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世界||人性中的暗角

 晨风的书屋 2023-03-04 发布于江苏

             人性中的暗角

    很喜欢看大兵的小品,很喜欢他用幽默的语气描述生活中的简单故事,从而让人们从这些似曾熟悉的故事里,感受到深刻的人生哲理。记得大兵表演过的一个小品是局长和秘书”,说的是局长和秘书去打野兔时,两人掉在一口枯井里在以为必死无疑的境遇中,他们将人性中的暗角展露得淋漓尽致

    说起水井,人们总会想起吊桶,因为在很多时候它们是互相联系的。过去在单位里局长好比是井秘书就是吊桶就在这口枯井里,就这么两个人情况突然发生了变化在这人生弥留之际,掉在井里的秘书突发奇想,临死前想要过一把当局长的瘾。于是,就发生了位置转换即水井与吊桶的角色转换。这个并不复杂的故事,向人们揭示了一个人生的大道理。作者这样绝妙的构思,真让我感慨不已

     对于水井和吊桶,我并不陌生,因为在我少年时代居住的庭院里,有一口年代悠久的老井听巷子里的老人说这口老井的下面有泉眼终年不枯每逢大旱季节周围邻居家的水井都见底了,而我家庭院里的那口老井却终年不枯。于是,邻居们都提着吊桶来我家的庭院里打水那打水的场景,就象现在超市的结算柜前排着的长队那样壮观

    那时的城市里还没有普及自来水对老百姓来说饮用井水是很普遍的事情。因为经常在井中提水吊桶绳索磨损的原因不说那不小心让吊桶掉进井里的事情时有发生碰上这样的的情况排在后面等着提水的人都会借给他吊桶让他提好水回家等待所有的人打好水,他再来捞取吊桶

    于是,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明白了吊桶会掉进井里这个客观事实后来,我离开了那幢生活了多年的小楼离开了那幽静的庭院。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全市普及了自来水。那曾经用过多年的吊桶那曾经帮助过很多人捞过吊桶的铁钩和竹杆,也不知去向。庭院里的那口古井,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慢慢地淡出了我的记忆

   很多年以后,让我再次想起水井和吊桶,是在看《水浒》的时候。书中的閰婆惜用现在的标准来归类,应该算是弱势群体,因为她平时的吃喝拉撒,全依赖着宋江打理。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宋江当然是水井閰婆惜也只能是吊桶然而有一天,閰婆惜无意中发现了宋江的那个招文袋,那是宋江私通梁山的铁证

    这个发现,让閰婆惜大喜过望,她因此说出了:“好啊,我只道吊桶落在水井里原来也有井落在吊桶里”这句经典的话我不知道閰婆惜是什么学历,她竟然能够在不经意间,脱口说出如此经典的话,并且让人写入名著流传了几百年。这句经典的话,让无数人明白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就是在特殊的情况下,水井也会成为吊桶吊桶也可能成为水井

    其实,生活中角色互换的情况并不少见,在社会这个大的台面上来说,吊桶和井的现象比比皆是。带有个人目的人就是吊桶而权贵们那肯定是水井吊桶是人们向水井索取的工具水井在人们的心目中永远是那样深不可测的。生活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奇妙由于一个偶然因素的出现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吊桶也可以一下子吞没水井,这让人们感慨万分

    吊桶和井的关系,其实是很微妙的有时很和谐有时却可以互相转换。当然,生活中还有很多不象小品中的局长和秘书也不象《水浒》中的宋江和閰婆惜那种关系。例如郓城县令与宋江,那也是井和吊桶的关系你看那閰婆惜状告宋江杀人一事时县令却再三推诿有心要开脱他这口井和吊桶关系如何,他们之间有什么勾当,我就不得而知了

    在功利的社会里,人性如同树枝,它也会有断裂的可能,这就是人性中的暗角。在这人性的暗角里,它隐藏着内心深处的自私、贪婪、嫉妒、凶残……正因为它的存在,这个世界才会这样浮躁、喧嚣,这个世界才会有各种各样的缺陷和问题。因为暗角总是躲在暗处,一旦具备时机,它就会像怪兽一样出来,吞噬别人,也同时吞噬自己。

    有人说,人性是环境的产物,遇善则善,遇恶则恶。人性的善恶就像两个开关,而按动开关的就是环境 俗话说环境造就人,这不是说环境决定一切,而是说环境能触发人们内心的动机。如果在一个环境中,人们普遍都在寻求利益,那么身处此境的个人,也就难免会随波逐流,这就是人性的遇善则善,遇恶则恶

  很多时候,人们在痛骂生活中的不公平,诅咒别人时,往往忽视了人性中的暗角。生活中人人讲求公德、道义,但构建正常的社会秩序,就需要道德重构、需要重典。因为在功利的社会里,真正需要修理的,其实就是人性中的暗角。所以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充分必要条件。

作者简介:

晨风,出生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期从事技术工作。平时喜欢阅读写作,中年步入作家行列。先后在国内报刊和网络上发表作品千余篇,喜欢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