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投错茶、用错水、用错茶具,这三种错误的冲泡方式,浪费好茶

 小陈茶事 2020-03-20
投错茶、用错水、用错茶具,这三种错误的冲泡方式,浪费好茶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奢侈贫穷》看完后,感慨良多。

森茉莉晚年的那句宣言——

“我虽然穷,但精神上是贵族”。

果真,她将这句话贯彻在她的晚年清苦生活中。

身居陋室,也要有情有调,品味在线。

而纵使落魄,也要依旧宠爱自己。

奢侈,未必是金钱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

投错茶、用错水、用错茶具,这三种错误的冲泡方式,浪费好茶

奢侈,本意是挥霍浪费钱财,过分追逐享受。

正如《奢侈贫穷》中的一般,“奢侈”,可以延伸出不同的含义。

每每村姑陈泡茶,总有人“看不惯”——

“泡那么贵的茶,有必要吗?茶只是饮料!”

说这话的人,不过对“奢侈”的含义与村姑陈截然不同。

泡贵茶,对于能够承担得起的人来说,算不得多大的奢侈。

能够感受一款好茶的香清甘活,层次不同的香气萦绕馥郁,又怎么算得上浪费?

依村姑陈看来,一些茶友泡茶的方式,才是真正的“奢侈”呢!

投错茶、用错水、用错茶具,这三种错误的冲泡方式,浪费好茶

《2》

投茶错,浪费消耗了好茶

念叨着买贵茶奢侈的茶友,泡起自己的茶,豪迈无比。

只见他们端坐茶桌,随手从茶罐里抓出一把茶叶,囫囵把盖碗填了个满满当当。

无论他们的盖碗是大是小,冲泡的是什么茶叶——

填满盖碗,就是他们的投茶方式。

更有一些茶友,倒真正把“精打细算”贯彻到极致。

一个不小的盖碗中,精打细算地放了一点点茶叶,如此,便是投茶完毕。

这两种投茶方式导致的后果很简单——

一个过多,一个过少,茶叶的滋味,就此天翻地覆。

为何说这两种随意的投茶奢侈?

投错茶、用错水、用错茶具,这三种错误的冲泡方式,浪费好茶

答案很简单:

喝茶,便是为了品其滋味,而投茶出错,根本喝不出什么滋味!

投茶错误的后果,在冲泡白茶的过程中尤其明显。

白茶,是一种工艺简单而内物质含量极其丰富的茶类。

因此,它一碰上沸水,滋味释放得极快。

冲泡白茶时,甚至需要用快出水的方式来拦截内物质的过度释放。

由此可见,白茶的内物质是何其惊人的丰厚。

投茶过多,便好似一碗鲜香的汤水中,却被烹饪者扔进过多的调味料。

此时,鲜美的汤会变了滋味。

而投茶过多的白茶茶汤,则酿成了“浓”味。

眼前这杯投茶过多的白茶,茶多酚和咖啡碱的含量高得惊人。

投错茶、用错水、用错茶具,这三种错误的冲泡方式,浪费好茶

这两种物质,作为白茶的水浸出物,一个主导苦,一个拥有涩味。

投茶过多,苦涩的物质必然也随着增多,尽数融入茶汤。

届时,根本感受不到白茶的鲜香醇爽,唯有苦涩浓酽!

另一方面,投茶过少,同样是一种浪费——

少量的投茶,是对盖碗中稀少茶叶的浪费。

让这么少的茶叶,强行应对那么多的水,冲泡的茶汤,不过清汤寡水,如同清水。

如此没滋没味的茶汤,不是对茶叶的浪费,又是什么?

投茶出错,多则苦,少则无味。

这两种方式不约而同,都是对茶叶最大的浪费。

冲泡白茶,为了避免出现如此奢侈的小事,谨记这一投茶量——

110ml容量的盖碗搭配5g干茶。

精心筹谋,滋味正好,绝不浪费!

投错茶、用错水、用错茶具,这三种错误的冲泡方式,浪费好茶

《3》

用水错,奢侈了茶叶滋味

水,是茶的载体。

泡茶用水,被嫌弃奢侈的人绝不算少数——

《红楼梦》中的妙玉泡茶,用“今年夏天”取出的“蟠香寺梅花上的雪”。

她招待起贾母一行人喝茶,用的是“旧年蠲的雨水”。

李时珍,也在《本草纲目》中写道,泡茶用水“天水为一,地水为二”。

此时,自认大大咧咧,豪迈洒脱的茶友,看不起如此小心翼翼的“奢侈”行为——

他们泡茶,用自来水、过滤水;最最讲究的,用的是矿泉水。

可他们泡茶时选错的水,才是对好茶最大的浪费!

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说:

“茶性必发于水。”

“八分之茶,遇水十分,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茶十分,茶只八分耳!”

投错茶、用错水、用错茶具,这三种错误的冲泡方式,浪费好茶

没错,好茶,遇上不对的水,一身滋味不能尽数发挥,反倒受到桎梏,难以析出!

