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文王留给儿子一段遗言,是《易经》的核心,可惜至今无人参透

 九州君子好人 2020-03-20

说道周文王,想必很多小伙伴们都会懵一下,但是说到姬昌。伙伴们肯定都恍然大悟了。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姬昌。

说到周文王,就不得不说说易经。

我国有一本千古奇书,它包罗万象,大至宇宙星辰,小至人生百态,它都包含其中,被誉为'大道之源'。儒家、道家都将其奉为经典,有着'三玄之冠'之称。

而且至今还没有人能够完全的参悟此书,这本奇书就是《易经》

我们所说的《周易》是不能完全代表《易经》的,《易经》是个大概念,也是一个统称,《周易》只是《易经》中的一部分,或者说是《易经》的最后一个版本。

《周易》是由周文王在《易经》八卦基础上演绎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可以说是对上古《易经》的一个整理概括与创新。

周文王的遗言

周文王在位第50 年的时候,感觉来日无多。临终前,嘱儿子姬发于病榻前,敦敦训诫,史官记下了这段流传千古的修身齐家治天下的秘笈,因是父子相传,故被后人称之为《保训(宝训)》。

此段训诫,堪称《易经》核心。

据说当年《保训》书简出土时,当时的专家们还专门的进行过研究,不过最终也没有研究出个统一的结果,直到今天,专家都没有琢磨透 。

这件事是这样的。

周文王在位第50 年的时候得了一场大病,他预感到自己行将离世,唯恐来不及向姬发传授宝训。所以这一天,他叫人找来太子姬发,对他说:

“发儿,我这病越来越重了,我怕临走前来不及告诫你。所以就趁这会还能说话,就说给你听吧。

记住,要恭恭敬敬,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舜帝幼年时还在乡间田野里,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在历丘这个穷乡僻壤的地方垦荒种植以维持生计。但他胸怀大志,虽身在乡野,心怀天下,唯恐此生庸碌,就这样他孜孜不倦地研习《中》的道理。

舜帝掌握了“中”的要领以后,所言皆合乎道理,于是愈加谨慎,不敢稍有懈怠,达到了天地人三才所具备的品德修养。

尧帝经过考察,认为舜帝做的很好,就把帝位传给了他。哎呀,可敬啊!

很久以前,上甲微从河伯那里借来《中》,想以此报复“有易”部落,有易部落自认其罪,上甲微宽恕了他们,然后就把《中》交还给了河伯。

但上甲微聪慧,他记下了《中》的内容,并且代代相传,直到商汤这一代,都一直谨慎待之,庄谨有加,未曾懈怠,商汤也因此得获天下。哎呀!发儿啊,敬畏啊!

可惜的是,我接触《中》时间太短了,行将就木。你要从现在起就恭敬谨慎地对待它,它就是你施行的依据。千万不要等到天命所归时才去了解它。要敬之以诚啊,不要被情绪所左右。

这是周文王在临终前的“示儿”遗嘱,他向姬发传授一种理念,求中。

那么,中,到底有多重要?“中”到底是什么意思?

在《易经》中,'中'大概其实代表着一种最佳的状态,这个状态可以理解为道家的'道'之本源。森罗万象,一切事物都是来自于此,一旦脱离了这个状态,那么必将走向衰落。

而周文王的这段遗言,其实就是要警示自己的儿子,不要偏离'中'的状态,才能让江山一直传承下去。

而放之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就是要人们适可而止,要把握尺度,不可越界。用于管理中,就是告诉管理者,既不能走极端也不能对手下人关于宽松,这里其实与儒家的'中庸'思想已经很接近了。

不过这个意思也只是其中一种说法,专家并没有具体的定论。

《易经》值得每个人读一读

《易经》内容丰富,思想深远,将宇宙万物,人类命运等'大道'全部涵盖其中。是我国先人思想智慧的集大成之作,对我国后世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思想领域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我国后世的众多名人都深受其影响,像孔子、鬼谷子、诸葛亮、王阳明等人,他们每一个人虽然处于不同的时代,有过不同的功绩,但是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在25岁之前熟读《易经》。

其实,对每个人来说,学习《易经》最大的作用不仅仅是算命,更重要的是改命,易经就是一部做人做事的手册和行动指南。

《易经》在中国的地位实在是特殊,西方智慧的源头是柏拉图,印度智慧的源头是《奥义书》,中国智慧的源头是《易经》。

包括到后来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易经更是六经之首,历代学术思想发展之契机亦多建基于“易经”。

而人们常说的“读万卷书不如读真经一部”,就是说的《易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