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鉴武夷岩茶的四大部分,香气、汤色、滋味、叶底缺一不可!

 小陈茶事 2020-03-21

品鉴武夷岩茶的四大部分,香气、汤色、滋味、叶底缺一不可!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今天这篇文章, 继续解读关于在武夷岩茶审评时会出现的一些专业词汇。虽然专业,却易懂,大家学会之后,在各种喝茶斗茶的场,抖一两句出来,装一装门面,是十分妥当的。

在昨天的文章中,主要和茶友们分享了在观察干茶时会出现的一些术语,奈何李麻花词不达意,有些意思没有解释地很清楚明白。

为此,村姑陈可没少教训呢~~~

“平常喝茶,你说的不是很专业,怎么一到写文章就丢三落四,小心咱们太姥麻姑派刚刚开宗立派,立马就折在你手里!”

心里一万个委屈!

写文章的初衷,是想多和茶友们分享在喝岩茶过程中遇到的故事,想让喝岩茶变得轻松、好玩,未曾想,每个人的想法、理解方式,还是有本质的不同,我一个天马行空,就变成了辞不达意……

好在李麻花还年轻,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感谢茶友的建议,李麻花一定会认真改正。

下文接岩茶审评时会出现的专业词汇。

品鉴武夷岩茶的四大部分,香气、汤色、滋味、叶底缺一不可!

《2》

按照冲泡岩茶的顺序解读,上文只说到了干茶的部分。

在接下来的过程中,我们还会接触到岩茶的香气、汤色、滋味、叶底,一个一个地来解说。

香气部分

在喝一泡岩茶的时候,香气是最先打动我们的,也是最有吸引力的。

往往喝到一泡茶,我们会因为它的香气而悸动,某些情愫在内心涌动。

有时候,我们又会因为岩茶的某种香气而走神好久:咦,这是一种什么香气呢?既熟悉又陌生,说不清道不明,却又似曾相识。

这些香气,其实都是有灵魂的。

它们就好像俏皮的小精灵,轻轻地撩拨你的嗅觉神经。

如昨日午后试了一款心仪已久的正岩茶,这款水帘洞的宠儿已经在村姑陈的茶仓里,静静的养尊处优了三个月。

褪去火气的她犹如初闺的少女,在100℃水温的洗涤下,吐露芬芳,满室生香。

它的香气,是悠扬的花香,是层次多变的,喝着这泡茶,晒着太阳,好像在逛一座百花园,移步换景,每一冲都有惊喜。

品鉴武夷岩茶的四大部分,香气、汤色、滋味、叶底缺一不可!

《3》

在喝岩茶时,遇到的香气太多了,且把这些香气分个类。

岩茶香气种类一:花香

花香,是喝岩茶最容易遇到的,在村姑陈进入茶圈之前,网络上对岩茶花香的描写,十分粗糙,只有简单粗暴的“花香”二字。

然,花香的种类也其实是有很多的。

比如栀子花香和兰花香,就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香气。就像南极和北极,都是地球的一端,却有本质的不同。

岩茶的花香,按所含芳香醇的不同,可以分为青花香和甜花香两种。

青花香型包括:

1、兰花香(水仙茶常见香型)

2、栀子花香(金牡丹最为典型的香气)

3、珠兰花香(瑞香香气之一)

甜花香型包括:

1、玉兰花香(黄观音、金牡丹香气之一)

2、桂花香(黄旦、瑞香的香气之一)

3、玫瑰花香(黄玫瑰的经典香气)

品鉴武夷岩茶的四大部分,香气、汤色、滋味、叶底缺一不可!

《4》

岩茶香气种类二:果香

相较于花香,岩茶的果香更容易出现在中高火茶当中。

大家都知道,同品种的岩茶,在不同的焙火程度之下,能够散发出不同的香气来。

在一些火功较高的岩茶中,我们闻到的果香可能是这些:水蜜桃香(矮脚乌龙)、雪梨香(佛手)、佛手香、桔子香、李子香、香椽香、菠萝香、桂圆香、苹果香等等。

这些果香甜蜜蜜的,饱满多汁,十分诱人,其中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去年和村姑陈喝到的那款凤梨味的黄观音。

品鉴武夷岩茶的四大部分,香气、汤色、滋味、叶底缺一不可!

《5》

岩茶香气种类三:丛香

岩茶的丛香,是一种很有标志性的香气,只有树龄足够老的茶树,才会出现丛香。

丛香的代表,非高丛水仙和老丛水仙莫属。

高丛水仙,树龄至少30年,老丛水仙,树龄至少60年。

在这几十年的生长过程中,水仙茶树的根系越扎越深,吸收的养分越来越多,香气的积累也越来越特别,生发出了低龄水仙茶树所没有丛香。

丛香是一种什么样的香气呢?