认为泡茶选水奢侈浪费,而随意用水泡茶,无疑是一种顾此失彼的做法。

且看水龙头中流出的自来水,它们的前身,或许是地下水,或许是水库中的水——

这些自来水,经过自来水厂的加工沉淀净化,才能达到自来水的标准。

但在自来水的标准中,很少有人注意到它化学物质的存在。

少量的化学物质,不会影响自来水饮用的标准——

但,化学物质,却是扼杀一杯好茶滋味的杀手。

尤其,自来水中的化学物质,很难被普通的过滤器过滤。

一般的过滤器,过滤的只是水中的杂质。

而白茶的内物质极其丰厚,且性质极为活跃活泼。

因此,它们很容易与水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

投错茶、用错水、用错茶具,这三种错误的冲泡方式,浪费好茶

例如钙离子,便会与茶叶的细胞壁内成分结合,阻碍白茶内物质融入茶汤。

此时,白茶的水浸出物作为化学反映的物质,再也不能发挥它滋味的功用。

当水浸出物的滋味受损,白茶的鲜香醇爽,自然无从寻起。

自来水和过滤水,成为了限制“茶味”释放的罪魁祸首。

用这样的水泡茶,绝对奢侈!

再看茶友花钱买来的矿泉水——

某些水中的矿物质过多,也很容易发生与自来水泡茶一样的缺陷。

矿物离子,同样会与白茶的内物质发生反应。

因此,放眼如今,泡茶用水,最好最方便的选择,竟然是简简单单的纯净水。

它的酸碱度平衡,不影响茶氨酸或者茶多酚的析出。

它的水质单纯,不影响白茶水浸出物的滋味发挥。

认为泡茶选水奢侈而随意选水,才是对茶最大的奢侈浪费!

更何况,展示一杯白茶的好滋味的载体很简单——纯净水足矣!

投错茶、用错水、用错茶具,这三种错误的冲泡方式,浪费好茶

《4》

用器错,辜负了茶香茶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泡茶,还需有茶器搭配。

在中国长久的饮茶历史中,衍生了品类极多,样式极为丰富的茶器——

早在《茶经》中, 陆羽便精心设计了适于烹茶、品饮的二十四器。

泡茶讲究茶器,无疑戳中了许多茶友“奢侈浪费”的神经——

“茶就是饮料而已,讲究个什么劲!”

“泡不同的茶还要选不同的茶器?太浪费了吧!”

因此,这些茶友,倔强地用紫砂壶泡遍所有茶。

然而真相又是如何?

茶器选错,好茶的滋味也会受到折损!

投错茶、用错水、用错茶具,这三种错误的冲泡方式,浪费好茶

这也不是危言耸听,且看茶友最爱的紫砂壶,碰上白茶,是绝对的门不当户不对。

白茶,最是注重香气,而它的滋味,也是以清雅的鲜香为美。

紫砂壶,是一种用紫砂泥料制成的茶器。

在紫砂壶泡茶的作用中,有这么一句评语很显眼——“色香味皆蕴”。

紫砂壶的双层气孔结构,带来了透气性,也到来的“剥夺性”。

它的双层气孔,若是用来泡白茶,顿时成了剥夺白茶香气和滋味的最好途径。

无论是价格高的白茶,还是平价的白茶,在紫砂壶中走过一遭——

香气、滋味,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折损。

更别提紫砂壶的器型,肚子圆滚滚,出水口却往往极细。

这样的出水方式,是白茶“快出水”要求的克星。

总是是大罗神仙,也难以用如此器型的紫砂壶完成白茶快出水的步骤。

白茶不能快出水,稍一闷泡,苦涩即来。

投错茶、用错水、用错茶具,这三种错误的冲泡方式,浪费好茶

这般泡出的白茶,浓酽苦涩,滋味毫无层次,茶香稀薄。

好好的白茶,被糟蹋成这幅模样,岂不是浪费?

冲泡白茶,选器出错,才是奢侈!

挑选茶器时,若是想求个省心节约,一套白瓷盖碗便足够!

白瓷盖碗,能容纳几乎所有茶类。

白瓷盖碗的兼容性,连梁秋实都曾经感慨——

“盖碗,究竟是最好的茶具。”

它表面覆盖的光滑釉质层,隔绝了茶器和茶汤,不会吸收一点茶的滋味香气。

它可供调节的开口,能游刃有余地快出水或者稍稍坐杯,自在随意。

对于需要闻香的茶类,盖上的清香,是感受香气的最好方式。

对于需要品尝滋味的茶类,不剥夺一丝滋味的材质,展示了茶的全貌。

一器成名只为茗,悦来客满是茶香。

投错茶、用错水、用错茶具,这三种错误的冲泡方式,浪费好茶

《5》

面对精美珍贵的食材,它们的存在,到底是有道理的。

在经济范围内,选择能满足自己口腹之欲的那一类,并不是奢侈。

真正的奢侈,是将原本表现不差的事物,糟蹋的七七八八——

一份好茶,错误的投茶、错误的用水、错误的茶器,色香味皆无。

挥霍浪费,不外如此。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遇好茶,莫错过,莫错泡。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