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鸣惊人的楚庄王,何以成就霸业?

 沐先生笔记 2020-03-18
真正勇敢的人不是莽撞,而是善于等待。等待是一种隐忍,不是一种消极的行为,善于在等待中寻找机会的人,往往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楚庄王是春秋时楚国最有作为的国君,中原五霸之一。公元前614年,庄王登上了王位,大臣们都希望新君能够奋发图强,使楚国更强大。但是没想到的是,庄王一即位就发布了一条命令,如果有人敢进谏的话,杀无赦。

就这样过了很长时间,庄王天天出去郊游或者打猎,回宫后就声色犬马,过着奢靡的生活。有些正直的大臣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冒死进谏,结果都被庄王打了个半死,然后罢官回家。于是,大家就都不敢说话了。

就这样过了三年,庄王什么都没有干,眼看楚国就要这样败落了,一些有为的大臣共同推举当时能言善辩的大夫伍参,想让他委婉地劝说一下庄王。

伍参来到王宫,发现庄王左拥右抱,正在欣赏音乐。庄王一看见伍参,就不高兴地说:“你不是来提意见的吧?难道想试试我的刀快不快吗?”伍参告罪说:“我哪是来提意见的,我只不过是看见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一直想不通,想请教大王罢了。”

庄王问:“什么事情,你说说看。”

伍参说:“我看见一只大鸟,停在都市里,整整有三年,但是既不飞也不鸣叫,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庄王笑着说:“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到时候你自然明白,你先回去吧!”但是有几个月过去了,庄王依然像以前一样每天享乐,另一位大夫苏从又进谏。庄王抽出宝剑:“进谏者斩!你不怕死吗?”

苏从说:“就算死,我也要进谏,大王这样做就是不对。”庄王大笑,从此取消了宫廷的一切享乐活动,重新开始治理国家。他在短时间内迅速杀掉了五个只知道阿谀奉承的官员,提拔了六个正直有为的官员,伍参和苏从也得到了重用。


原来,这三年来楚庄王一直在考察臣子们的言行,然后找一个合适的机会进行整饬。庄王三年,国内发生灾荒,戎人骚扰,附属的庸国、麇国勾结百濮叛楚。庄王集中力量消灭了威胁最大的庸国,又吞并了麇国,控制了局面,增强了国力。此后,又极力整顿内政,任用贤才,厉行法治,加强军备,使楚国出现一派国富兵强的景象。


庄王二十年冬,楚、鲁、蔡、许、秦、宋、陈、卫、郑、齐、曹、邾、薛等国在蜀(今山东泰安西)开会结盟,正式推举楚国主盟,楚庄王遂成为中原的霸主。

忍人所不能忍,成人所不能成,大丈夫也!——韩信

由此可见,成大事者离不开忍。

为什么要忍呢?忍是为了等待机会。

机会是什么?

机会就是做事情的最佳时机,等待时机,并不是消极地等待,什么也不做,守株待兔式的等待是很难取得成功的。等待,就是要积极地等待,在等待中寻找机会探求突破,而不是在等待中消磨时间、消耗自我,等待是要在希望中等待。那些成功者之所以成功,不在于他们比我们聪明多少、能干多少而在于他们比我们更懂得怎样在等待中充实自我,在等待中寻找机会。

庄王的这种等待,就是一种隐忍,是一种积极的等待。他利用三年时间观察出了周围官员的品行与德操。机会来时,才能把那些不利于国家发展的人一举铲除,启用那些对国家忠心耿耿的有胆量有见识的人。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候也需要有这种等待的耐心与韧性,毕竟机会不是随时都有的,在机会没有来临之前,我们就需要耐心地等待,在等待中充实自己、发展自己,为将来机会的到来做好准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