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热药

 逍遥散人书馆 2020-03-16

一、清热药定义:        

凡药性寒凉,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此类药物寒凉泻热、苦寒清解、作用偏里,能使深入气血、内蕴脏腑的实火热毒以及湿热之邪得以清解消散,具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燥湿及退虚热等功效。

本类药物以治疗里热证为目的。部分清热药兼有疏散风热、明目退翳、化痰散结、利胆退黄、生津止渴、滋阴润燥、活血化瘀、凉血止血、杀虫止痒、利水通淋、祛暑截疟等作用。

清热药主要用于热病高热、痢疾、痈肿疮毒、以及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呈现各种里热证候,即《内经》 所云“热者寒之”之法。 

二、清热药的分类:        

热证中有热在气分、营分、血分、以及虚热、实热等证的不同,清热药各有专长,故清法中的药物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

1、清热泻火药:能清气分热,对气分实热症,有泻火泄热的作用。

2、清肝明目药:能清肝火而明目,常用于肝火亢盛、目赤肿痛等症。

3、清热凉血药:专入血分,能清血分热,对血分实热有凉血清热作用。

4、清热解毒药:有清热解毒作用,常用于治疗各种热毒的病症。

5、清热燥湿药:药性寒凉,偏于苦燥,有清热化湿的作用,可用于湿热病症。

6、清虚热药:能清虚热、退骨蒸,常用于午后潮热,低热不退等症。

三、清热药应用注意事项

1、清热药品种繁多,性能各异,在应用时必须根据热证类型及邪热所在部位,选则相适应的清热药进行治疗。

2、清热药又必须根据兼夹病症予以适当配伍:

  (1)表邪未尽里热又盛者,可配解表要同用;

  (2)兼有湿热者可配利水渗湿药;

  (3)热盛里实者可配攻下药;

  (4)热盛动风者,可配息风药、热入心包、神志昏迷者,可配开窍药;

  5)血热妄行者可配止血药;里热气血两燔者,又可清气凉血相兼同用。

  (6)热病极易伤津耗液,而清热燥湿之药,药性多苦寒燥湿,复伤津液,邪热伤阴者可配养阴药,使祛邪而不伤正。

3、清热药药性均属寒凉,多服久服伤损阳气,故中病即止,不可多服久服。

4、脾胃虚弱者须慎用,如遇真寒假热的证候,更当忌用。

5、清热药应用时,必须视病情轻重及药物质地,斟酌用量,并注意用法。

四、其它具有清热功效的药物:

1、清心:灯心草(利水渗湿药)、麦冬(补虚药)

2、清肝:桑叶、菊花(解表药)、芦荟(泻下药)、车前子(利水渗湿药)、羚羊角、钩藤、石决明、珍珠母、紫齿贝(平肝息风药)

3、清泄大肠:马兜铃(化痰止咳平喘药)

4、清暑:滑石(利水渗湿药)

5、清热生津:茅根(止血药)

6、清热安胎:苎麻根(止血药)

7、凉血清心:丹参、郁金(活血祛瘀药)

8、凉血祛风:凌霄花(活血祛瘀药)

9、凉血消痈:络石藤(祛风药)

10、清热燥湿:大黄(泻下药)

11、清热化湿:海桐皮(祛风湿药)

12、清热解毒:牛蒡子、菊花、升麻(解表药)、大黄(泻下药)、金钱草、垂盆草(利水渗湿)、虎杖、豨签草(祛风湿药)、羚羊角(平肝息风药)、甘草(补虚药)。

13、清热消肿止痛:冰片(开窍药)

14、清虚热:秦艽(祛风湿药)

15、除热止汗:橹豆衣(平肝息风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