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燧发枪”与“弓箭长矛”对阵,竟然输了,这是什么“骚”操作?

 卫生组的义工10 2020-03-19
各位军迷朋友们都知道,燧发枪是一种跨时代的武器。他比火绳枪、弓箭相比,拥有射程、威力、可以即时发射等优点,所以从17世纪开始,欧洲各国都已经逐渐大规模装备这种武器
图片
特别是燧发枪与刺刀的有效的结合,使其不仅仅拥有远程作战的优势,而且还具备近战的功能。因此在欧洲流行上千年的长矛兵、戟兵等长柄兵器的兵种,也逐渐退出了战争历史的舞台。
随着西方殖民者的扩张脚步,燧发枪当时这种“先进”的武器也随之来到了亚洲。当时统治缅甸的贡榜王朝,便积极与荷兰人、葡萄牙、西班牙人接触,与之进行贸易。当时的贡榜王朝统治者对西方燧发枪的威力“叹为观止”,便通过购买燧发枪,聘请西班牙军人,甚至是海盗来装备和训练自己的军队。
蒲甘王朝国王孟驳依仗自己的军队装备大量这种“西方精良火器”,便忘乎所以,向周边的暹罗、安南等国发动侵略战争,且多有斩获。因此孟驳便更志得意满,把“枪口”转向自己的宗主国——满清王朝
图片
一、孟驳“作死”之路开始了
满清与贡榜王朝边境上生活着一些大大小小“村落”,他们都是由满清委派的土司进行管理,沿袭数百年了的制度,可谓是相安无事。随着蒲甘王朝军事的迅速崛起,这些生活在边境上的大小土司逐渐被其蚕食,或者被要挟年年向其纳贡。
到了乾隆继位之后,贡榜王朝这种侵略行为,越来越嚣张!随着云南各地地方官员关于此类事情的奏折日益增多。贡榜王朝的侵略活动终于引起乾隆皇帝的重视。不过那时的清政府战略重点是平叛准噶尔,所以一时无暇南顾。
当时清政府为了避免两线作战,所以集中军事力量平叛,对于贡榜国王孟驳的侵略活动,只是委派云南督抚对其晓之以理,多加安抚。然而清政府的“安抚政策”,使得孟驳之流错误以为清政府是惧怕他的强大“武力”。
正是国王孟驳的“误判”,导致了贡榜王朝对清政府的侵略行为,更加是明目张胆,无所顾忌,为所欲为。贡榜王朝侵略行动由最初在边境上“小打小闹”后来逐渐“做大”,大有“吞并云南”,与清政府“分庭抗礼”之势!
图片
二、“姓孟的,你这就是要找倒霉呀 !”
乾隆二十七年(即1762年),清廷取得了平定准噶尔的最终胜利,其经历逐渐转到西南边疆上来。贡榜国王孟驳的好日子是要到头了。此时的贡榜王朝正在与暹罗开战,国内只有9000人马。
清廷连续派出了三批大军前去讨伐贡榜王朝,结果由于粮草补给,此次大败而归。特别是第三次由满清悍将明瑞为主帅,率大军连破贡榜王朝数次,而且清军已经打到了其国都阿瓦70里(也就是35公里)。因为粮尽,清军功败垂成,大将明瑞阵亡
这三次大败引得乾隆皇帝龙颜大怒,将几个办事不力的大臣一一法办,其中一位叫做额尔登额的大臣竟然被处以碟刑(古代酷刑之一,将犯人骨肉分离,割断四肢,最后割断咽喉,可谓残忍之极,仅次于凌迟处决。)
图片
三、清廷精锐尽出,猛将主帅,大战贡榜王朝
生气归生气,但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乾隆皇帝亲自调兵,甚至从“龙兴”之地东北,调出了最有战斗力数千精锐八旗骑兵(乾隆时期的八旗兵早已腐朽不堪,战斗力也丧失殆尽),前后从各省调集精锐5万之多,其中还增派福建水师助阵
领兵的主帅是满清的重臣傅恒(此人是乾隆的外甥)同时乾隆派遣老将阿桂、八旗猛将阿里衮襄理军务。同时为了前线给养充足,征发十多万匹牛马进行补给。此次征战就那时清政府国力而言,可谓是“倾国之力”了。
乾隆三十四年(即1769年),八月主帅傅恒率大军进入缅甸作战。由于贡榜军队有意诱敌深入,所以且战且退,并且沿途坚壁清野。因此清军深入贡榜王国2000余里,不见敌军一兵一卒,真可谓“兵不血刃”。
图片
另一路清军在老将阿桂和阿里衮带领下,由福建水师载运顺江之下,直扑贡榜王朝的国都阿瓦。这一路遇到贡榜水师拼死抵抗,好在福建水师战力强横,一战便击垮了敌军,大获全胜
1、新街大战,贡榜大军败北
傅恒与阿桂会师于缅甸新街,贡榜大军也集结于此,摆开阵势欲与清军决战。由于清军水陆并进,再加上满清大将阿里衮亲率满洲八旗精锐骑兵,在陆路大破贡榜大营,此战总共杀敌3000余众。清军大胜,遂占领新街
此战贡榜大军失利,主要是与清军野战,没能发挥出燧发枪的远战优势,再加上也没有汲取西方近代陆军战术。因此燧发枪在此战成为名副其实的“鸡肋”。贡榜大军经此一役之后,与清军对战时,绝不与之决战,一味坚守不出
图片
2、老官屯对峙,最后拼得还是国力!