它像某种藤本植物散发出的香气,与花香截然不同。

这种香气,是木质的一种香,不是花的香,多喝几次牛栏坑水仙,茶友们大致就能领会到李麻花所说的丛香了。

老丛水仙的代表,生长在慧苑坑。而高丛水仙的代表,是牛栏坑水仙,它带有的丛香,惊艳了时光,让我们知道,牛栏坑不仅肉桂好,水仙也不差。

除了前文说到的岩茶香气,还有一些香气,是岩茶本身具有的品种香。比如肉桂的桂皮香、北斗的木质香等,它们共同组成了岩茶的香气模块,为岩茶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品鉴武夷岩茶的四大部分,香气、汤色、滋味、叶底缺一不可!

《6》

汤色部分

岩茶的汤色,与岩茶的制作工艺、氧化程度有关。

不同的火功下,岩茶的汤色呈现有所不同。

不同的岩茶品种,也会有不同的汤色。

如水仙茶的汤色,就比肉桂茶的汤色要来的浅一些。

岩茶的汤色通常是怎么形容的呢?

轻火岩茶常见汤色:深秋香色、赤金色、深赤金色、橙色等

中足火岩茶常见汤色:橙色、橙红色、橙黄色、浅琥珀色、琥珀色

高火岩茶常见汤色:深琥珀色、胭脂色、深胭脂色

通常岩茶的汤色有着火功越高汤色越深的特点。

同时,不论岩茶是何品种,是何制作工艺,氧化程度如何,岩茶的茶汤一定要符合一个标准——茶汤清澈、不浑浊。

品鉴武夷岩茶的四大部分,香气、汤色、滋味、叶底缺一不可!

《7》

滋味部分

岩茶的滋味,总结来说就是给口腔带来的感受,茶汤是苦是涩?是厚是薄?舌头都是能体味到的。

在形容岩茶的汤水滋味时,通常也能听到一些专业词汇,比如醇厚、稠滑、柔和、苦涩等,不同的滋味,给舌头的感觉不一样。

常见形容岩茶滋味的词汇汇总:

浓烈:滋味强劲。

鲜爽:鲜活爽口。

甜爽:具有清甜又鲜爽的汤感,如此次十二金钗中黄玫瑰的茶汤,就是甜爽的感觉。

甘滑:带甜味而滑润、茶汤顺滑。

醇厚:滋味甘醇、浓稠、茶汤厚重。

稠滑:茶汤浓稠、顺滑

淡薄:滋味清淡,浓稠感不足。

青涩:涩味强,带青草味。

苦涩:滋味虽浓,但味苦,涩味强劲,化不开。茶汤入口,味觉有麻木感。

水味:滋味软弱无力、茶味淡薄,香气和水是分离的。

品鉴武夷岩茶的四大部分,香气、汤色、滋味、叶底缺一不可!

《8》

叶底部分

叶底,也就是岩茶冲泡过后的状态。

一款岩茶的叶底,也能反映很多的信息,如一款岩茶是发酵不足,还是发酵过度,都能体现在叶底上。

要形容叶底,我们又会遇到哪些词汇呢?

1、三红七绿,绿叶红镶边

这是岩茶最常见的叶底描述,也是岩茶典型的叶底。

边缘有一圈明显而又均匀的红色,红绿比例约为“三红七绿”。

这种特征,是传统闽北乌龙茶的典型特征,在所有茶中独一无二,由岩茶的独特制作工艺决定的。

在做青环节中,只有摇青到位、走水到位的岩茶,才会形成绿叶红镶边的品质特点。

加之后期焙火透,没把岩茶焙死,经过冲泡之后,我们才能看到绿叶红镶边的特点。

品鉴武夷岩茶的四大部分,香气、汤色、滋味、叶底缺一不可!

2、蛤蟆背

武夷岩茶冲泡以后,我们会慢慢看到叶片上会泛起一层层大大小小、数量不同、分布不均匀的小泡泡。

这些小泡泡就称之为蛤蟆背。

蛤蟆背的出现,意味着岩茶焙火足、吃火透,耐储存。

3、鲜活、软亮、有弹性

这些词组合在一起,标志着岩茶的制作工艺到位,才会有鲜活、软亮、有弹性的特点。

鲜活、软亮,即冲泡过后,叶底看起来是油亮的,柔软的。

有弹性,有手指轻轻揉捏岩茶的叶底,岩茶是有弹性的,轻轻拨开岩茶的叶子,又会微微卷曲起来,用手指可以感受到弹性的存在。

与鲜活、软亮、有弹性相反的,就是死气沉沉、硬挺、软烂,这些是岩茶制作工艺不到位的象征,也是山场不够纯正的标志。

品鉴武夷岩茶的四大部分,香气、汤色、滋味、叶底缺一不可!

《9》

我们常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茶文化也是如此。

岩茶,只是乌龙茶中的一个种类,若是把六大茶类都学习个透彻,当真很难。

远的不说,只要我们现在还喜欢岩茶,就要把岩茶的相关知识都了解清楚,至少不要让自己对岩茶一无所知。

只有在充分了解了岩茶的特点之后,喝茶才会变得更加有趣、简单一些。

这些现学就能现用的词汇,都记下来了吗?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