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往幸福的教育》聚焦“中国家长最关心的100个问题”

 wupin 2020-03-19

1月21日上午10:30,“中国家长最关心的100个问题”暨《通往幸福的教育》新书发布会在中信书店合生汇店举行。《通往幸福的教育》一书的作者三川玲、白滔滔夫妇,资深传媒人肖锋,中信出版集团副总编辑王菲菲出席了此次新书发布会,“晓华亲子英语”创始人、资深英文主播赵晓华担任主持人。现场除了读者之外,还有网易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家庭报、未来网、中国传媒商报、中国妇女杂志、新东方家庭教育、百度宝宝等20多家主流媒体与自媒体到场。

在致辞环节,中信出版集团副总编辑王菲菲从亲子教育类图书出版的角度出发,阐释了《通往幸福的教育》这本书的独特价值所在,她认为,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到中国教育发生了非常深刻的改变。这本书是作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成果,是他们四年来广泛阅读中外教育著作、与国内外各大教育机构密切交流、开展各式各样的教育实践活动,而一点一点诞生的。其视野之开阔、思考之深入,所关注问题之重大性与普遍性,密切击中了当下广大80后、90后父母的痛点。

随后,白滔滔作了精彩的教育脱口秀“中国家长最关心的100个问题”,和现场读者分享了《通往幸福的教育》这本书的诞生过程,以及他们四年来对中国家庭教育所做的调查研究与反思。在嘉宾对谈环节,两位作者与资深传媒人肖锋就如何理解“幸福的教育”,以及在当前环境中,家长该如何实践幸福的教育等话题进行了极具启发性的深度交流。

一、一本书的诞生:源自中国家长最关心的100个问题

最初,三川玲、白滔滔分别从事出版和媒体行业。三川玲为了做好她出版的教育类书的推广工作,认为有必要了解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于是他们把排行榜上前200多名的教育类图书都买来读。

从古到今,整个教育的核心到底是什么?这就是他们想从这200多本书中寻找到答案的问题。

他们从苏格拉底,到中世纪,到杜威,到中国的民国时期教育中去寻找,后来他们惊奇地发现:教育的核心几千年来从没有变过。比如说学习是以孩子为中心的,因材施教,教育的最大目的是帮助每个人找到他的自我价值。甚至,我们现在家长特别困惑的问题,比如写作业、体罚的问题,在一千多年前,包括古希腊的时候都有教育专家提出过,比如他们认为体罚不仅不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会造成负面结果。比如过多重复性的作业,其实对孩子的学习是无益的,等等。

我们的教育,为什么至今仍未实现几千年前就已被公认的核心理念呢?

带着这个巨大的困扰,2013年6月,三川玲、白滔滔决定“以写作为生”,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这件事就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下自己对于理想教育的思考。而这一重大转变的契机是:他们的女儿诞生了。他们问自己,问周围很多人:“你之所以成为今天的你,最关键的东西来自于哪里?”而后被惊出一身冷汗。因为他们发现: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在我们的教育中却很少被触及。这个最重要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他们把阅读这两百多本教育专著的反思与心得写成了一个系列的专栏,叫作“西方教育三千年”。同时,他们将自己一点一滴的思考,毫无保留地发布在了“童书妈妈三川玲”微信公众号上,800多篇文章,近300万多字。这些文章引来无数家长的关注,家长们也在留言中讲述自己教育孩子过程中的种种困惑。

他们对家长们提出的所有问题进行分类和整理,发现所有这些问题都可归为四个领域:教育观念、养育成长、知识学习、生活方式。这也组成了《通往幸福的教育》一书的四大章节:教育的光芒、成长的思考、学习的秘密、教养的方式。

由此,《通往幸福的教育》是三川玲、白滔滔结合大量调查研究与自身实践的家庭教育著作。它源自数以万计的家庭真实案例,集中呈现中国家长最关心的100 个问题的精粹,可称作一部最接地气的教育实践范本。该书刚一上市就获得众多读者的热烈好评,并持续一周占据当当新书总榜第一的位置。

