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施闰章:一生膏血供人尽,涓滴还留自润无?(上)韦力撰

 花小鼠 2020-03-16

在清初有个诗派被称之为“宣城派”,这一派的代表人物就是施闰章,他的诗作风格又被称为“宣城体”或“宛陵体”。他与山东的宋琬齐名,被时人并称为“南施北宋”;同时又跟宋琬、王士禛、朱彝尊、赵执信、查慎行合称为“清初六大家”。即此可知施闰章在诗史上的地位。

施闰章出生在贫寒的读书人之家,他的童年很不幸,3岁时母亲就去世了,9岁时父亲也离开了人间,所以他是靠祖母和叔父抚养成人。明末战乱使施家饱受其苦,施闰章曾扶着双目失明的祖母逃入深山躲避,这些苦难使得施闰章特别有同情心,而后他为官,所到之处都能体恤民情,因此他被老百姓呼之为“施佛子”。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就是被施闰章取为头名秀才者,后来蒲松龄屡试不中,但仍然对施闰章特别感激,所以他把老师的故事写入了《聊斋志异》中,这就是此书中的《胭脂》一篇。这个故事就是讲施闰章任山东学政时,能够为一些冤案平反,蒲松龄在《胭脂》一文后所附评语说:“愚山先生,吾师也。方见知时,余犹童子。窃见其奖进士子,拳拳如恐不尽。小有冤抑,必委曲呵护之,曾不肯作威学校,以媚权要。真宣圣之护法,不止一代宗匠,衡文无屈士已也。而爱才如命,尤非后世学使虚应故事者所及。”

施闰章在顺治三年考取了举人,到了顺治六年就成为了进士,而后他到多地任职,每到一地都能体恤民情,《清史稿》本传上说他:“尤崇奖风教,所至辄葺书院,会讲常数百人。新淦民兄弟忿戾不睦,一日闻讲礼让孝弟之言,遂相持哭,诣阶下服罪。峡江患虎,制文祝之,俄有虎堕深堑,患遂绝。岁旱,祷雨辄应。”看来施闰章到各地不止是努力地完成工作,同时他也在改变当地的民风。

江西有两位兄弟,因为性格不好,故关系搞得很紧张,某天他们听到了施闰章在讲述兄敬弟恭的道理,于是幡然悔悟,二人痛哭一场,专门跑到施的面前来请罪。这样的场面想来都挺感动的,但下面这段话好像有些过分夸张了。

施闰章:一生膏血供人尽,涓滴还留自润无?(上)韦力撰

施闰章撰《施愚山先生诗集》清康熙四十七年曹寅楝亭刻乾隆十二年序山晓楼藏板本,书牌

施闰章:一生膏血供人尽,涓滴还留自润无?(上)韦力撰

施闰章撰《施愚山先生诗集》清康熙四十七年曹寅楝亭刻乾隆十二年序山晓楼藏板本,卷首

峡江一带,当时有很多野生老虎,因为虎多扰民,施闰章采取的办法并不是带着一群人去打虎,而是他写了一篇文章到山中去宣读,那些虎们听到后,全都跳下深涧自杀了,于是当地就再没有了虎患。

而每当本地出现大旱时,施闰章就会去求雨,他每求必应。这种夸赞方式搞得人本来对施闰章的崇敬之心,也顿时多了三分疑虑。如果真有那么灵验,那都请施多写几篇祝文,当地的四害不就绝迹了吗?如果施不肯这么做,那就可以攻击他没有同情心,所以我觉得这种夸张方式是把施闰章放在了两难的境地。

关于施闰章的生平,以高咏所写《施愚山先生行状》最为详细。关于高咏,《清史稿·文苑传》一中称:“闰章与同邑高咏友善,皆工诗,主东南坛坫数十年,时号‘宣城体’。”看来高咏跟施闰章齐名,也是宣城派中的重要成员,他二人又是同乡,难怪他对施闰章这么了解。

