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赣鄱专栏 | 方桂洲 | 老井往事

 香落尘外 2020-03-19

老井往事

文:方桂洲

图源:堆糖/版式设计:湛蓝


?. ?~?..?

居家过日子,离不开柴米油盐水,水是人们最熟悉不过的了,水龙头一开,水就来了,多方便!不知您在享受现代生活的同时,是否已经淡忘了,那冷落在村前村后的老水井?或者完全就不知晓那个挑水吃的年代,那哺育了村里几代人的生命之水......

时光飞逝,记忆的长河还不时浮现点滴往事,萦绕在耳边。

那年月,村子里家家都有一个大水缸,两只专门用来挑水用的水桶,木制的,一只吊桶,用来提水,上面安有一条很长的绳索,以便放吊桶到井里提水,我家就有那么一套家什,现在已经不知所踪了。我第一次挑水,大概十七八岁吧,在家里,我是长子,父亲那年到乐平砖厂找副业去了,弟弟、小妹还小,家里的日常事务自然就落在了母亲、我和妹妹肩上了。每天母亲一大早就到地里去了,妹妹在厨房做饭,我就挑着水桶去挑水。

随着天大放亮,打水的人渐渐多起来了,有的嘴里哼着小调调,有的吹着口哨,有的谈论着村里的轶闻趣事,有的正和在池塘边洗衣服的村妇开几句玩笑。那场景,还真够热闹的。

那水井里面是用很大的石块砌起来的,约有两丈来深,井口用石块围成一个圆形的大口,约高出地面一尺多。井口周围用石块铺垫着,可容纳三到四个人同时提水,三四只吊桶在井里你上我下,落在水里“咣当"作响,有那胆大的,有时还会站在高出地面的井沿上提水,听他们说,那样要轻快点,偶尔,我也会学他们的样,试着站在上面提水,果真要比站在地上轻快多了。只是胆子必须要大点,脚站稳了,就不打紧的。

提满了两桶水,接下来便是挑了,那年月,从哪家的家伙什,似乎都能看出哪家的主劳力是否壮实。我爹天生就是威武壮实的那种体格,接近一米八的身躯,叫人望而生畏。所以他所用的一些农家家伙什,比一般人家的都要沉,相对要大些。接过他用的挑水的担子,确非一件易事,而我性格有点要强,偏偏要挑满满的一担水,本来就较矮小的身板,被那八九十斤重的担子,压得似乎又矮小了一截,两头的桶子几乎要拖到地上了。我硬撑着,把水挑到家门口,上台阶又是一道坎,我家后门,有两三级用青石块码起来的台阶,挑着水上去,可苦了我了,快近台阶的时候,就把担子的一端往上跷,另一端往下压,肩膀拼命往上耸,手脚齐用劲,尽量不使水桶摇晃,一步一步地往上挤,好在台阶就是两三层,就是进屋的那层高一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是把水挑到家了。然后,妹妹一起,把两桶水倒入缸中,接着,还要继续使命,挑第二担,甚至第三担,得把水缸灌满了。积极的时候,最后还要存两桶水,才算完成了这天的任务,第二天就可以少挑些了。就这样,周而复始,家家都这样,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要挑水。

我们村的水井主要有两口,分上边村和下边村,上边村的临近村口的水塘,旁边还有两棵硕大的柳树,据说还是我伯父年轻时栽的,柳枝迎风飘舞,也算是村里的一大风景。水井的里水冬暖夏凉,口感宜人,夏天的时候,还会有好些人到水井边乘凉哩!

下边村的水井在一颗百年老樟树旁,也是用石块砌起来的,也是村里的一处靓丽的风景所在。我是属上边村的,所以就不用到下边村的水井挑水,偶尔人多拥挤的时候,或遇上一年一度的洗井的时候,也到下边村挑水。

村子里到井边的青石铺成的路,一眼望不到头,狭窄的小路两边,人们挑水荡落在地上的水,形成了两条歪歪扭扭的水线,一直延伸到井边,延伸到家……延伸到那永恒的流金岁月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