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曾经说过一句话:“人是什么”要比“人有什么”重要的多。 “人是什么”,说明了他所具备的自身品性的修养程度,而“人有什么”,只是在于他所拥有的物质,一个人的物质会随着人生的过程发生变化,但是一个人的修养,在人生的过往之中只会越来越厚重,心性品德也会越来越清澈。 而对于人生来说,人生多注重自身是什么,比自身拥有什么更重要。 孔子曾经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如果一个社会的制度和价值观是健康的,那么活的贫贱是一种耻辱,因为在这个社会中,人格和成功就应该相伴而行,要是不成功甚至活得不好,说明人格有点问题。 但是反过来看,如果一个社会的制度和价值观是有问题的,你居然还活得既富且贵,那就更是一种耻辱了,因为这证明你肯定在某种程度上,跟有问题的价值观同流合污,即便外表光鲜,人格也是一片黑暗。 孔子的这一句话并不能当真,因为任何事情都不能以偏概全,一概而论,因为即便是在有道的社会里面,那些不以德行为根本的人,同样活得很糟糕,而在一个人格伟大而正面的社会里面,同样也会有一些既富且贵人,这些人具备大的修养,内心坚守着高尚的情操。 所以任何事情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孔子的这一句话也表明了某一部分群体的存在:当一个社会状态存在问题的时候,同样会有一些人活得很好,那就是因为他失去了人格的根本。 现在这个时代,很多缺乏修养的人只信奉一个教条,那就是以成功作为自己的唯一追求。 在很久很久以前,成功是对于人格修养的一种描述,一个人能成为品格高尚的君子,才算是一种成功,但是走到现在,这一种价值观完全错了,就好像从目前的状态来看,一个人哪怕背离了良知和道德,只要能够拥有地位和名利,也就获得了所谓的成功。 现在的价值观已经卑劣到这种程度,在这样的一种风气影响下,大多数人都会沉迷于物欲之中,让人格和成功分离,一个人越坚持高尚的人格,反而越难以成功,而那些缺乏良知,不择手段,倒有机会出人头地,这就是现在社会问题之中出现的最大问题。 即便我们可以将物质归类为成功,但是这一种成功只是服务于人类。 如果把成功比作一条“狗”,这条狗只能作为人的忠犬,但是人不能为这条狗却活着,如果你活着都是为了效忠于这条狗,那么你告诉我你的人格是什么? 没有人会拒绝一条好狗,就好像没有人会拒绝成功一样,但是你要知道,狗本来就是一条忠犬,但是你就不要给这条忠犬打领带,穿西装,戴名表之类的东西了,因为你越是侍奉这条狗,它就会变得越是狂躁越发疯,最终会反咬自己一口。 所以一定要让狗为自己服务,不要自己每天撵着这条狗跑。 在王阳明的《传习录》中,有这样一段话:
这段话的大概意思就是说:世人不知道真正的圣人之学,需要在良知良能上体会认知和扩展,却只是求其所不知,求其所不能,还贪慕虚荣。不知道自己只是桀、纣的品格,却非要做尧、舜的事业,这怎么能行呢?最终碌碌无为,直到老死,这不是可悲吗。 所以对于人生来说,人格的修养永远大于物质成功,在人生这条路上,以完善自我品格为基础,才能走好这条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