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武汉,谁才是热干面之王?

 wupin 2020-03-15

热干面是武汉人生活最真实的味道。

老嫂子们睡到自然醒,拿着家里的搪瓷碗啷当两下,踢着拖鞋去楼下最常吃的那家早点铺,用5块钱换回一家人心满意足的早餐。

每周一临上学要迟到那几分钟,早餐吃什么?热干面必是首选。一句:“老板,二两热干面,搞快跌!”

从下面到端到手里,绝对不超过1分钟,付了钱,端起碗飞跑,站在校门口三两把哈嚯完一碗面,嘴一抹进教室,刚好。

起早贪黑的人,在忙碌开始前,一定会先去早点铺要上三两热干面,再要老板冲碗蛋酒,夏天醒神过瘾,冬天满血复活。

热干面大概是武汉唯一一种能让男女老少不顾形象的一种食物吧?

大马路、小巷边、只要是一家有热干面的早点铺,一定能看到各种姿势吃热干面的武汉人。

塑料板凳排排坐,此起彼伏的嘶拉嚯嗦,端着吃、坐着吃、蹲着吃、跑着吃,路过的外地人看见都要皱皱眉:“他们怎么边走边吃?”

而一个正宗的武汉老杆,一定是交钱拿了面就自觉搬了塑料小板凳,坐下开吃!只有不了解武汉过早文化的外地人才会说:“真不讲究”。

他们可不知,武汉人过早要的就是这个味,不热闹,还叫什么过早?不吸溜几下,怎么证明这个早过得好?!

说武汉人不讲究的外地人不久之后一定会被“真香警告”,端着坐着蹲着,吃热干面的姿势比武汉人还多!

物价飞涨,20多年,热干面也只是从5毛涨到4块。

4元一碗的武汉热干面,没有山城小面的麻辣鲜香,也没有炸酱面那般口味丰富,更没有江南清汤面讲究。

唯一的花花肠子也许就在于,芝麻酱是用香油调还是兑了水,面条是从工厂批发的现成货还是买的碱面回来自己掸。

这些做好了,余下的调料,新鲜就已经完全足够。

一勺卤水,一勺萝卜丁,一勺芝麻酱,一勺酱油,一点葱花,口味重的,兜一调羹辣油,红的绿的黄的,搬起一张塑料凳直接开嚯。

吃到最后,没有汤汤水水的拖拉,两手一抹,拍拍屁股走人。你忍不住在心里“骂”道:扎实、带劲!

懂得随机应变,又能始终保持那份实在,这才是武汉人的食物。食物如此,人也一样。

在外地的武汉伢,基本上吃不到好吃的热干面,这是个铁律。

因为掸面的复杂工艺和调料的地域限制,使得热干面成为出了武汉和湖北几乎就是一种又贵又难吃的食物。

想吃了也不可能自己做,做出来的也一定不是记忆里的味道。它不像河南烩面,不像山西手工面,更不像北京炸酱面,它没办法成为一道家家户户都能复制出的地方美食。

所以,人在外地,又想念热干面的武汉人,要么,回武汉了多吃几碗,要么只能望着屏幕留哈喇子,想得彻夜不眠。

有人说热干面的灵魂是芝麻酱,殊不知,面掸不好,芝麻酱多香都白搭!

从小长在武汉,就听到家人说,开早点铺多么多么辛苦,那时不理解,只想着每天都能吃到我们日思夜想的粉啊面的,多幸福啊!

长大后时常披星戴月,归家路上总会见到某处小巷里热气腾腾,烟火缭绕。

店家开着大风扇往大竹板吹,双手不停抖动烫好的面条,每隔片刻便淋上食用油(要求更高的要用香油),直到它们怎么堆砌都不会摊成一坨。

冬天忍受风扇如雪上加霜,夏天要忍受刚出锅的面条的滚烫,真可谓冰火两重天,天亮之前要备好葱花、萝卜丁、芝麻酱、辣油,一样不能少。

到这才算体会开早点铺,是真辛苦,尤其是卖热干面的早点铺。

从有记载的资料看,热干面从出现到如今也不到百年,关于它的传说却有很多个版本。

有说是因为某位面馆师傅碰倒了香油瓶,正好漏在煮熟摊开的面条上,创造的无意惊喜。

也有说是蔡明纬因为汤面做得出名,客人等得不耐烦,于是蔡明纬一遍遍改进、摸索,最终创造出这种提前掸好,客人来了只需过开水烫个片刻,拌上调料就成了可以边走边吃的“热干面”。

不管热干面被传得有多神乎其神,大家记忆最深的一定是小时候被家里人带着吃的那一碗。

叫什么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家里有没有一个会拌热干面的爸爸。

每个武汉伢的童年记忆里也许都有一个大力如神的爸爸,一碗白兮兮的热干面经他手立马变得鲜亮浓艳,看得人恨不能一碗生吞。

关于热干面的争论还有一说,那就是——正宗且传统的热干面到底是放黑芝麻酱还是黄芝麻酱?