新街一战后,贡榜王朝虽然败北,但是元气未伤,仍能集结3万余众,固守老官屯,与清军对峙。同时贡榜大军为加强老官屯防御,一线士兵都是清一色的西洋燧发枪,同时还配备了数百名法国“雇佣兵”(有的史料上说是战俘)
正是这些先进的近代火器的加入,使得清军每一次进攻都是损兵折将。另外由于当地瘴气蔓延,大量清军官兵纷纷病倒,就连曾率领八旗骑兵大破贡榜大军的猛将阿里衮也不幸染病身亡。
此时清军能战之兵已经不足两万,而且是疫病流行,伤病满营。全军除了主将傅恒(也已经病倒卧床)以外,几乎所有将领都请求罢兵修养。
图片
反观贡榜王朝其实更惨,这30000多人已经是全部家底,由于刚刚攻灭暹罗的大城王朝,国力损耗巨大,再加上国家连连对外用兵,导致粮食年年歉收,国内早已是民不聊生。各地接连出现反抗国王孟驳暴政的农民起义。各位看官,现在说贡榜王朝已经是岌岌可危,这话一点都不过分
贡榜王朝的将领是最早扛不住的,主动写信要求与清军议和。十几天后,双方将领签停战合约,清缅战争正式结束。此战断断续续总共打了十几年清廷花费军饷900多万两白银,相当于满清政府一年的国库收入。
图片
结 语
清缅战争作为一次清乾隆时期“大胜仗”,记入乾隆的“十全武功”当中。但是后世的一些史学家并不这样认为,觉得这是一场败仗,而且是一场损兵折将的大败仗!从此次战役可以看出,乾隆时期的满清军力,已经大幅度下滑
小编作为一个曾经的历史学研究生而言,有自己的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在此与诸位读者探讨一下:
首先,清缅战争对于清政府而言,是具有一定反侵略的性质,这是毋庸置疑的;
图片
第二,前后四次清军讨伐,延续了十数年,彻底把贡榜王朝的国力拖垮,至少政治和经济上,清政府是大获全胜的;
第三贡榜大军在那时已经大量配备了,西方新式燧发枪,其战力大大加强,在战场上许多清军官兵死于其枪口之下,其中就包括小编上文提到的,第三次远征缅甸的主将明瑞。
第四,燧发枪对那时的中国而言,根本不是什么“稀罕物”,南明时期就有人发明了中国第一支燧发枪。在康熙年间反抗沙俄入侵,清军也曾大量缴获过这种武器,但是满清统治者均视作“奇技淫巧”,不屑一顾,足见其因循守旧,已经到了极致。在此役中清军在火力上,吃了大亏,也就不奇怪了
图片
第五,贡榜大军虽然乐于接受西方先进武器,却仅仅停留在“用”,这一很基础浅显的层面,而对西方先进的军事战略和战术,却毫无兴趣。否则的话,此次清缅战争的历史将会改写
满清王朝和贡榜王朝其实对待,西方先进文化的态度上,基本都是持抵制的心态,只不过不同是,抵制程度不一样罢了。
二者的结果,都是在19世纪前半叶,被如狼似虎的西方殖民浪潮所吞噬。一个沦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另外一个干脆就成为英国殖民地,长达近百年之久。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