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造影剂外渗惨不忍睹,2 招护理秘诀、4 大预防方法帮大忙

 妃子笑1025 2020-03-17


造影剂外渗虽然发生率较低,但一旦外渗会对检查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者会造成患者肢体功能障碍。

案例回顾

患者是一位中年男性,因「肛周脓肿」入院。2020-03-10-9:00,患者在放射科行腹部增强 CT 检查。

当时经左前臂外周静脉留置针推注造影剂,在推注过程中患者突然感到局部剧痛,呈炸裂样,NRS 评分 7、8 分。

据患者所述,待护士发现时造影剂已推注完毕,后改在右前臂重新穿刺留置针后完成造影检查。

返回病房后,病区护士长立即对发生外渗的肢体用「生理盐水 + 地塞米松」进行湿敷处理。考虑到患者外渗范围大(外渗 1.5 小时后已达整个前臂),护士长电话联系笔者是否有更好的办法协助处理。

后笔者建议使用「水胶体透明贴」外敷处理,同时告知患者务必抬高肢体。经过 48 小时的观察,肿胀肢体已明显消退,患者及家属对处理过程表示满意和感谢。

(图片由作者提供)

回顾这个病例,预期结果比想象中的要来得完美,除了外渗肢体的恢复,还有患者和家属对护士的理解。

因为在初次接触患者和家属时,让病区护士长和笔者感到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有纠纷发生。
为此,笔者还特意请教了血管外科主任,以免因处理不当给患者带来的伤害和不必要的麻烦。

可见,发生造影剂外渗,不仅给患者带来了身心痛苦,作为医护人员也承受着心理压力,毕竟谁都不想发生这种意外事件。

但既然外渗已经发生了,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尽快对患肢进行处理,尽可能减轻外渗带来的伤害。

在与患者的沟通过程中,患者及家属就外渗事件提出了相关问题,作为病房护士,我们要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出合理的解释,不管有没有责任、或者是谁的责任,都不能把问题暴露在病人面前。

我们的回答要尽可能让患者感到满意,同时做好患者的安抚工作,而不是推卸责任。

本文将结合处理过程中该患者提出的 3 个问题展开讨论,供临床借鉴。


问题 1:手肿成这样什么时候会好?

我:每个病人的体质都是不一样的,造影剂渗出的量也不一样,如果渗出量少的话就会好得快,像你这种渗出算是比较严重的,我们之前也没有遇到过,所以不确定什么时候会好。

一般情况下渗出 24 小时内是急性期,有可能肿胀的范围还会扩大,你要有心理准备。

我们会想最好的办法进行处理,但肿胀消退也是需要过程的,如果你觉得疼痛加重,或有任何的不适,请随时告诉我们。

另外需要你配合的是,尽量抬高手臂,要高于心脏水平(给患者提供了 2 个枕头以供抬高肢体用)。那样会促进血液回流,促进肿胀的消退。

备注:对于不确定的预后不能盲目自信。等到晚上,患肢肿胀程度确实比上午加重了。下图是家属事后微信转发的图片。

2020-03-10-19:00 造影剂外渗 10 h 
(图片由作者提供)

问题 2:以后是否会留下后遗症?

我:这个问题也是我们最担心的问题。但据我们之前的经验来看,幸好你的留置针打在前臂这个部位,肿胀的范围会扩大,但对局部组织的压迫会小一点,应该不会留下后遗症。

如果留置针打在手背上肿成这个样子,那我们就要担心了。

以前曾经遇到过一个病例,留置针打在手背上,后来处理了 2 周时间才好起来。不过请你放心,如果有什么问题,你尽管说。

备注:待给患者处理妥当,笔者向患者及家属呈现了一例造影剂外渗的处理图片,以证明此前有处理的经历。
患者一看竟有如此严重的外渗案例经过处理也好了,再看看自己的手臂就不怎么担心了。

(图片由作者提供)

问题 3:造影剂为什么会打出血管外?

我:造影剂打出血管外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推造影剂的机器压力很大,如果血管比较细的话,有可能就会打爆。我看你的手臂血管,应该不是干体力活的吧?

这是一旁的家属补充道:确实不是干体力活的,是干文字工作的,我们与你们医院宣传科的科长也认识……

备注:当家属这样说的时候,患者就不再追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外渗了。护士长在一旁向患者解释,事件已经发生了,最重要的是解决外渗肢体的肿胀问题。

