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文王临终前遗言,为《易经》核心思想,耐人寻味,影响至今

 皇家书库319 2020-01-16

《易经》被称为三玄之冠,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国哲学与文化的总源头。它凝聚了上下5000年来历代先贤们的智慧结晶,反映了中国文化与东方智慧,儒家、道家皆以为经典。

易经的发展经历了4个版本:伏羲氏创造先天易,也叫先天八卦;然后是神农氏创造连山易,也叫连山八卦;再到黄帝轩辕氏创造归藏易,也叫归藏八卦;最后才是我们熟悉的《周易》,是由周文王演绎的。

由此可见,我们称周文王是《周易》创始人,实际上也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演绎的。他将《易经》的八卦演绎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并加上卦辞、爻辞,后人把这个相对完整的版本称为《周易》。

商纣王沉迷美色,不理朝政,崇侯虎谄媚,说尽周文王的坏话。而周国势力的不断扩张,引起了商王的猜忌和不安,于是周文王就被关进了大牢。

周文王在狱中受尽欺辱,只能装疯卖傻。在被囚禁七年里,他对上古时期的《易经》进行了整理,创造推演了《周易》,对后世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周文王临终前,把儿子周武王叫到病榻前,说了一段遗言,让他谨记在心。史官记下了这段流传千古的修身齐家治天下的秘笈,后人称为《保训》,是《易经》的核心。

这段话的大概意思这样的:舜帝幼年时还在乡间田野里,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在历丘这个穷乡僻壤的地方垦荒种植以维持生计。但他胸怀大志,虽身在乡野,心怀天下,唯恐此生庸碌。就这样,他孜孜不倦地研习《中》的道理。既考虑自身的意愿,又照顾到众人之所需,按"中"里的要求为人处世。他用"中"的正直无私原则平衡阴阳得失、评判是非曲直,都能得到好的结果。

以上这段话,周文王说出了《易经》的核心:求中。

什么是"中"?

北京故宫中和殿里面悬挂着一块匾额,写着"允执厥中",这里的"中"字和"求中"的"中",是同一个意思。

"中"在易经里是一个最佳位置,一种最佳的状态,也可以理解为"道"本源的状态。

中正是最好的位置,自古以九五为尊。历代的人,都把天子、皇帝称为"九五之尊",就是这个道理。

周文王说的"求中",舜的"厥志",都是指修帝王之道。

如何才能做到"求中"?

如果我们事事都能做到避开"物极必反,盛极而衰",那么我们就做到了"中"。

比如说:不悲不喜,适可而止,是求中;吃饭不吃过饱,是求中;说话做事留余地,是求中;皇帝管理国家不能走极端,管得宽松,底下人不积极,管的太严厉,底下人要造反,因此也要"求中"。

越是大道理,越是简单。

"读杂书万卷不如真经一部",这里的真经讲的就是《易经》。

有人说:西方智慧的源头是柏拉图,印度智慧的源头是《奥义书》,中国智慧的源头是《周易》。《周易》这部特殊的经典,在我国历史上地位非常高。儒家认为它是第一经典,所谓的五经之首;道家认为它是第一经典,所谓三玄之冠。

冯友兰教授之所说:"《周易》是宇宙的代数学。"

很多人觉得《周易》这本书晦涩难懂,上面都是文言文,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开始阅读。

今天就给大家推荐这本《图解周易》,他使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把难懂的古文用白话告诉你,把深奥的原理一一图解给你看,从起卦到讲解,结合生活中具体的例子,让你即使读不懂文言文,也能了解易经所说的知识。

从五行、天干、地支、太极和八卦的讲解,再到《易经》中的象、数、理的介绍,最后引入到《周易》,以图解文的形式,全面系统地为您讲授学习《周易》所需要的基础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