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NEJM:首个新冠肺炎治疗临床试验结果发布!中日友好医院和金银潭医院团队发现,与常规治疗相比,洛匹那...

 长沙7喜 2020-03-20

这段时间,国内新冠疫情总体来说是一路向好,方舱医院已经全部关掉了,连最严重的湖北省今天也是0增长。不过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找到治疗新冠病毒的特异性药物。

在今天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1],来自中日友好医院和武汉金银潭医院等的研究人员发布了首个新冠病毒药物治疗的临床试验(临床注册号:ChiCTR2000029308)结果,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是曹彬、王辰和张定宇博士。

试验所用的药物是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复合制剂,也就是大家在新闻里见过的“克力芝”。

图片来源:pixabay.com

先来说说主要结论:对于重症的成年患者来说,与常规治疗相比,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对于患者来说没有额外的临床获益。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将那些在分组后,因为各种原因未能接受治疗的患者刨除在外,再进行分析的话,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的患者在临床状况改善的时间上有比较小的缩短,尽管差异很小,但是从统计学上来看,差异是显著的。

接下来,就让我们具体来看看这项临床试验是如何做的,又得出了些结果吧。

试验在金银潭医院进行,入组的患者都是重症的成年患者,且排除了妊娠期女性。患者以1:1的比例分成两组,分别接受为期14天的常规治疗或常规治疗+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常规治疗主要包括吸氧、抗生素、血管加压药和无创及有创通气等等。

试验的主要终点为临床状况改善时间,衡量指标为,从随机分组开始,到7分等级量表的评分改善达到2分,或是到出院所花的时间,以先发生的一项为准。

7分等级量表

一共有199名患者接受了随机分组,中位年龄为58岁,其中99人被分配到了试验组(常规治疗+洛匹那韦-利托那韦),100人被分配到了对照组(常规治疗)。试验组中有5名患者未接受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其中3人是因为在分组后24小时内死亡,还有2人是主治医生评估后拒绝进行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

从安全性上来看,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48.45 vs. 49.5%),但试验组的胃肠道不良事件发生率稍高,两组的严重不良事件分别为19例和32例,其中4例严重胃肠道不良事件均发生在试验组,对照组的呼吸衰竭、急性肾损伤和继发性感染发生率都更高一些。

意向治疗患者(也就是最初的199名患者,包含因为各种原因未接受治疗的)中,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中位临床状况改善时间均为16天,临床改善的风险比(HR)为1.31(P=0.09),改善时间无差异,风险比也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

意向治疗患者的临床改善率

而在改良意向治疗患者(去掉因为各种原因未接受治疗的患者后剩余的患者)中,试验组的中位临床状况改善时间缩短到了15天,风险比则为1.39。

意向治疗患者在症状出现12天内接受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与较早达到临床状况改善相关(风险比为1.25)。

在几个次要终点中,意向治疗患者和改良意向治疗患者试验组的28天死亡率都要低于对照组(19.2% vs. 25.0%;16.7% vs. 25.0%),中位ICU住院时间更短(6天 vs. 11天),从随机分组到出院所需的中位时间也更短(12天 vs. 14天)。此外,第14天时的临床状况改善百分比也是试验组更高一些(45.5% vs. 30.0%)。

除了安全性和临床表现,研究人员还记录了患者的病毒载量变化,两组患者随时间的病毒RNA载量基本上没有差异,在任何一个采样日,两组可检出病毒的患者百分比也是相似的。

患者咽拭子标本检测到病毒RNA载量变化

总的来说,这项临床试验的结果表明,对于重症新冠患者,与常规治疗相比,加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并不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状况或降低死亡率。但排除了试验组中未接受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的患者后,试验组患者在临床状况改善时间上,有较小但显著的获益。

另外,试验结果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在症状出现12天内接受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的患者临床状况改善时间更短,另外,试验组的严重并发症也要少一些。

这些发现可能为之后继续探究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是否应该更早在治疗中使用,以及是否可以用作减少患者并发症的研究提供了可能。

编辑神叨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