因此,如果处理得当,肢体肿退了,没有对患者造成大的影响,绝大多数病人也是会理解的。

另外,各班护士要做好交接班,注意评估肢体肿胀消退情况及末梢循环情况,以示对患者的关心和重视,同时要及时上报病案系统。

以下是家属所拍的患肢照片,分别是 3 月 11 日及 12 日所拍摄。

(图片由作者提供)
文献复习:造影剂外渗的原因分析
造影剂外渗的产生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有与患者有关的因素、与检查相关的因素以及与护理人员相关的因素。
1.与患者相关的因素:患者自身客观因素,如高龄、行放化疗、肥胖以及不配合的婴幼儿、烦躁患者等,易导致造影剂渗漏。
高龄患者血管内膜厚度以及粗糙程度提升,管腔宽度降低,管壁硬度变大,脆性大,弹性低,高压注射造影剂过程中血管的承受力减小,易造成血管破裂以及液体渗漏。
2.与检查相关的因素
(1)药物因素:造影剂渗透压高,黏滞性大。高黏滞性的制剂同微循环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同时能够对静脉内皮细胞产生或多或少的刺激,所以很可能造成外渗。
(2)使用高压注射器:进行增强 CT 扫描时,高压注射器注射药物的速度快,会对血管壁产生较大的冲击力。
(3)注射流速过快:选择高压注射的速度以及压力时应该依照患者血管的情况进行评估,流速为 4~5 ml /s 为造影剂外渗的高发条件。外渗的主要原因是患者血管条件差和注射速率过快,二者通常会同时出现。
3.与护理人员相关的因素
(1)经验及技术不足:护理人员的经验以及与技术人员操作中的配合也可成为导致造影剂渗漏的原因。
年轻护士发生造影剂渗漏风险较大,大部分是因为缺乏经验及穿刺技术的不足,选择血管不科学,选择流速过快,没有提前做好评估工作,没有与技术人员沟通。
高压给药时没有仔细观察,未能告知渗漏高危患者尽量避免活动穿刺部位等导致渗漏风险增高。
(2)及时发现外渗能力不足:护理人员在造影剂高压注射前没有提前注射生理盐水,又或者注射剂量过大,造成早期渗漏没有及早的发现。
高压注射过程内没有对压力曲线图以及穿刺局部皮肤的情况予以动态监测,没有尽早地发现药物外渗。


可防可控:造影剂外渗后的护理对策
1.造影剂外渗后的护理措施 
(1)轻度外渗:轻度外渗大部分损伤较轻,无需进行处理。嘱咐患者多加关注,倘若外渗情况加重,需要尽早地进行处理。针对疼痛较为明显者,在局部予以普通冷湿敷。
(2)中、重度外渗:中、重度外渗会导致外渗局部组织肿胀,软组织坏死以及筋膜间隔综合征等。
应将患者肢体抬高,早期使用 50% 硫酸镁保湿冷敷,24 h 后改硫酸镁保湿热敷;或者用黏多糖软膏等外敷;或者用 0.05% 地塞米松局部湿敷。
对比剂外渗严重者,在外用药物基础上口服地塞米松 5 mg/次,3 次/d,连用 3 d;必要时,咨询临床医师用药。
密切观察局部皮肤的颜色,温度、弹性以及肢端运动感觉等状况。患肢肿胀缓解之后增加肢体活动,以促进患肢康复,并由专人每天电话随访或上门随访。
2.预防造影剂外渗的措施
(1)选择适宜的血管:在操作过程中要选择适宜的血管以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并避开关节部位穿刺。
通常情况下选用宽度较大、弹性较好的上肢肘部正中静脉,应用留置针进行穿刺。进行穿刺之前,需要让患者将袖口过紧的衣服脱下,若采用的是腕部静脉,需要让将手表以及手镯等物品取下。
(2)加强与技术人员的配合沟通:针对血管状况不佳的患者,在申请单中予以标记,示意相关技术人员,于管道接通之后注水明确是否存在肿胀。
在确保图像质量和病情诊断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高压注射的压力,进行试注水的时候护理人员需陪同观察,密切关注是否存在局部疼痛肿胀状况。
(3)加强工作责任心:除了要做好对穿刺部位和穿刺针的情况观察,还要做好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特别是对于恐惧和无法配合的患者,加强宣教和心理护理是至关重要。
务必告知患者穿刺部位感到疼痛等状况,尽早通知护士。
(4)落实交接制度:住院患者出现外渗时,放射科护士需要将患者护送到病房中,与病房护士针对外渗情况进行交接,内容包括外渗的剂量及部位。
同管床医生取得联系,针对患者予以深入观察和处理。
总之,造影剂外渗的防治有其特殊性,需要与临床相关工作人员加强联系,密切配合。优质、专业的护理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进而缓解患者的痛苦,降低医患纠纷,确保检查圆满完成。
参考文献
1.霍然,何其舟. 造影剂外渗原因及护理对策. 当代护士,2019,26(4)上旬.
2.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放射护理专业委员会放射诊断护理学组. 影像科造影剂输注安全专家共识. 介入放射学杂志,2018,27(8).
3.程莉芬,王晓弥,陈琴蓝. CT 增强检查中造影剂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J]. 护理与康复,2012,11( 10) .

编辑:胡梦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