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通日报

 杏林前浪4868 2020-05-18

在一首叫《老井》的诗中,有这样的文字:“吊桶换了几多,绳索烂了几多,不断献出自我,为着人们解渴。”水井和吊桶都是带有奉献精神的。

凡有井的地方必有吊桶。

小时候就记住了几个关于吊桶的谜语:“黄鼠狼,尾巴长,日里翻跟斗,夜里乘风凉。”

“钵头大的个鬼,丈把长的个尾。”

至于歇后语“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则几乎是国人所共知的。在今人的心中,吊桶就是那种用铁皮做成的桶。而这里向大家介绍的则是一种木制吊桶。木吊桶大多高1尺直径8寸左右,靠近桶口的地方装一横梁,横梁上系一根长绳子(也有用长竹竿的)作吊桶绳。

夏天来了,水井透出它特有魅力。水井外边温度高达三十六七度,甚至四十度,而井里的水却一如既往的清冽冰凉。于是就有人把西瓜放在吊桶里,系到井里“冰镇”,后来有了啤酒,又有人将啤酒放入吊桶沉到井里,水井简直成了一个冰箱。夏天,靠近水井的人家,老人在傍晚的时候,用吊桶到水井里打上水来,一桶一桶地泼在庭院的场地上,晚上,一家人坐在门外吃晚饭,享受着井水带来的阴凉。

当年老家附近有一口老井,周围的人都到那里担水。水井在一户人家场边上,他俨然成了水井的主人。水井人家一共生了三个女儿,也许是因为靠近水井,沾了井水的光,个个生得水灵灵的,如花似玉。我开始学担水的时候,弄一对小水桶,只担半桶水,一路上还得歇几回。担水不仅怕重,还怕用吊桶打消。吊桶放到井里,它绝不会自动注水,打水人必须提着吊桶绳在手里轻轻地抖,抖几下手上忽然一松,那吊桶便没入水中,一拎,一桶水。我可能是吊桶绳松得不是时候,一松,还是桶口朝上,好半天打不上一桶水来。被三个姑娘看到了,笑得花枝乱颤,但最后还是好心帮我打上水来,并不厌其烦地教我怎样怎样抖吊桶绳,怎样怎样放,但我还是不得要领,依然打不上水来,每次都要她们帮忙。一个男孩子还要人家女孩儿帮着打水,我自觉很没面子。恨恨地记住了这一场面,也记住了打井水的木吊桶。

有一次,邻居堂兄跟我一起去井上担水。堂兄做事大咧咧的,而且有点喜欢促狭,当他桶里的水打好了的时候,“扑嗵”一声,手中的吊桶绳滑到井里去了,他说是不小心,到底是故意还是真不小心,也说不清。这时候,我桶里的水还没打。又是那家的女孩拿来一根长竹竿,在上面绑起一个钩子,伸到井底,费了半天的神,才将吊桶打捞上来。并又帮我打了水。

事后,堂兄得意地告诉我,他从这次捞吊桶绳中想起了一条歇后语:吊桶掉到井里头——捞(唠)神。

北方使用的是一种摇水井,不用手从井里一把一把向上拎吊桶,但也离不开吊桶。摇水井上下响着辘轳的吱呀声,仿佛是在唱一首沉重而绵延的古老歌谣,歌谣里飞溅着朵朵水花。就这样,吊桶用一种轻盈的身姿,送走了无数光阴。当我们从水井里提上吊桶,掬起吊桶里的井水,凉飕飕的感觉从指尖上滑过,这时候,时光也就悄悄地从我们身边溜走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