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我能贡献什么

 韦海生 2020-03-19


在写这篇文章时,我首先得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写出来的东西对他人是否有贡献?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我写了也是白写,因为对他人没有任何帮助,反之,我才有了写下去的动力。这个问题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里也有提及,即一个普通人(也包括管理者)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常问自己能为他人或者组织贡献什么,并带着这个问题去完成每一项工作,才能做到有效性。

重视贡献是有效性的关键。所谓有效性,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表现出来:

(1)自己的工作,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水准及其影响;

(2)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包括对上司、同事和对下属;

(3)各项手段的应用,例如会议和报告等。

1

可是我们常常看到大多数人非常勤奋,在他们看来只要工作勤奋了自然而然就有了成果,却很少在做事之前问自己这样做的贡献在哪里,这种忽略了成果的做法实际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在一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了方便,以下统称为组织)里,不少高管很喜欢强调“我是谁?”,即过多地表明自己的身份,比如:我是负责本公司华南区销售的副总,我是医院院长,我要管1000多号人呢……却很少有人能够这样想:我能为公司的销售贡献什么,我做的财务报表是否对总经理做决策有帮助,等等。

一个人只知道埋头苦干,老是强调自己的职权,那么不管他的职位有多高,也不算是一个用贡献的人;而如果一个重视贡献的人,一个注意对成果负责的人,即使他位卑职小,也是对组织有贡献的人。所以说,重视贡献的人,他的所作所为可能会与其他人不同,或者说他会是一个“有前途的人”。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提出“我能做什么贡献”的问题,说明他主动地去挖掘自己在工作中尚未发挥的潜力,才不会把目标搞错,更是一个具有远大目标的人,至少也是一个实实在在对组织有一定贡献的人。这一类人都有把工作干得更好的心理动力,总想了解别人需要什么,他会向组织里的其他人提出这样的问题:“你需要我做些什么贡献?需要我在什么时候,以哪种形式,用什么方式来提供这些贡献?”

2

在一个组织里,我们发现在工作上和人际关系上都比较重视贡献的人,往往都有比较良好的人际关系,他的工作也因此而富有成效,这就是“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真正意义所在。但是有效的人际关系不是忽视贡献主动讨好得来的,更不是我们在职场上看到的那种称兄道弟的关系,如果没有贡献,再铁的关系都没有什么益处。而着眼于贡献,又能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满足下列四项基本要求:

(1)相互沟通;

(2)团队合作

(3)自我发展

(4)培养他人

后几条相对来说都比较简单,不必过于深入地探讨。反而是沟通的问题比较棘手,很多人尤其是组织里的中层以上管理干部并不知道如何有效沟通。举个简单的例子,在给下属安排任务的时候,管理干部总是单方面地发号施令,只要按照他的意思去工作就好,却不会给下属任何发挥的余地。相反,懂得沟通的人会这样做:把任务分派给下属时,先听听他们的意见,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做法和完成的最后期限。结果会大出管理干部意外,下属的做法要比他们高明得多,而且完成的期限也比预想的要早得多。因为是下属主动提出的,所以完全不用担心他们完不成工作。

3

要做到有贡献的工作,单靠组织成员的能力水平和较好的人力关系还远远不够,还应该善于利用各种管理工具,比如会议和报告等。

但是,我可以肯定地说,80%的人都不喜欢开会,甚至讨厌开会,认为那是在浪费时间。这只能说主持会议的组织者不是一个重视贡献的人,或者说不知道有“贡献”这回事存在,他们只是例行地开会以表明自己的存在。而有效的会议组织者在开会前都会自问:“我们为什么要召开这次会议?是为了某项决策?是为了宣布什么?还是为了澄清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他会在事前想清楚会议目的,想清楚要求什么报告。他一定坚持开会必须真正有所贡献,否则决不轻易开会。要做到这一点,书中给出了正确的做法:

效的管理者在会议开始时,会先说明会议的目的和要求达成的贡献。同时,他还要设法让会议紧紧围绕着主题。他绝不会使会议成为一次摆龙门阵的机会,任大家随便发言。当然,如果会议的目的是在激发大家的思想和创见,他也不会仅让某一个人滔滔不绝。他会刺激每一位与会人员的发言兴趣。但是在会议结束之前,他会回到开场所介绍的主题,使会议获得的结论与主题相符。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使会议开得有效的办法,但无论如何,最重要的在于从一开始就把焦点放在贡献上,这才是利用会议等工具让工作变得更有效。

总之,重视贡献,足以让我们在一团乱麻似的事务中理出轻重缓急来,也可以说重视了贡献,就是重视工作的有效性,这一点能够应用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上才好,并时刻自问:我能够贡献什么?

微信ID:wbsanjue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