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阳春三月 “亲其师 信其道” ,出自《学记》——我国古代第一本教育专著的古训:“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一语道破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重要影响——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 现代教育研究已证实,共情的、温暖的师生关系与许多结果相关:出勤率的提高、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学生满意度的提高、学业成就的提高、自尊水平的提升、积极动机的增加、社会联结和参与度的提升等,同时也能降低辍学率和减少学生的破坏性行为。 学校需要创造一种让学生在其中能感到安全,好好地学习和探索他们的思想和情感的环境,这样的环境要允许学生犯错,因为失误也是整个成长过程的一部分。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要给学生及时提供针对性反馈,让他们明白什么样的学习更有意义,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方法,老师们需要给他们反馈,这样学生才能知道如何让学习变得更有意义,主动征求学生学习情况及教学意见。和学生打成一片。 信息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倒逼高中新课程改革中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为“师生学习共同体”。这就更要求我们教师要了解学生喜爱的老师是什么样的。 美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花了几十年时间,从90000封学生写的信中概括出了受喜爱的教师的12个特点: 1.友善的态度。“他/她把全班变成了一个大家庭,我每天都很期待去上学。” 2.尊重课堂上的每个人。“他/她不会在其他人面前像耍猴一样戏弄我。”我们倡导民主、和谐、尊重、有生机和活力的生成性课堂。 3.耐心。“他/她会一直讲解一道题,直到我会做为止。” 4.兴趣广泛。“他/她带给我们课本以外的观点,帮助我们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5.良好的仪表。“他/她的语调和笑容让我们感到很舒心。” 6.公正。“他/她会给你应得的分数和赞扬,而不会有任何的偏差。” 7.幽默感。“每天他/她都会在教学时带给我们欢乐,让课堂变得不再乏味。” 8.良好的品行。“我相信他/她与其他人一样也会发脾气,但是我从来没见过。” 9.对个人的关注。“他/她帮助我认识了一个全新的自己。”每一个孩子都是世上的唯一,都渴望老师关注自己,教师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时刻关注他们的成长变化。 10.虚心学习。“当他/她发现自己有错时,他/她会直接承认,并且尝试用其他方法来改进。”特别在现在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非常广泛,师生之间有相互学习的必要。 11.宽容。“虽然我知道我不聪明,但是即使在我考得很差时他/她也不会说我不优秀。”找到学生的闪光点,不断放大影响其他方面共同提升。 12.教学有方。突出教与学方式的变革,知识是载体,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教授学生学习方法。“突然发现,虽然我没有刻意去想,但是我一直在用老师教我的方法学习,并且发现这些方法十分有效。” 积极的师生关系培养小贴士: 1.有意识地营造一种温暖的氛围,例如上课前与班上的每一位同学都快速对视一下,确认每个人是否都在场。 2.反馈应该及时。在给出某种学习标准后,立刻给予学生反馈是最有效的,这样学生就能积极回应并记住这段经验。时间久了再给反馈,学生可能会忘,也无法将反馈与行为联系起来。 3.每次集中反馈一件具体的事。每次跟学生只谈一个问题,会比你一次谈他的所有问题更有影响力。比如,一个学生语文作业写得不好,你与其对这个学生说:“你作业的问题太多了,字迹潦草、错别字多、内容有遗漏、语法也有问题。”不如本周先强调让他注意字迹,下周再强调改正错别字,再隔一周强调使用正确语法,一次强调一件事,这样做效果会更好。 4.给学生真诚的赞美。如果你总是告诉你的学生“干得好”“做得漂亮”之类的空话,时间一久效果就减弱了。用“具体事件+行为动作”的方法表扬学生,比如用“我注意到……”的句式来表达(如“我注意到你这一整周都按时到校没迟到。”“我注意到你在帮老师收作业时,总是会把同学们的卷子抚平。”)。认可学生付出的努力,能对学生的学习生涯产生长远而积极的影响。 5.邀请学生给你反馈。给学生机会,让学生们能匿名评价,可以用一些问题如“你是否喜欢老师带的这个班级,为什么?”“如果你来当老师,你会做哪些不同的事?”“你从老师身上学到最多的东西是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