高咏给施闰章写的《行状》第一段就是:“公生而纯粹,又习闻祖、父、叔之训,弱冠即以制举艺名噪里中,兼治诗赋古文词,故其文益高,一洗明季平文帖括之陋。而是时东南复社方盛,非士之贤而才者不得与,公少从吾里沈征君耕岩受学,金沙周仪部鹿溪先生见其文,叹曰:‘此少年成就当出我辈上。’延之读书其家数年。二公皆尝主盟东南者。由是名益噪,而公终淡然无所与,徒步担簦以归。”看来,施闰章在年轻时就因为写文章在当地很有名,并且他还参加了复社。

施闰章:一生膏血供人尽,涓滴还留自润无?(上)韦力撰

施闰章撰《施愚山先生别集》清康熙四十七年曹寅楝亭刻乾隆十二年序山晓楼藏板本,书牌

施闰章:一生膏血供人尽,涓滴还留自润无?(上)韦力撰

施闰章撰《施愚山先生别集》清康熙四十七年曹寅楝亭刻乾隆十二年序山晓楼藏板本,卷首

等施考中进士后,来到山东做学政,这个过程中,他修复了很多当地的名人遗迹,比如孟子庙、闵子祠,他还到邹平去朝拜伏生墓。三年前,我也到当地去寻找过伏生墓,而我见到者只是几块残石和一片荒地。但施闰章去的时候,当地的伏生祠堂还存在,施闰章看到了祠堂内的壁画,还曾发了一通感慨。施闰章去朝拜伏生的时间,距我的所访仅三百多年,然而却有了如此大的变化,这也让我只能无谓地又感慨了一番。

施闰章在山东学政期间也有一件奇遇:“公之初至济南也,尝梦至一处,见古衣冠丈夫,揖而若有所属者三,次日与藩使孟津陈爌游药山,寻李沧溟先生墓,墓芜没不封树,一丰碑无字,仆草间,藩使爌指而喜曰:‘此待公也!’公怳然悟梦中事,即自为文勒其上,植墓道间。又询边尚书贡之后,各为置奉礼生一人守其祀。一时修举废坠,东国之士皆快然以为顿还邹鲁旧观。至今取上第致通显崇经术而尚古学者,不问而知为施先生弟子也。”

施闰章刚到济南时曾经做过一个梦,他在梦中到了一个不认识的地方,在那里看到了一个穿着古装的男人,这个男人一再向他行礼并诉说着什么,当时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第二天他跟着陈爌去游药山,此行的目的是去寻找李攀龙的墓,他们在荒草中终于找到了李墓,然而墓旁有块大碑上没有文字,并且倒在了荒草内,陈爌见此,笑着跟施闰章说:这块碑就是等您来书写呢。

到这时施闰章才明白昨晚的那个梦是什么意思,原来梦中那个男人正是李攀龙。李提前知道第二天施会来寻找自己,于是他就求施给自己写一篇碑文,施当然满足了他的这个要求。写完之后就让人把这篇文字刻在了那块空白的碑上,并且在李墓的周围和神道两侧种植了一些树木。

后来施闰章又找到了边贡的后人,同时安排其后人给边贡守祠堂。施的这些举措让山东一地的文风恢复了旧日的好风气,以至于山东一地有不少崇尚古风的人,只要遇到知书达理者,不用问,很有可能就是施愚山的弟子。看来,施闰章也有寻访名人古墓的嗜好,并且他还能将一些已经湮没在荒草间的古墓得以恢复,这跟他的善心应该有很大的关系。可惜的是,他恢复的李攀龙墓到而今我想寻访时,又再一次找不到了踪迹。

施闰章:一生膏血供人尽,涓滴还留自润无?(上)韦力撰

施闰章参定《杜工部诗集》清康熙叶永茹万卷楼刻本

关于施闰章的诗歌成就,钱谦益在《施愚山诗集序》中说了这样一段话:“西昌陈子伯玑来告我曰:‘宛陵施愚山先生,今之梅圣俞也。圣俞之诗,得欧阳子之文而益显,今愚山不敢自定其诗,而有待夫夫子衡也,敢助之以请,夫子其无辞!’余受而卒业,诵诗而论其世,盖三叹焉。”

钱谦益称他是从陈玑那里听到了人们对施闰章的评价,陈说时人将施闰章视之为当今的梅尧臣,但梅的诗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得到了欧阳修的赞誉,而今施想编自己的诗集,但不敢自我取舍,于是就想请钱谦益给予裁决,于是钱就读了施的诗稿,读后大为赞叹。

