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统一王朝的财政困境——宋

 雾海中的漫游者 2020-03-21


宋朝是五代十国的继承,赵匡胤黄袍加身,得国不正,最害怕武将拥兵自重,效仿自己。唐朝藩镇割据导致帝国崩溃的情景历历在目。他设计了一套非常复杂的军事指挥体系,来制约军权的集中。所以有宋一代,军阀割据始终没有形成,即便个别兵变,也是发生在外敌入侵国家大乱的时候,比如南宋初年的苗刘兵变。一伺政权稳定,皇帝必然收回兵权,如北宋的杯酒释兵权,南宋的血腥释兵权——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岳飞。虽然军阀割据没有了,但军队的战斗力却严重下降。恰逢这个时代,又是世界范围游牧民族兴起的时代,前有契丹,中有女真,后有蒙古。北宋又拿不下中原的战略屏障燕云十六州,导致军事上一直处于被动的局面。这就给后人以弱宋的印象。

宋朝是一个天子与士大夫共治的时代,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过,自己如果生长在中国,最愿意呆的朝代就是宋朝。除了统治者对文人比较友好外,宋朝的魅力何在?就是发达的商品经济。除了清末,宋朝建立了中国历代王朝中最复杂的金融系统。这套金融系统的核心任务仍然是为财政敛财。北宋的财政问题主要是由“冗员、冗兵、冗费”三冗问题引起。这三冗产生的原因,我在《明月沟渠映人心——谈王安石变法》有过分析,不赘述。北宋允许民间发展商品经济,建立商税制度,实行榷货(专卖),垄断盐、铁、茶叶、酒类、香料、明矾等等。宋朝放松了对民间私营商业的限制,使得经商人数大增,市场活跃,商税在政府的财政收入中占比逐渐走高,超过了农业税。这和西汉打压民间私营商业,主要通过国有垄断企业和经营提高非农税收不同。所以,宋朝的商业非常发达,城市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明显较高。

但是,宋朝的财政开销太大。北宋在军事体制上吸取了唐朝教训,采用的是募兵制,养了一支百万人左右的常备军,和游牧民族经常发生战争和军事摩擦,官僚队伍也不断膨胀。如果不打仗还好,能勉强维持在盈亏线左右,只要打仗,财政立马捉襟见肘。为解决财政问题,北宋先后经历了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变法,然而最终都没有产生较好的结果。财政亏空是硬问题,到宋徽宗时期,聚敛之臣蔡京隆重登场。

北宋在四川发行的是铁钱,比较笨重,于是四川民间发明了交子——世界最早的纸币,来进行商业交易。交子是民间商号自己发行的,当有的商号发生倒闭时,政府借口整顿金融秩序,把交子的发行权收归政府所有。最初官方交子的发行只在四川,是有准备金的,每界三年。一界交子的数量为一百二十五万六千三百四十贯,官方拿出三十六万贯铜钱的准备金,考虑到大家不会一次性都取走现金,这种准备金虽然不是足额,但也足够安全。但是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为解决财政危机,政府命令四川多发行一界交子,但上界交子却不收回,这就等于有一百二十万贯的财富流入政府手中。之后政府不断偷偷多发交子。

宋徽宗时期,官员人数已经达四万六千余人,比宋仁宗时期扩大了三倍,他本人居宋朝皇帝花钱能力之首。宋徽宗的“高雅”爱好很多人都知道:书法、绘画、亭台楼阁、女大V等,这些都是巨花钱的。这财政还能好的了?于是蔡京这位聚敛能臣,拉开了财政改革和金融创新的大幕。蔡京一出手,就是大招:把纸币引向全国,发明钱引,在大部分地区推行,加大食盐的票据化,把盐引当货币用。先是从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之后五年,先后在四川和陕西发行了二千六百五十万贯交子,这么巨额的纸币完全没有准备金。结果一贯纸币只能兑换十几文铜钱。这是金融崩溃的节奏。蔡京见势不妙,宣布旧交子不再和新交子实行一比一兑换,而是四比一,这立刻造成那些旧交子持有者财富贬值75%。交子的名声臭了,改名叫钱引。结果市场仍不认账。最后,政府宣布,以前发行的纸币(交子和钱引),政府不再兑换,重新发行新一界钱引。这是政府公然违约,造成持有这些纸币的一些家庭倾家荡产。北宋政府利用这种金融工具从民间掠夺了大量财富,造成了民间金融机构的崩溃。这就是第一次金融大泡沫。
南宋由于地盘变小,税基减少,更加依赖增加税负和发行纸币(南宋的纸币叫会子)。比如四川的盐课,由八十万贯,增加到四百万贯,酒课从一百四十万贯增加到六百九十万贯。所以当时在四川担任宣抚处置司随军转运使的赵开曾经对枢密使兼宣抚使的张浚说:“民力尽矣,锱铢不可加”。从南宋建立以后八十年,纸币增发了六十多倍,仅四川就发行纸币八千万贯,使得纸币不断贬值,最后失去信用。南宋的铜钱发行量远远小于北宋,常年在每年十五万贯左右,而北宋高峰期可达年一百五十万贯。这样纸币发行的准备金就严重不足。从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到淳熙末年(公元1189年),财政总收入(含非货币收入)高达一亿贯,基本和北宋持平。可是,南宋一直有恢复北宋失地的愿望,并发动过隆兴北伐和开禧北伐,两次北伐都失败了。尤其是隆兴北伐,是南宋财政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开禧北伐更是给财政造成不可恢复的损害。同时官僚集团的规模和北宋相比有没有太大精简。因为和金、西夏的敌对关系,南宋保留了一支数量高达四十万人以上的常备军。这些都对财政构成沉重压力。南宋的农业税占财政总收入的比例只有20%,比北宋还低(30%),非农业税(包括商税)等高达80%,这是除进入近代化的清帝国以外,商业化程度最高的王朝。但这一切都无法躲过中央帝国的宿命:财政扩张导致陷入财政困境,行政效率降低,统治能力下降。
宋理宗淳祐六年(1246年),会子发行达到了六点五亿贯。政府完全失去了对纸币的控制。为解决金融危机和财政困难,贾似道主持了一次土地国有化和金融改革,即田法和关子换会子。所谓公田法,就是政府出资从富户手中购买农田出租,利用这些农田的租金,养活军队,补贴财政。然而政府没那么多钱购买公田,只好靠多印纸币,这就加剧了通货膨胀。而且政府也经营不好公田。所以公田法引发社会经济的巨大混乱。关子强制兑换会子为一比三,只能兑换十八界会子,十七界作废,这让政府彻底丧失信用。金融危机加剧,财政在泥沼中越陷越深,这就敲响了南宋帝国的丧钟。南宋再也无力抵抗蒙古的进攻。
只要政府垄断纸币发行,权力又不受制约,政府用纸币补贴财政就是一种天然本能。财政收支一旦恶化,开动印钞机就可以解决问题,这个诱惑谁也抵挡不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