楝子、大黄后下、牡丹皮、桃仁、延胡索、木香。

功用:行气活血,清热解毒。

主治:瘀滞型阑尾炎初期。

②阑尾清化汤

组成:银花、蒲公英、牡丹皮、大黄、川楝子、赤芍、桃仁、生甘草。

功用:清热解毒,行气活血。

主治:急性阑尾炎蕴热期,或脓肿早期,或轻型腹膜炎。

③阑尾清解汤

组成:金银花、大黄、冬瓜仁、蒲公英、牡丹皮、川楝子、生甘草、木香。

功用:清热解毒,攻下散结,行气活血。

主治:急性阑尾炎热毒期。

编辑:棉花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