二、深度教育实践:充分发挥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核心作用

在“中国家长最关心的100个问题”脱口秀中,白滔滔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卢梭是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教育家。一次,一个对他有恩的伯爵请他去做自己孩子的家庭教师。于情于理卢梭都是很难拒绝的。然而,卢梭写了一封长长的信拒绝这件事。他说:对不起,对家庭教育来说,任何人都不能被替代,你再有钱,再有权势,你可以请全世界最好的家庭教师。但是,全世界最好的家庭教师也替代不了父母的角色,你应该自己担起这个责任。

极度重视并充分发挥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这也是三川玲、白滔滔两人做一系列教育实践的初心与目的。因为每个孩子的天赋和基因完全不同,他们认为自己的教育经验并不一定适合其他的家庭和孩子,因此,只有通过教育实践,让广大父母真正参与进来,才能起到实质作用。

他们在北京第一场家长活动,本来只准备了六个家庭的名额,而报名的家庭却多达近3000个。从那一天开始,他们更加坚定了做教育实践的决心。

他们办的第一个家庭营在北戴河,家庭营要求一家人都要参与,家长不仅仅是陪护孩子,更是作为学员,与孩子一起学习成长。在那次家庭营活动中,有一个爸爸讲述了自己真实的故事,他说孩子7岁之前他从来没有带过一天,这次他要带孩子有一个亲密的交流。当时他站在所有家长面前说:“我希望你们做一个见证,从今天开始,我要重视家庭生活,我要跟孩子交流,我要伴随他的成长。”那一刻很多父母都感动得流泪。

他们参加中国语文教学的研讨,在场的老师,从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老师和博导都有,他们普遍反映现在的学生基础写作能力极其匮乏。于是三川玲、白滔滔两人开始研发阅读写作课程,课程研发出来后,他们挑了公立、私立、国际学校、城乡接合部学校等不同类型地域的学校进行教授。这个课程现在已经做了一年,反响很不错,很多老师都很感动:原来语文课可以让孩子欢呼雀跃,在上完课抱着老师说,我很喜欢你,我很热爱阅读,我很热爱写作。

除了在学校的阅读写作课,他们也开发了自己的创意写作课。在一次课堂上,白滔滔请孩子们自己给自己定规矩,把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都写上,然后看可不可以做得到。这时候一个小女孩站起来说了一句话,让所有人都震惊了,她说:“老师,从小到大,我的家长何老师都只告诉我不能做什么,没有人告诉我可以做什么。”

这句话让他们思考了很久,也让他们更加坚信,写作课不仅仅是教写作,更重要的是要释放孩子的天性,让孩子拥有创作的冲动。比如,上课时,孩子们可以站在桌子上大声地喊,孩子们可以在一个本子上写下任何真正想说的话,包括可以骂老师,这个本子锁在秘密箱子里面,永远没有人看。在他们看来,这是写作的第一步,敢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

他们还做了大量与中外各大教育机构交流的工作。比如,日本藤幼儿园的中国行,比如去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交流。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三川玲、白滔滔关于“幸福的教育”的实践,未必适合每一个家庭与每一个孩子,但却足以引发每一位父母思考:到底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而后,向着“人的教育”的努力才会萌发,身体力行地解决教育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并一步一步走上属于自己孩子的“幸福的教育”之路。

三、肖锋:给孩子自己选择的权利

要想讨论什么是幸福的教育?首先应该定义何为“幸福”。

在嘉宾对谈环节,肖锋阐释了自己对“幸福”的理解。他认为,幸福是一个比快乐复杂得多的词,“快乐和焦虑是相对的,幸福没有东西跟他能够相对。而且幸福里边是包含着不快乐。需求五层次最高级别是自我实现,没有提到幸福。”他引用马斯洛的话说,“幸福实际上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比如教育、生小孩都是这样一个过程。“要通过一个磨炼,通过一种不快乐的过程获得一种最大的人生价值。”