接着钱谦益又说了这样一段话:“兵兴以来,海内之诗弥盛,要皆角声多,宫声寡;阴律多,阳律寡;噍杀恚怒之音多,顺成啴缓之音寡,繁声多破,君子有余忧焉!愚山之诗异是。锵然而金和,温然而玉诎,拊搏升歌,朱弦清汜,求其为衰世之音不可得也。”

钱谦益说明末战乱平定以后,天下的诗歌繁盛了起来,但这一段的诗风柔和的少,硬朗的多,而施闰章的诗作恰好有着温和的声调,所以钱谦益觉得很难得。关于施诗的这个特色,杨际昌在《国朝诗话》中说过这样的话:“施如良玉之温润而栗,宋如丰城宝剑,时露光气。”杨际昌在这里将施闰章与宋琬进行了比较,杨说施的诗如美玉般温润,而宋的诗有时会像宝剑一样露放寒光。

施闰章:一生膏血供人尽,涓滴还留自润无?(上)韦力撰

《施愚山先生年谱》清康熙四十七年曹寅楝亭刻乾隆十二年序山晓楼藏板本,书牌

施闰章:一生膏血供人尽,涓滴还留自润无?(上)韦力撰

《施愚山先生年谱》清康熙四十七年曹寅楝亭刻乾隆十二年序山晓楼藏板本,卷首

当时施闰章把自己的诗稿不止给了钱谦益,同时他还请吕留良予以斧正。吕看后给施写了封信,此信的第一段为:“濒行走别寓斋不值,即以尊稿致许兄,次日早发,遂不能再诣,至今惘然。倥偬中草草读先生之诗,未能尽窥堂庑,已信其远则缨带岑、王,近则陵轹何、李无疑也。然微窥先生有不欲以是为了却一生者,则又深叹致远明志,其进取者大矣。近世作者得到先生境界,不知复有几人,而尊意如此,此非流俗所知也。”吕留良看完了施闰章的诗稿后给施送了回去,但正赶上施出门,于是吕就让他人转交。

吕当然要对施的诗作进行夸赞,吕说当代的诗人中很少有能达到施愚山的境界者,而后他进一步阐述道:“窃谓古今论诗者,浅之为声调,为格律,深之为气骨,为神理,尽之矣。以此数者论先生之诗,所谓子女玉帛、羽毛齿革,君之余足以波及天下,而何以益之?无已,则六经之义乎?”

吕留良在此讲述了当时的一些盛行诗风,而后他评价施愚山的诗包含着六经之义。其实吕的这个评价是在说施的诗写得太合礼教,这种称赞方式远不如魏禧说得明确:“先生文意朴气静,初读之若未尝有所惊动于人,细寻绎之,则意味深长,详复而不厌。”(《愚山先生文集序》)

对于施愚山的诗风,王士禛曾借他人之口跟自己的诗进行了比较:“洪昇昉思问诗法于施愚山,先述余夙昔言诗大旨。愚山曰:‘子师言诗,如华严楼阁,弹指即现;又如仙人五城十二楼,缥缈俱在天际。余即不然,譬作室者,瓴甓木石,一一须就平地筑起。’洪曰:‘此禅宗顿、渐二义也。’”(《香祖笔记》)

王士禛说自己的弟子洪昇曾跟施闰章探讨诗法,洪先向施讲述了王渔洋的诗学观,施听后评价说:你老师渔洋先生的诗就如海市蜃楼一般缥缈难近,而我的诗则与此不同,就像盖房一样,我的诗要用木料和石头从平地上一点一点地搭盖起来。洪听到施的这两句形容后回答说:你的比喻就如同禅宗所讲求的顿悟和渐悟一样。

对于王渔洋的这段记述,严迪昌在《清诗史》中评价说:“王主‘悟’,神韵在‘虚’;施主‘学’,主积累,清醇贵‘实’。主‘学’,当然崇古痕迹显然要多,雅而古的追求又主张植根经史,这较近于朱彝尊的论诗观念。”严迪昌认为,王渔洋的诗学观讲究顿悟,不如施闰章的实,严认为施的理论接近于朱彝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