以蔡林记为代表的是黑芝麻酱派,这一派的拥蹩者大多是中老年人。

在他们眼里,那些所谓的黄芝麻酱都是加了花生酱勾兑的,味不纯,芝麻香不厚。

而最开始的热干面也并不是用萝卜丁,至于酸豆角、香菜那都是画蛇添足。最传统的热干面里一定少不了胡椒、大头菜。

尤其是胡椒的加入,算是彻底把热干面的精华给激出来,冲淡碱面的烧口,让人只能专注于面条本身的弹牙和酱料本身的咸香。

对早些年在武汉打码头的人们来说,一碗透着浓浓胡椒味的黑芝麻酱热干面,才是心灵大保健。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街边开始出现黄芝麻酱的热干面,现在想找到还在坚持做浓香黑芝麻酱热干面的,少之又少。

纯香芝麻酱成本高是一个原因,糊嘴不适应年轻人的口味也是一个原因。

于是,黄芝麻酱的出现,渐渐代替黑芝麻酱,占据武汉热干面的主场。于是,大多数现代年轻人印象中的热干面都是黄澄澄,油亮亮。

为了让热干面走向大众,渐渐有人往里加卤水,比以往好拌,入口也更爽滑,只是丧失了热干面“干”的精髓,吃起来总觉得湿漉漉,不够痛快。

再后来,有人将热干面与生烫结合起来,口味层次丰富了,不少人慕名前去,被贴罚单也愿意,就为了那一口生烫牛肉面。

随着时代的进步,热干面的吃法也不再单一。

剁椒鱼头配热干面、香辣蟹要配热干面、蟹脚热干面、煮火锅要下热干面、冷锅鱼必点热干面、炒热干面、牛肉炒热干面、热干面下汤面……

只是,吃着吃着,总还是记起最普通的那一碗。

1

熊腊生热干面

开了30多年的老店,店里的黑芝麻酱和粗面,榨菜和胡椒的搭配堪称一绝。每天早上10点就卖光,想吃一定要赶早!

地址:崇仁路C出口宝裕路

2

罗氏热干面

比一般面要细,所以更适合入口。每天熬上4小时的红油一定要加,辣口不辣心。

地址:武胜路Q出口,荣华二路

3

汉阳罗氏热干面

大名鼎鼎的热干面大赛冠军,生烫牛肉热干面比较出名,牛肉很嫩,想尝个新鲜的可以去试试。

地址:汉阳玫瑰街279号

4

长子热干面

传承了3代历经百年的热干面馆,专做宵夜热干面,营业时间是下午4点到凌晨4点,很多明星都来打过卡。

它的口碑也是两极分化,老一辈的人不吃就念,年轻一辈慕名来打卡却觉得一般,碱味重,面粗。

地址:汉口车站路49号

5

天天红油赵师傅热干面

粮道街的网红店,有多火不用多说了吧?经常路过就看到拉着行李箱的外地游客前来打卡。

但很多人反映其实并没有那么好吃,而他们家普遍反应最好吃的是油饼包烧麦,所以,想吃油饼包烧麦可以顺便来一碗热干面尝尝鲜。

地址:粮道街139号

6

厐记热干面

24小时营业的清真热干面馆,有人从武昌专门开车过来带一整箱回去。口味是碱味偏重的传统型,想吃到以前的老味道可以试试。

地址:中山大道1178号

7

三环热干面

武大附近的网红店,味道是带点甜口的,第一口觉得有点怪,但越吃越上瘾。

地址:八一路483号武大三环公寓中国移动旁

8

球场热干面

是那种早上起床一定会来一碗的,住在那里的人没有说不好吃的。

地址:球场路50号

9

欢艳牛肉热干面

不干不油,口味刚刚好,黑芝麻酱黄芝麻酱都有,牛肉分量特别足。也有人说味道有点苦,大概是黑芝麻酱的口味还不适应。

地址:汉口台北一路环亚艺树家小区旁

10

一品香热干面

据说是青山最好吃的热干面,9点多就卖光,搪瓷碗装的热干面加上一碗蛋酒,让人想起小时候。

地址:工业一路钢花村街114社区卫生服务站对面

还有怎么吃都不会错系列:三镇民生甜食馆、常青麦香园、曾麻子热干面。

热干面配一切的吃法,

只能是偶尔换换口味,图一时新鲜,

吃到最后,总还想着,

第二天,去楼下常吃的那家,

来一碗少把点葱,多把点辣,

再配一碗蛋酒的热干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