关于当下令无数家长困扰的选择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的争论,肖锋用自己教育孩子的经验来表示,最重要的是触发孩子内心的永动机。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应该给孩子自己选择的权利,让孩子自己找到答案。

当他的孩子面临高考时,肖锋给孩子gap year 和考国内大学等选择,孩子自己选择说“我要考出国”。这就是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当孩子萌发了这个意识,家长要学会引导他,让他找到方向感、使命感。“家长最重要的一点,帮助小孩一起找到他的兴趣方向。短期看成绩,中期看兴趣,长期是看格局和人格。中期就是看你能不能帮他找到这个东西,如果找不到,这是很痛苦的过程,这个过程很漫长。”

四、白滔滔:尊重教育的规律,帮助孩子找到自我价值

对此,白滔滔表示非常认同。他说,“中国教育里面少了一门课,这门课中国最好的学校都不教,什么呢?就是找到自我价值的课。”在中国人的印象中,gap year 应该是高中升大学时期,但实际上,欧洲很多国际的gap year是在小学到初中,欧洲的学生在小学毕业后就会思考自己以后要选择做什么这一系列重要问题。欧洲所有的教学里面都指向每个人的自我价值到底在哪里。

对于教育问题,白滔滔的判断标准是:把孩子送到任何一个学校,孩子从学校得到的和失去的到底哪个更多?他认为,面对短期内难以改变的教育大环境,作为家长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要推卸责任。“当下家长推卸责任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花最多的钱买学区房,这叫推卸责任,不叫付出;给孩子托人找关系送到最好的学校,这也是在推卸责任;给孩子报最好的班,找最好的老师,这都是在推卸责任。因为你没有问过孩子想要什么。而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这意味着家长要了解孩子,跟孩子平等地去沟通,要尊敬他,了解他的内心。这个才是家长最核心最本质的责任。而这并不需要你有多少钱,有多少教育资源。”

因此,当他们的女儿小丸子回家开心地告诉他们,自己的语文成绩得了68分时,他们并没责怪孩子,更没有给孩子进行语文补习。因为们知道在教育界有一个天花板的理论,短期内的加强训练确实会让你的某个领域内的成绩快速提高。但是以后在这个领域内想取得更大的成就则基本没有可能。

所以,他们的做法就是一个字:等。而且这一等就是两三年。因为他们知道小丸子热爱阅读,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他们花大量的时间让她自由地阅读,以及进行好玩儿的写作。因为比起语文成绩而言,更重要的是不能破坏孩子对阅读与写作的喜爱。当然这些都有助于语文成绩的提高,但是见效很慢。终于有一天小丸子回来跟他们说:我们今天语文考试了,我是全班的第二名。她还说,这次考试没有考作文,如果考的话我一定是第一名。

“因此家长要有耐心,一定不要推卸责任了解你们孩子内在的天赋是什么,生活习惯是什么,热爱什么,你同时又懂得教育的规律,相信教育的规律,并在家庭教育中去实践它,给你的孩子可以制定一个长期发展的规划。这个才是应该每个家长做的。”

曾在媒体工作多年的白滔滔提到,他曾经采访过很多著名的企业家,名人,艺术家,每次他都会问一个问题:取得今天的成就,成为今天的你,你所受益的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答案令他吃惊。几乎所有人的答案都可以归为两点。第一,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哪怕从40岁开始做。第二,坚持下去。而没有一个人会说,我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是因为我考上了名牌大学。

所以,他们在《通往幸福的教育》一书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教育的成功,就是有一天一个孩子来到你的面前,充满信心地对你说:‘我知道我以后想做什么了。’”

