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尼采和他的妹妹,一生中都无法摆脱的悲剧

 milano1895 2020-03-16

如果按照世俗的眼光看待,尼采的一生可以用“悲凉”来形容。他的一生充满了矛盾点,悲观和高傲伴随他一生,这两个自相矛盾的性格特征,让他饱受煎熬,直到死去。

尼采和他的妹妹,一生中都无法摆脱的悲剧

哲学家:尼采

尼采的一生离不开他妹妹泰蕾兹·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福斯特-尼采的影响,不管是情感上,还是学术上,都有诸多影响,但这也成为了尼采痛苦的根源。

1879年,尼采由于健康问题,辞职大学教授的职位后,便搬到母亲居住的地方一同居住,随后尼采的母亲和妹妹照顾了他11年之久,直到尼采的去世。

在那段时间里,尼采一直饱受精神疾病煎熬,在痛苦中挣扎,一直活到1900年去世。这短时间里,尼采的妹妹甚至代理尼采打理书稿,可谓照顾得无微不至。

但是,悲剧从未在他们兄妹身上离开过,直到死去。

尼采和他的妹妹,一生中都无法摆脱的悲剧

尼采的妹妹:泰蕾兹·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福斯特-尼采

与尼采第一次亲密接触的女人,是他的亲妹妹

从尼采的遗著《我妹妹和我》中,我们得以知道尼采和他的妹妹之间的一些微妙关系。

尼采第一个亲密接触的女人一定是他的妹妹伊丽莎白,尚是少年的尼采,在他两岁的弟弟约瑟夫死去的那个晚上,在他亲妹妹的引导之下,体会到妹妹玩弄生殖器的生命颤栗。

对于他和他的妹妹伊丽莎白的私密事,他的姑妈也有所发现,但是却没有对此事公布于众。

在尼采的遗著《我妹妹和我》一书中,尼采这样写道,我的妹妹正在把某种感觉注入我的生命之中,这对一个男孩的真正价值是:他发现这些感觉是成长经验的一部分。

事实上,在尼采和他的俄国海伦也就是莎乐美女士以及其他女士交往期间,她的妹妹伊丽莎白曾经极尽所能地阻拦。

尼采对妹妹的爱恨交加导致他的一生在对女性的渴望和怀疑、厌弃间摇摆不定。

在《我妹妹与我》中,这种矛盾的心态得到了清晰的呈现:“由于童年丧父 . 所以我的生命之水一直受到污染,没有一些必要的男性元素来纯化我生命的本源。因此,我在内心中对女人的娇弱与矜持大为生气……我渴求女人的热情之爱,她能把我从目睹上帝之死的恐怖世界中救赎出来 。”

尼采对于妹妹爱恨参半的复杂情感,虽然和妹妹的事让他有了负罪感,但是却怎么也离不开他的妹妹。这种复杂的心理从另外一件事可以看出来。

尼采的妹妹最后跟一位叫佛尔斯塔的男人恋爱,尼采就显得坐立不安,尼采极力反对妹妹的这桩婚事,但是妹妹最终还是跟佛尔斯塔结婚了。

婚礼当天,所有的亲朋好友都到场了,只有尼采没来。

最后,尼采的妹夫去世,而妹妹逃也离巴拉圭殖民地,她留下美丽动人的话语:“另一个伟大的使命:照料我惟一的宝贵的哥哥、哲学家尼采……”

1888年,尼采给妹妹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是这样的“我可以有一个值得尊敬的、令我向往的女性。但是,最好的事情是,要回了我最喜欢的洛马(洛马是尼采对他妹妹的爱称),妹妹对于哲学家而言,是非常幸福而适合的人。”

从这封信我们可以看得出,尼采是喜欢他妹妹的。

但是对于这种道德所不允许的行为,尼采承受着难以想象的痛苦。

而这种痛苦以致打破了尼采对异性的正常理解,也导致尼采对女性无比的憎恨与排斥。

无数事实证明,最起码是晚期的尼采,他放弃了和女人的交流,尼采在其著作称“到女人身边要带一根鞭子”。

但是,尼采这种“对女人的排斥”的内心则隐藏着一颗对女人渴望的心,其实,他知道,他只是需要一个小小的女人,哪怕是一个妓女

但是,生活却因为妹妹的介入,让他带着负罪感,自卑而又胆怯地远离女性,甚至憎恨女性。

最后,尼采终生未娶,妹妹照顾到他死去的那一刻。

但是,悲剧仅仅是表面,更为无奈的还在更深处。

尼采和他的妹妹,一生中都无法摆脱的悲剧

尼采和他妹妹

妹妹充当哥哥的代言人,篡改哲学观点

如果说,伦理上早已让尼采筋疲力尽,那么妹妹后期的野心更让尼采直接疯死。

在尼采受困于精神病院的日子里,伊丽莎白负责他作品的整理和出版工作。

虽然对哥哥的著作一窍不通,伊丽莎白却显示出了罕见的工作热情。她不仅通过杂志、报告等一切能够利用的手段宣传“尼采的思想”,而且着意于将尼采塑造成一个完美无缺的人。

更可悲的是,她随意篡改尼采的主张——“超人”,这种“面对生活的强者”被变成“拥有权力的霸主”,伊丽莎白也摇身一变,成为“欧罗巴第一女性”。

为此,希特勒亲临她的葬礼并为伊丽莎白.尼采献花致哀。1945年苏联红军占领魏玛时,不仅对尼采档案馆予以查封,而且为尼采的思想戴上了“法西斯学说”的帽子。

尼采的哲学观点彻底因为妹妹的篡改而变了模样。尼采由于病情加重,却无法加以干涉。

幸好,尼采偷偷撰写了《我妹妹和我》一书,为了脱离母亲和妹妹的控制,尼采为此书选择了与其他作品完全不同的出版渠道。这一决定虽然将作品的问世推迟了30年,却使读者最终看到了作品的原貌。也从某种程度上为尼采的哲学观点做了一次彻底的修正。

《我妹妹和我》一书,体现了尼采的矛盾,是尼采的智慧提炼与总结。

但是,我们能理解,尼采不怨他妹妹霸占他的图书馆和版权,也不怨他母亲的窥伺,只怨恨他们明明只自己的亲人(一个是挚爱),也明明知道尼采的价值,却故意篡改,并利用尼采的才气来宣传他们的“肮脏观点”。

是的,尼采的妹妹有严重反犹太思想,并借用尼采的哲学观点,加以修改,直接把“反犹太”观点扣在尼采的头上。以至于这样的观点直接影响了纳粹思想。

不少人都认为,纳粹份子希特勒多少因为尼采的妹妹而走上了反犹太人的可怕路劲。

1935年11月10日,伊丽莎白死了。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的领导人物亲临葬礼,并亲自把有花编织的桂冠安放在她的棺木上。

尼采和他的妹妹,一生中都无法摆脱的悲剧

哲学家:尼采

1889年1月尼采在卡罗·阿尔伯托广场看见一匹马被马夫鞭打,突然上前抱住马的脖子痛哭道:“我受苦受难的兄弟啊!”,接着便瘫倒在地上,巧合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罪与罚》中有一幕便是主角拉斯柯尔尼科夫看见马匹遭到鞭打的场景。

之后,尼采被送往耶拿大学精神病院,1900年8月25日,病逝于魏玛。

尼采的一生无不是一个悲剧,而造成这个悲剧的人,正是他的亲妹妹。所幸的是,尼采给后人留下的哲学宝藏,一直受益至今。让我们为伟人点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