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满天小星星,显微镜下亮晶晶

 板桥胡同37号 2020-03-17

作者:邢国庆 张献波

单位: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新型隐球菌又名溶组织酵母菌,菌体球形,较大,周围有肥厚的荚膜,折光性强,一般染料不易着色难以发现。墨汁染色可见圆形菌体周围有一较宽的空白带(荚膜),菌细胞常有出芽,但无菌丝或假菌丝。

在沙保氏培养基及血琼脂培养基上,病原性隐球菌在25℃及37℃可生长,而非病原性隐球菌在37℃不能繁殖。培养数日后生成酵母型菌落,初呈白色,一周后转为淡黄色或棕黄色、湿润粘稠。

其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及动物体内,也可存在于人的口腔中,可侵犯人和动物,一般为外源性感染,但也可能为内源性感染,对人类而言,它通常作为条件致病菌,大多由呼吸道转入。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可向全身播散,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发生隐球菌性脑膜炎。

案例经过

患者,男,67岁。主诉:发现白细胞计数增高半年,发热半月。

现病史患者半年前在县级医院体检发现白细胞增高,其中淋巴细胞明显增高,入院偶有轻微寒战、咳嗽、咯痰、无恶心呕吐等不适,给予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治疗后复查依旧白细胞增高,其中淋巴细胞明显增高。

骨髓细胞学检查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淋巴细胞比值明显增高,占96.0%,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其中幼淋巴占4.0%。

免疫分型:成熟B淋巴细胞克隆性增殖性疾病。

骨髓活检示:小圆细胞增生,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不除外。

既往史:平素身体健康状况一般,患“2型糖尿病”10余年,空腹血糖在11 mmol/L。

入院相关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 27.80×109/L(其中淋巴细胞91.2%),RBC 2.38×1012/L,Hb 75.0 g/L,PLT 87×109/L。

生化检查:TP 65.1 g/L , ALB 31.0 g/L ,GLU 9.69 mmol/L,TBIL 23.8 mmol/L。

彩超示:双侧颈部、锁骨上下、腋窝、腹股,腹股沟区多发淋巴结肿大。

颅脑平扫: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脑室系统形态尚可,脑裂、脑沟增宽,双额部局部脑外间隙增宽,中线结构居中;颅骨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案例分析

因患者入院后出现后第二天出现头疼,无明显恶心呕吐等不适,为进一步确定患者头疼原因,临床送检脑脊液常规。脑脊液外观淡黄色,微浑。

上机检测有核细胞量增多,以单个核细胞为主,随进行细胞学涂片瑞氏染色后,如下图:

油镜下:可见到成堆及散在的新型隐球菌,染紫红色,呈圆形或类圆形,大小不一,边缘呈毛刺状,如同“杨梅”或“红毛丹”。

刚好在浙江省人民医跟随吴茅老师进修时请教了一起进修的同学,让推荐了一个牌子的墨汁,后在某宝买了一瓶,总算发挥作用了。墨汁染色后,如图:

低倍镜下,由于隐球菌荚膜存在,呈现出“满天星”的感觉;高倍镜下,利用墨汁阴性显影法,可见到透明荚膜包裹着菌体,菌体内部可见颗粒状的核质,可见部分菌体出芽。

总 结

回顾该患者,由于入院时已确诊“2型糖尿病”和“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机体自身免疫力减弱,致使新型隐球菌感染并侵犯中枢神经系统,造成隐球菌性脑膜炎,从而出现相关症状,通过脑脊液细胞形态学快速诊断。

此外作为合格的检验人,显微镜的基本功也不能丢下,如该患者通过仪器体液模式检测,有核细胞数明显增多,以单个核细胞为主,其增多的细胞总数难道就真的准确吗?

回顾分析,机器检测到的结果应该为假性增高,由于新型隐球菌的存在形成有核细胞假性增高,因此我们应该重新进行人工计数。瑞氏染色后,该患者有核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因此有必要建议临床行脑脊液流式细胞术来确认该类淋巴细胞是否为正常的淋巴细胞。

体液检验目前作为检验科的一个薄弱环节,好多医院目前还是仅限于常规检测,即进行一些简单的蛋白和细胞计数等,这种模式不仅不能给临床提供足够的诊断信息,且容易造成误诊。

随着形态学在体液中发展应用,相信今后体液检验会有质的发展,会往更为精细的方向发展,我们有信心!!!

END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检验医学新媒体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编辑:唐强虎   审校:而 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