白滔滔也表达了自己对“幸福”的理解:“肖锋讲了,幸福绝对不是轻松,绝对不是快乐,我们这四年是我人生中间最苦的四年,最紧张的四年,遇到的困难最多的,甚至遇到别人对我们的反对和谩骂也是最多的。但是恰好是我们最幸福的四年,这也印证了‘幸福的教育’是你找到了自我价值,并努力去实现它,这种才叫幸福。这绝对会比你原来的生活要付出更多,这难道不是我们对生命的交代吗?很多家长说,我要给孩子买多少房子,让他以后收租就完一辈子,你不觉得你对孩子的生命不负责任吗?生命就是要体验不同的状态,寻找到自我价值,应对自己的变化,应对自己的困难,这样才能体会到生命的质感。”

五、三川玲:让孩子成为真正拥有生命体验的人

在对谈环节,三川玲讲述了女儿小丸子给她讲的一个故事。

小丸子说:妈妈,有一个人跟另外一个人在一起,一个人说,我要把你杀了,让你很疼,折磨你。另外一个人说,没关系,我有一种药,你把我杀了,把我弄得很疼,但是我把痛苦的记忆可以抹掉,并且你杀了我之后马上就能复活,你白杀了我。最后这个人还是要杀他。但是杀的过程当中,发现这个人没有流血,也不觉得疼,因为他已经死了,而且已经吃了药,把痛苦的记忆抹掉了。

三川玲回应女儿说:这个很有意思,你想说明什么道理呢?小丸子说:妈妈,其实就是这种状态,未来如果实现了这种状态,我们不是每个人都进天堂吗?天堂就是永远没有死亡和痛苦。于是她问小丸子:你想做这样的人吗?永远没有痛苦,也不会死亡的人?小丸子说:我不想,我觉得这样有点痛苦有点什么的过得很开心。

由此,三川玲思考:未来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她一直有一个很朴素的想法,未来我们每个人都要成为一个真正有生命体验的人,在乎生命的每一个过程的人,能够寻找到我们自我价值的人。“长期以来,我们被绑架了自我,我们为了明天牺牲今天,这样的日子我们过得太多了,而未来我们不要重复这样的悲剧,家长们需要做的,是让我们的孩子都有自己的人生体验,每天都过得好。幸福可能是历尽艰险得来的幸福,但是希望最终可以得到哲学意义上的幸福。”

基于这一对于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的思考,三川玲、白滔滔在《通往幸福的教育》这本书中写下:“一个人, 从出生开始,教育就已经开始了。而且,他在成长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一切,都是教育。教育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和生活的目的地是同一个,它的名字叫作:幸福。”

因此,《通往幸福的教育》一书最大的意义在于,它针对中国的国情,给出了一条让孩子能快乐成长、自我驱动的教育之路。帮助父母们消除重重焦虑与压力,学会根据孩子自身特点,发掘孩子的内在驱动力。在这个意义上,三川玲、白滔滔的家庭教育实践意义深远。也正因如此,他们的教育实践,得到了众多名人、教育专家的称赞,以及无数家长的认同。

单向空间创始人、作家许知远说:“对于深陷子女教育焦虑中的父母,这本书给出了富有启示的答案。或许一个更令人期待的社会,正蕴含于这些微小的尝试之中。”

知名媒体人李劳评价道:“如何帮助孩子塑造自由、强健的内心,独立、细腻的人格,平衡、幸福的人生,这是处于现代化转型阶段的每个中国家庭都要面对的问题。读过三川玲和白滔滔用生命和时间写就的文章,见过他们幸福的女儿,你会和我一样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完全可以帮孩子们成就幸福和高素质的人生。”

可以说,三川玲、白滔滔的教育实践为无数迷茫焦虑的父母指示了一条令人鼓舞的方向。他们直面中国教育的种种弊端,但不悲观不抱怨,而是努力探索出一条“通往幸福的教育”之路。让你在审视自我和孩子的过程中找到乐趣,这样我们的孩子在长大后才有可能将幸福感传递给下一代。因为,每个人的幸福比少数人的成功更值得我们去追求。

平台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