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十八章

 结缘惜缘不攀缘 2020-03-15

第十八章 失去道 社会乱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解:

我们的良心、清净本心就是大之心。

当良心荒废,才会强调讲仁讲义。(我们的良心,没有二元对立;来到讲仁讲义,已有二元并立产生。)

大道遍行的世界,众生平等,民风憨厚纯朴。社会如果流行世智辩聪、世故圆滑的风气,就会形成勾心斗角、耍诈、虚伪的现象。

大道遍行的社会,人人知恩感恩,父慈子孝,本来就是社会常态。当世风下降到六亲不和,才会强调孝顺慈悲的重要,标榜孝慈模范供学习。

大道遍行的社会,人人凭良心为国、为民服务,没有忠不忠的问题。当国家昏乱,才需要标榜忠臣良相来供学习。


经文妙解

大「道」废,有仁义。

大道废就是离开了一体世界,落入二元对立。就在那里讲仁、义,不是说仁义不好。如果以世间法来讲的话,忠、孝、仁、爱这些都好都不错。但是,要讲解脱法、要讲究竟法,老子说这是退而求其次啦!因为失去了那个解脱的品质。

智慧出,有大伪:

这个“智慧”不是解脱的智慧,不是般若智慧。这是世间的那种世智辩聪,在那里展现我是、我能、我慢的那一种聪明才智。如果一直在标榜那种聪明才智的话,这个世间就会有很多的虚伪、狡诈出来。你看,那些经济型、智慧型的犯罪,头脑都很聪明。

六亲不和,有孝慈:

如果大家都是很仁爱、和平相处,互相尊重,平等心善待一切的话,当下你是做所该做,没有必要特别强调,也不用刻意标榜是“孝子”。就是因为“六亲不和”,所以才有特别的。养了十个儿子,跑掉九个,只剩下一个。以前常骂他又笨又呆,结果都是他在奉养父母。这就是“六亲不和,有孝慈”啊!

国家昏乱,有忠臣:

如果政治清明,大家各守岗位,认真负责。也不必标榜谁是“忠”。所以,在越混乱的时候,才会有忠臣良相。


智慧分享

老子希望我们超越二元对立来到一体的世界,与道合一。如果一直强调仁义忠孝,表示你离开了大道、离开了一体世界,落入在二元对立的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