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声虫

 sy0406 2020-03-15

应声虫

【拼音】yìng shēng chóng

【解释】比喻自己胸无主张,随声附和他人。

【出处】唐·刘束《隋唐嘉话》:“有患应声病者,问医官苏澄,……过至他药,复应如初。澄因为处方,以此药为主,其病自除。”

释义:有一个人得了应声的怪病,一说话喉咙中就会出现应声,就去问名医苏澄,苏澄觉得奇怪,日夜思考终于想出一个医治办法。立即取《本草纲目》让他读,他还是不停应声,当看到他害怕的地方就不应了。于是苏澄立即配药医治,果然治好。

成语故事

宋朝时期,有一个叫杨勔[miǎn]的人得了一种怪病,在中年的时候,得了一种怪病,就是每当说话时,腹内即有回答的声音,数年之后,回答声音逐渐增大,好似两人对面相谈。

    杨勔虽四处求医,但无法治愈。一天杨勔外出途中遇见一个叫陈罗汉的道士,两人相谈之时,杨勔将详情告之。陈道士说:“你腹内生有应声虫,若长久不治,还要传染给妻子和儿女。最有效的治法是回家后捧读《神农本草经》,读一味药应声虫即回应,继续再读,直读到应声虫不应之药时,即可服此药,连服三日便可痊愈。”

    杨勔回家后立即照办,当读到“雷丸,味寒苦,生川谷。杀三虫,逐毒气,胃中热。利丈夫不利女子,作膏摩小儿百病”时,应声虫顿时失声,杨勔恐怕在误,连读了十多遍,仍不见腹内应声。杨勔即从药店购回180克雷丸,研为细粉,分成6份,每日2次,用冷水送服。三日后打下几尺长的绦虫3条,蛔虫、钩虫数十条之多。自此,杨勔与人谈话,腹内再无应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